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改革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民族戲曲進行的一場民眾性革新運動。戲曲是我國一大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其中也有不少封建性糟粕,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這一遺產,中國共產黨一直很重視對它的改革。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了“推陳出新”的口號,在陝甘寧邊區進行了初步的戲改工作,創作了為抗日戰爭服務的新劇目。
戲曲改革運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對民族戲曲進行的一場民眾性革新運動。戲曲是我國一大豐富的文化遺產,但其中也有不少封建性糟粕,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這一遺產,中國共產黨一直很重視對它的改革。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了“推陳出新”的口號,在陝甘寧邊區進行了初步的戲改工作,創作了為抗日戰爭服務的新劇目。
戲曲改良,清末民初(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發生的一場戲曲革新運動。面臨國家內憂外患、危急存亡的時刻,知識界的一些愛國人士在倡導維新或鼓吹革命的同時,注意到戲曲等通俗藝術在國民中的深遠影響,主張改良戲曲,用以啟迪民智,移風易俗...
舊劇改革運動是指四十年代中後期在解放區所開展的對傳統劇種進行改革的運動。其中尤以對京劇和秦腔的改革成就最高,影響最大。1942年10月延安平劇院成立,明確提出以改革平劇為己任,他們推出的新編京劇《逼上梁山》的成功演出,促成了...
一年多以來,各地戲曲改革工作已獲得顯著成績。新戲曲已大量出現,並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許多藝人學得了新的知識與新的觀點,成為戲曲改革運動的骨幹。但在工作中亦存在若干缺點,最主要的是審定劇目缺乏統一標準,與編改劇本工作中還有...
《中國近代戲劇改良運動研究(1902—1919)(修訂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張福海著。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中國近代戲劇改良運動的起始時段為內容,論述了戲劇改良運動發生的時代背景,梁啓超、陳獨秀、傅斯年等代表性人物的改良思想...
時裝新戲的作品雖然良莠不齊,但無論成敗如何,都為以後的戲曲改革積累了經驗和教訓。戲曲改良活動的結果是隨著它所依附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失敗而同樣以失敗而告終的。其根本原因,首先是中國資產階級政治上軟弱,脫離民眾,脫離實踐。在...
第二節 啟蒙新民的文化語境與戲曲價值確定 第三節 戲曲弊病與戲曲改良 第四節 戲曲改良理論形成的外來影響和本土資源 第二章 國劇:戲曲改革的另一種理想圖景及其實現路徑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國劇運動”的理論主張 第三節 “新...
新秧歌運動為戲曲改革運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一方面,秧歌劇採取人民所喜聞樂見的民間歌舞小戲的形式來表現解放了的人民的新生活和興高采烈的心情,所唱的歌曲也都是各地民歌和民間小戲中所常用的樂曲;另一方面,秧歌劇無論在人物的塑造...
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現代歷史,是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領導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歷史。現代戲曲的發展史,是無產階級對於戲曲藝術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領導戲曲工作者進行戲曲改革,促使...
毛澤東逝世和江青被捕後,這個運動戛然而止。今天,才子佳人、帝王將相再度成為文藝舞台和電視螢屏的主旋律,積極向上的戰鬥生活被“三破一苦”的悲觀壓抑的家庭生活取代。1958年至1964年間出現的“京劇現代戲”,是解放區戲曲改革的繼續...
40年代在延安抗日根據地開始的戲曲改革運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得到了新的發展;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導下,大量傳統戲曲劇目經過整理、改編,獲得了新的生命,運用傳統戲曲形式反映現代新生活,也取得了重要進展。發展 20...
同年召開了全國戲曲工作會議。桂林棲遵照政務院“愛護和尊重”、“團結和教育”、“爭取和改造”的指示精神,開始著手貫徹雙百方針,積極推行“改人、改戲、改制”的戲曲改革運動。在人民政府的關懷下,1949年12月18日,安慶市戲劇協會...
1927年參加由田漢組織的南國社,和田漢、歐陽予倩、洪深等人發起戲劇改革運動。曾與周信芳合演過話劇《雷雨》,曾與歐陽予倩、周信芳等合作排演了由歐陽予倩編導的《武松與潘金蓮》。1947年與田漢、梅蘭芳、歐陽予倩、周信芳等發起組織京劇...
1952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後又兼任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個人影響 1953年調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副院長以後,便全力投入戲曲革新工作。他的論著,有的放矢,切中時弊,都是針對各個時期戲曲創作和戲曲改革運動的實際有感而發的。他注意深入...
而這個時候,恰恰是中國戲曲蓬勃發展的時期,同時湧現了四個地方戲曲改革家,被稱為“地方戲曲改革四大才子”。他們彼此之間與國劇改革遙相呼應,掀起了在全國範圍內的戲曲改革運動,使戲曲近代化、戲劇化,其中一位就是豫劇的樊粹庭。從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