德西巴盧斯又名狄烏爾帕尼烏斯,是達契亞歷史上極具魄力的硬漢國王。
充滿謎團的早年,談判桌上的高手,強敵到來,
充滿謎團的早年
其強悍的行事風格,給羅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馬歷史學者狄奧曾如此稱讚道:精通戰事,知道應該何時攻擊,何時撤退。
同時代的羅馬作者還告訴我們,德西巴盧斯是伏擊戰的專家和臨場指揮大師。而且他不僅懂得最大限度發揮勝利後的優勢,更熟悉怎樣把失敗控制在最低程度。
遺憾的是,由於史料的遺失,我們完全無從得知他早年的人生經歷。只能從當地發掘出的文物遺蹟上得知,他是達契亞國王斯科里洛的兒子,很可能與達契亞王國創建者布勒比斯塔一脈相傳。後者的時代,大致與凱撒同期。
德西巴盧斯的父王斯科里洛同樣極富謀略,而且更加理性。羅馬軍事學者弗隆提努斯就曾記錄過這樣一則事情。這位國王在公元69年羅馬內戰期間,極為審慎地對待參戰各方勢力,卻不直接介入。這種高明的政策,讓自視甚高的羅馬人都對他做出過較高評價。德西巴盧斯很可能就是從其父親那裡,學到了如何穩妥處理外務的知識。
或許是由於斯科里洛壯年過世的原因,這位達契亞王子並沒有直接從他的父王手中繼承大權,而是由其叔父杜拉斯取而代之。我們並不清楚上述經過是否符合達契亞王位交接的正常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杜拉斯對自己的侄子十分信任。不僅大力培養德西巴盧斯,還讓後者在成年後直接掌握兵權。
談判桌上的高手
事實上,達契亞與羅馬人的交惡由來已久。早在公元前75年,羅馬執政官斯科里波尼烏斯·庫里奧,就已將鷹幟矗立在多瑙河南岸,拉開了與達契亞人衝突的大幕。
布勒比斯塔時期,達契亞人積極介入羅馬內戰,試圖通過支持龐培來獲取後者的好感。他特因此遭到勝利者凱撒的嫉恨。若非凱撒遇刺身亡,布勒比斯塔勢必將遭到羅馬人的毀滅性打擊。
儘管如此,籠罩在達契亞人頭上的戰爭陰影,終究無法避免。奧古斯都創建元首制後,羅馬人就迫不及待地向已經分為五國的達契亞,發動了攻勢 。這一時期,由於達契亞人鬆散分布在從巴納特至多布羅加的地域內,無法團結一致對敵。因此即使是其中最強大的巴納特國王科提索,都無法抵抗羅馬軍團的攻擊。
在更早一些的時候,多布羅加的達契亞諸部酋長也都被羅馬人降服。達西亞國家遂直接與羅馬帝國相接,這就進一步導致了他們戰略環境的惡化。
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達契亞人在強鄰壓迫下那畏懼,以及擔憂遭到攻擊的恐慌情緒。雖然奧古斯都以後的幾位皇帝都保持了較為克制的政策,但這並不能根除兩個民族間日益緊張的氛圍。特別是在達契亞當地,還有豐富的金銀礦藏,始終被羅馬人覬覦。
因此,當多米提安皇帝暴露出其對外擴張的意圖時,惶惑不安的杜拉斯最終選擇了先下手為強。這也就成為德西巴盧斯,得以施展其軍事才華的標誌。
根據拜占庭歷史學者的記載,年輕的達契亞王子通過突襲,擊敗了默西亞總督薩比努斯麾下的由第一“義大利卡”軍團和第五“馬其頓”軍團。一共殲滅至少4000羅馬士兵。羅馬總督的首級也成為其戰利品。
公元86年,因戰功順利晉升為國王的德西巴盧斯,更是在本土挫敗了禁衛軍長官弗斯庫斯指揮的大軍。其中包括了1包括禁衛軍部隊和5個軍團在內的龐大力量。達契亞人不僅再次擊殺領軍大將弗斯庫斯,甚至奪取了禁衛軍的鷹旗。從而創造了自條頓堡森林堡戰役後,羅馬軍團最恥辱的敗績。
不過,由於國力懸殊,德西巴盧斯的勝利並未持續下去。公元88年,多米提安再次集合了一支大軍,由經驗豐富的提烏斯掛帥。後者當年就通過一次快速機動作戰,穿越無人防守的鐵門關,在塔帕伊城打敗了達契亞人。這次,他迫使德西巴盧斯求和。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杜拉斯還是德西巴盧斯,都對這樣的結果有所預料。所以在取得第一次勝利後,杜拉斯就主動將王位禪讓給更有能力團結民眾的侄子,以應付羅馬的反撲。而德西巴盧斯本人在登上王座後的第一件事,也是立即向羅馬皇帝提議恢復和平,其目的顯然是爭取獲得最大利益。
