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改革運動

戲曲改革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民族戲曲進行的一場民眾性革新運動。戲曲是我國一大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其中也有不少封建性糟粕,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這一遺產,中國共產黨一直很重視對它的改革。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了“推陳出新”的口號,在陝甘寧邊區進行了初步的戲改工作,創作了為抗日戰爭服務的新劇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地開展了自發的、分散的、局部性的戲曲改革活動,在此基礎上,1950年11月文化部在京主持舉行了全國戲曲改革工作會議,統一認識後,提出了《關於戲曲改進工作向中央文化部的建議》,由文化部上報中央。1951年毛澤東提出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戲改方針,中共中央總結了一年多各地開展戲曲改革工作的經驗教訓,於同年將這一方針具體化,政務院頒布了《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制定了戲曲改革“改戲”、“改人”、“改制”的具體內容和政策。“改戲”,即清除戲曲劇本和戲曲舞台上舊的有害因素,刪除各種野蠻的、恐怖的、猥褻的、奴化的、侮辱自己民族的、反愛國主義的成分。“改人”,是幫助藝人改造思想,提高政治覺悟和文化業務水平。“改制”,即改革舊戲班社中的不合理制度,如舊徒弟制、養女制、“經勵科”等。這些方針政策以政令的形式向全國推廣,使戲曲藝術革新卓有成效地服務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得到了廣大藝人的擁護。從此,局部的戲改試驗,成為在新政府統一領導下,由廣大藝人參加的全國範圍的,有計畫、有步驟的民眾運動。各地文化主管部門依靠藝人廣泛審定、修改戲曲舊有劇目,同時新創了一批歷史劇和現代戲。各地還舉辦了不同類型的藝人講習班,提高了他們的覺悟和素質。革除了舊戲班、舊劇場中的剝削制度,在北京建立了國營劇場。戲曲舞台的面貌和藝人的精神風貌很快就發生了顯著變化,中國的戲曲事業出現了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