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台上的中國》是一本2022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奔,廖琳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戲台上的中國
- 作者:廖奔,廖琳達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4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71113643
《戲台上的中國》是一本2022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奔,廖琳達。
《戲台上的中國》是一本2022年大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奔,廖琳達。 內容簡介本書由戲劇史研究名家,文化學者廖奔先生帶領我們從戲曲的歷史、地理、文化、民俗、藝術、舞台演出、戲台、演員生活、戲曲故事、名角、唱腔、行當...
《中國古戲台調查研究》是車文明創作的戲曲文物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1年11月。《中國古戲台調查研究》可以說是中國古戲台的通史性研究著作,它以中國古戲台為對象進行專題性研究,證據充實,論證嚴密,為以戲台論證戲曲史奠定了堅實基礎,使讀者加深了對古戲台的認識和了解。內容簡介 全書以“金元戲台”“明代戲台”“...
紹興古戲台建築藝術,中國浙江省紹興市傳統技藝,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紹興古戲台俗稱萬年台,始於宋,盛於清。紹興是戲曲之鄉,明、清以來戲曲聲腔繁榮,音律家、劇作家和著名藝人名揚大江南北。紹興的古戲台匯集了建築、戲曲、書法、宗教等多方面藝術文化,是明、清以來紹興境內戲曲聲腔發展和繁榮的...
中國戲樓在建築上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它的細部裝飾,且不說戲台前立柱上的對聯,單是建築上屋脊、壁柱、梁枋、門窗、屏風及其它細小構件上運用的雕刻、彩繪、裝飾都有無窮的魅力。裝飾內容豐富多彩,彩繪多運用青綠彩、土朱單彩,雕刻則有浮雕、透雕等,而且和彩繪結合,甚至貼金,灑銀,在整體上造成一種鮮艷燦爛...
戲台是故宮裡的特色之一。紫禁城裡留下的戲台有五處,分別是暢音閣戲台、漱芳齋院內戲台(重華宮戲台)、漱芳齋內“風雅存”戲台、倦勤齋戲台和長春宮戲台。其中,規模最大的一處是暢音閣戲台,舊時演出一些祝壽、獻祥瑞的戲劇,上下三層戲台上可以同時演出,場面頗為壯觀。專家介紹,中國最早的威亞技術可能就是在這裡...
長垣花戲台起源於古代長垣農曆二十九的亮寶會。它以“花”而著名,正上方用五色綢緞高搭彩門,橫臉錦分三層,都以傳統戲劇中的主要人物而飾,人周圍流蘇繡球圍成團團花束,五彩燈流水燈與彩綢互相襯托,相映成輝。如此精緻的戲台裝飾在中原大地幾乎絕跡,實為中國民間藝術精品。長垣花戲台 二月十九會具老人家講,...
這類明器實際上是貴族地主樓居歌娛生活的反映,表現的仍然是室內廳堂的演出 有學者認為,此樓的發現,不僅把中國戲台史的起點從公元10世紀的北宋提前到公元3世紀的東漢末年,而且打破了封閉式戲台來自西方的觀點,推翻了三面敞開的戲台是中國戲台傳統的方式,在中國乃至世界戲劇藝術發展史上都具有重大的價值。
其中,眾埠界首戲台始建於清代,1930年方誌敏同志在此台上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2001年6月,該戲台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坑口戲台始建於1846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原屬晴雨雙面台,後改建為萬年台,因與滸崦戲台相像,同譽為“姊妹雙葩”。另外,還有龐公橋戲台、橋頭黃家戲台、張家橋...
戲出年畫是中國傳統年畫的一種,大多以戲曲劇目為創作題材,表現戲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劇目情節,是戲曲和版畫的有機結合。作品簡介 命名由來 伴隨清代戲曲文化的繁榮發展,戲曲藝術成為大眾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年畫中亦隨之出現了大量以戲曲劇目為題材的作品,因一個獨立劇目叫“出”,故這類年畫被稱為“戲...
祁門古戲台位於皖贛交界的安徽祁門縣,完整地保留有11座明清時期的古戲台。多集中在祁門西鄉的新安鄉、閃里鎮境內,其中新安鄉8座,閃里鎮3座。這些戲台不僅富地域特色,而且以“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被人稱奇,既體現了中國民間古樸的建築風格,又體現了古徽州的鄉村文明與風土民俗。祁門古...
這也許就是樂平古戲台建築藝術的魅力所在。樂平古戲台數量如此之多,建築藝術精細,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樂平是贛劇流行的腹地,而贛劇又是以搬演宮廷大戲為主的劇種,戲台雄偉壯觀是為適應演出風格,另外,戲台多說明這裡的人好戲。如此解釋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卻不能說明古戲台的全部。中國農村,幾千年來始終保持...
《中國古戲台建築》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內容簡介 《中國古戲台建築》重點探討戲台建築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同時也關注影響這一過程的相關因素。第一章指出戲台建築的兩個基本特徵:形象華麗和依附性強。繼而分析影響戲台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戲曲表演、觀眾規模、中國傳統建築的特點、戲台所處的建築環境...
《中國戲台樂樓楹聯精選》主要內容:戲台楹聯是一座戲台或整齣戲的靈魂,蘊藏著豐富的思想含量和人生追求。村鎮的簡陋戲台、祠廟會館的素樸戲台、皇宮的華麗戲台,通常都配有楹聯。不少戲台楹聯惟妙惟肖描繪了演戲場面,更借戲論世,充滿哲理。《中國戲台樂樓楹聯精選》收錄了全國各地遺存的戲台樂樓楹聯2717副,讀者...
民俗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兩大類,研究廣場戲與潮汕地區民俗的關係,可先從“物質文化”(戲台)和“非物質文化”(舞台藝術)談起。 潮汕山川清秀,“地平如掌樹成行”,加之人民生活比較豐裕安適,因而自古以來逐漸形成和樂淳美的民性風俗,這便是音樂、舞蹈、戲劇滋生的溫床。明清以前,潮汕民間已普遍出現土生...
宋元是中國戲曲日臻成熟時期,這時開始出現固定化的演出場所“勾欄”。固定的集中的演出場所稱“瓦舍勾欄”。勾欄是看棚、樂棚和露台三位一體,內有戲台、後台、看席和神樓。元初杜善天套曲《莊家不識勾欄》中描述戲台上部像“鐘樓模樣”。為了便於觀賞,觀眾席前低後高,全部是木製結構,初具劇場形制。北京明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