正如羅馬人高度評價的那樣,新國王的最出眾之處即在於將失敗的負面影響控制到最低。他在談判桌上的收穫,甚至超過了戰場上的戰果。除了付出少數幾個多瑙河橋頭堡的代價,達契亞國王拿到了羅馬同盟身份,獲得了後者的大筆年度津貼。羅馬人還要以援助盟友的名義,派遣工匠去當地幫忙。他們後來為蠻族建造了許多堅固堡壘,反過來給圖拉真時期的軍隊造成重大麻煩。
強敵到來
對德西巴盧斯及其臣民而言,這一協定取得的收穫是如此驚人。以至於人們一度以為布勒比斯塔的輝煌或將再度降臨。倘若達契亞國王的對手,是又一位如同多米提安那樣無能的庸才,達契亞王國的崛起真的可以實現。
不幸的是,公元98年新繼位的羅馬皇帝圖拉真,是與前任性格完全相反的人物。他無法容忍以上不平等條約繼續存在。繼位後就斷然拒絕履行和約條款上援助協定。三年後的101年春季,他還聚集了一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軍隊,進攻達契亞地區。總數達到11萬人的羅馬軍隊,奉命開向瓦拉幾亞的山區。
和十幾年前的戰略一樣,德西巴盧斯打算將入侵者引入己方腹地,藉助新建的堡壘群消耗對手。然後再伺機切斷敵人的補給。但他沒有想到,圖拉真並不樣喜歡快速機動作戰。這位新帝的性格謹慎,寧願採取保守的層層推進戰略。這樣,羅馬軍隊雖行進速度緩慢,卻絕無後勤補給的壓力。
根據後來落成的圖拉真記功柱顯示,羅馬人在塔帕伊附近的鐵門關,歷經了一場惡戰(塔帕伊之戰)。德西巴盧斯進行了頑強抵抗,圖拉真也遭受到了異乎尋常的慘重傷亡。但皇帝的堅毅性格,使他選擇了絕不妥協。最終,達契亞軍隊選擇了撤退。
塔帕伊的戰敗,導致了嚴重後果。達契亞首都薩米澤傑圖薩,如今已暴露在侵略者的攻擊範圍內。這就迫使德西巴盧斯採取孤注一擲的冒險行動。雖然,從正面直接攻擊羅馬大營是自殺式的舉動,但還是可以出其不意在冬季通過冰封的多瑙河,進攻多布羅加的羅馬駐軍。迫使敵人的主力抽調前往支援,減輕正面的攻擊壓力。
這一圍魏救趙式的戰略,大出羅馬人的意料。但遺憾的是,昔日冬季被凍得厚實的多瑙河,此次卻未能承載達契亞國王最後的希望。長途奔襲的騎兵,因冰層突然破裂而溺亡甚重,導致戰略突襲失敗。
此後,更多羅馬主力在來年春季趕到。兩位將領盧西烏斯·昆圖斯和馬克西姆斯,兵分三路,從東、南、西三面同時攻入達契亞腹地。德西巴盧斯無力反抗,不得不選擇暫時屈服。
這一次,和約的條件十分苛刻。哪怕身為談判大師的達契亞國王,也無法再加以利用。德西巴盧斯被迫將所有從公元85年以來被俘的羅馬士兵、軍用物資、鷹旗以及多米提安援助的工匠器械,一併返還。同時還要拆除建好的堡壘群,並割讓巴納特、瓦拉幾亞等地給羅馬。其中最苛刻的一條是:須遵照羅馬人的指示,選擇與誰為敵還是為友。此舉等於是將達契亞國家降為羅馬的附庸國。
毫無疑問,這是心高氣傲且自尊心強的德西巴盧斯,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公元105年,達契亞人又攻擊了駐紮在巴納特的羅馬軍隊,隨即遭到羅馬皇帝蓄謀已久的再次入侵。
因為懸殊的實力對比,儘管德西巴盧斯竭盡全力抵擋,甚至派出敢死義士企圖對圖拉真發動斬首行動,終究無力回天。首都薩米澤傑圖薩在遭受長期圍攻後陷落。到公元106年夏季,最後的反抗被粉碎,羅馬人占領了幾乎整個特蘭西瓦尼亞。
德西巴盧斯生命的最後一幕,被圖拉真記功柱生動形象地描繪下來。這位末代國王可能是在薩米澤傑圖薩被攻破時突圍而出,逃亡到喀爾巴阡山區堅持抗戰。不幸的是,他最終未能躲過羅馬騎兵的追蹤。大致在公元106年的9月末,騎士克勞狄·馬克西姆斯在特蘭西瓦尼亞北部山地發現了他的行跡。其麾下騎兵將後者包圍在一棵樹下。
此時的德西巴盧斯雖然傷痕累累、衣衫襤褸,卻仍不失為一代王者的氣度。他單膝跪在大樹下的草地上,用達契亞民族的傳統武器法爾克西斯,割破喉嚨自殺,寧死不願成為俘虜。這點陣圖拉真一生中所遭遇的最強對手,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他那顆威武不屈的頭顱,則被敵人帶回了羅馬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