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先中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崑山
- 出生日期:1954年4月4日
- 職業:教授,博導
- 畢業院校:江蘇大學,清華大學
- 主要成就:入選2012年度萬人計畫教學名師
獲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 學位:博士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8年2月進入江蘇大學電氣系學習,1982年2月畢業獲工學士學位後考取清華大學電機系碩士研究生,1986年12月獲工學博士學位後留系工作。
1988年5月調入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1989年晉升副教授,1991年8月獲德國洪堡基金資助在德國埃爾蘭根大學博士後研究二年,1993年晉升教授,1994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1996年任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主任兼自動化研究所所長。他曾兩次赴美國康乃爾大學,一次赴德國埃爾蘭根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01年任東南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主任。他還兼任國家863計畫機器人主題專家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自動化)學科評審組成員等職。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控制理論、電力系統控制、機器人控制、測量與信號處理。開展複雜電力大系統的控制理論與套用研究。採用申請者提出的神經網路α階廣義逆,將系統中有關控制結點的非線性動態特性,在大範圍內改造成具有一對主導極點的近似線性特性;然後分析相鄰控制器間的相互作用並建立合適的動態特性模型,建立合適的協調控制目標與分散目標,實現全系統或局部子系統的整體協調控制。為複雜非線性大系統的控制提供一種系統的、有效的、工程易於實現的控制方法,為國際學術界與工程界作出突出貢獻。
主要貢獻
戴先中教授的研究面很寬,先後負責完成(進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攻關項目1項、國家863項目1項、部省級項目8項;並參加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重點項目等多項重大項目;在控制理論、電力系統控制、機器人控制、測量與信號處理等多個研究方向上富有建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的方法與定理,先後發表100餘篇論文(其中SCI、EI收錄30餘篇)。
代表性著作: "自動化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內容、地位與體系;自動化學科概論"
代表性論文: "基於信號解釋Petri網的可重構邏輯控制器分析與設計;分散式機器人控制器體系結構的研究"
負責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教委優秀年輕教師基金項目,1項國家攻關項目,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其它5項省、部級項目。
1.在國際上首先提出複雜非線性系統的神經網路α階逆控制方法,並成功地套用於電力系統非線性控制,完成東北500KV可控串補的仿真與動態模擬試驗;進一步提出非線性、強耦合多輸入多輸出系統的神經網路α階逆解耦控制方法,成功地套用於機器人控制。均具國際領先水平。
2.在國際上率先套用函式空間向量、外積運算,給出電網任意波形下單、三相無功等量的普遍化定義,並從電磁場角度闡明無功量的物理意義,初步解決這一世界難題。獲國家三等獎,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結題“特優”。
3.提出電網諧波補償裝置的最優控制方法,其中多約束最最佳化的計算機圖解法具國際領先水平,德國教授高度評價,已用於德國某城市配電網分析。
4.在國際上首先給出完整的帶通信號採樣定理,填補國際空白;提出準同步採樣原理並解決了畸變波形下電力系統參數的準確測量問題,“國際先進水平”。 以上採樣定理、原理被廣泛引用、套用並被收入各種著作中。
5.完成規模亞洲第一的大型土工離心機電氣傳動控制,“國際先進水平”。
以上成果絕大多數為第一貢獻者。論文80餘篇。近5年SCI收錄3篇(第一作者),EI收錄11篇(9篇第一作者)。
在國家、部省項目與211工程資助下,已取得有關成果(見以上成果1)與經驗,並具備了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條件,配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電力系統仿真軟體(EMTDC、EMTP、NETOMAC等),建有可開展相應研究的動態模擬實驗室(可模擬三機系統,並已有TCSC物理模擬裝置)。課題組還先後與國外三所大學鑑定合作協定,開展合作研究(已合作發表近20篇論文)。
獲獎記錄
國家三等獎1項,部二等獎1項,獲“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榮譽稱號、“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一系列獎勵與榮譽稱號;由於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在高等職業教育工作中貢獻突出,2007年8月22日,戴先中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