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戲贈張五弟諲三首
其一
吾弟東山時,心尚一何遠。
日高猶自臥,鐘動始能飯。
領上發未梳,妝頭書不捲。
清川興悠悠,空林對偃蹇①。
青苔石上淨,細草松下軟。
窗外鳥聲閒,階前虎心善。
徒然萬象多②,澹爾太虛緬。
一知與物平,自顧為人淺。
對君忽自得,浮念不煩遣。
其二
張弟五車書,讀書仍隱居。
染翰過草聖③,賦詩輕子虛④。
閉門二室下,隱居十年餘。
宛是野人野,時從漁父漁。
秋風自蕭索,五柳高且疏。
望此去人世,渡水向吾廬。
歲晏同攜手⑤,只應君與予。
其三
設罝守毚兔⑥,垂釣伺游鱗⑦。
此是安口腹,非關慕隱淪。
吾生好清淨,蔬食去情塵。
今子方豪盪,思為鼎食人⑧。
我家南山下⑨,動息自遺身。
入鳥不相亂,見獸皆相親。
雲霞成伴侶,虛白侍衣巾⑩。
何事須夫子,邀予谷口真。
作品注釋
②徒然:僅僅如此。《史記·春申君列傳》:“今君相楚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將更立兄弟……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貴用事久,多失禮於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
③草聖:對在草書藝術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稱。這裡指唐代書法家張旭。
④子虛:即漢代司馬相如所著的《子虛賦》。
⑤歲晏:指人的暮年。唐王維《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詩:“吾生將白首,歲晏思滄洲。”
⑨南山:指終南山,屬秦嶺山脈,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詩經·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 ,維石巖巖。”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張諲,在家裡排行第五,又稱張五,永嘉人。青年時期離家出遊,和王維居於河南登封的嵩山少室山,歷時十餘年。
前六句突出一個“懶”字。陽光普照,暖陽早已懸於天際,他卻依舊怡然自得地躺著,且等那正午的鐘聲鳴起,方才開始吃飯。看他那凌亂的髮髻,還保留著睡夢中的痕跡,散亂的書卷兀自躺在梳妝檯上,依舊懶散地停留在主人昨晚燈下翻閱的那一頁。中間八句描繪張諲融入自然,物我兩忘的境界。輕倚窗前,放眼望去,青蔥的群山此起彼伏,空幽寂靜的林子,放飛思緒,任那飄蕩的心在這偌大的清幽之境中自在遨遊,盡情陶醉。低頭回望,青綠的苔蘚一簇一簇,錯落有致地滿布石上,細嫩的小草剛剛從土裡冒出來,柔軟溫順地趴在松樹下,窗外時而傳來鳥兒清脆悅耳的歌聲,連那階前倚臥的老虎,都摒棄了它的王氣,溫善地與人相處。置身於如此清幽閒適的地兒,縱使世間萬物紛繁,多種多樣,然懷掬一顆恬靜淡泊之心,依舊能盡情享受這清虛寧靜的幽遠意境。末四句為詩人的感觸,五弟對世事的領會甚深,再反觀自己,認識尚淺,遠不能及他。而此時面對張君,也頓悟出不少道理,世事的紛紛擾擾,原來的滿腹憂愁,竟不解自消了,足以見得張君悟道之深。
第二首詩更側重的是讚賞張五弟的才情。學富五車,讀書隱居,染翰賦詩,無不透露出詩人對其才情之欣賞。中間六句依舊描繪的是張弟的隱居生活,自在安逸,縱情田園,以五柳作比,足見詩人之歆羨。末四句則又是委婉表達詩人的隱退心愿。如此而言,其一與其二倒是頗為相似,形式相似,中心思想也相似,其不同在於其一贊的是張弟縱情山水,與自然融為一體的境界之高深;而其二則偏重於讚賞張弟之才氣及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之安逸。
第三首詩則是描繪的好友張諲的山水田園生活,設定陷阱捕獵兔子,溪邊垂釣。通過這樣的描寫,勾勒出一幅幅生動傳神的畫面,將詩人的心思無一保留地流露出來。“我家南山下”更是化用了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意,表達了詩人對好友這種田園生活的讚賞與肯定。
名家點評
《王孟詩評》:
不必其人,直自輸寫(“日高”一聯下)。顧石:警語不在深(“階前”句下)。
《唐詩歸》:
鐘云:題中“戲贈”二字意頗難看,似嘲其隱志不能自堅。鐘云:此“善”字押得甚有道氣(“階前”句下)。
《唐賢三昧集箋注》:
有陶家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