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坡古墓群

戰鼓坡古墓群,位於湖北荊門掇刀區麻城鋪鎮境內。戰鼓坡古墓群中既有單洞單葬墓,也有單洞合葬墓和聯洞群葬墓,既有祔葬形態,也有氏族墓形態,這種喪葬方式在荊門市境內還是首次發現,它對於荊楚文化的研究及本區人文歷史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戰鼓坡古墓群
  • 地理位置湖北荊門掇刀區麻城鋪鎮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墓葬類型:崖葬
簡介,現今,

簡介

據考證,戰鼓坡古墓群,屬於崖葬的一種喪葬方式。古人認為懸棺葬多處於臨江絕壁之上,蓋以其地遠塵俗而近天庭,又蟲獸無可為害,可使先人蟬蛻升天。彌高者以為至孝,即終身不復祀祭。·張鷟《朝野僉載》云:“五溪蠻父母死,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近代考古證明,在我國南方的一些地區,發現有大量的懸棺葬遺蹟,如:川黔交界處的“僰人懸棺”、湘黔交界處的“五溪懸棺”(俗稱“掛岩子”)、福建武夷山的“古越人懸棺”、三峽兩岸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楚巴人懸棺”等。又如:安徽休寧縣的“齊雲山崖墓”、貴州羅甸縣的“麻園崖墓”(亦稱“麻園坑屍”)、江西鷹潭市的“仙水岩崖墓群”、雲南滇池東岸的“石寨山墓葬群”、等等。這些墓葬,有的屬於木樁懸掛式(也稱梁枕式)葬法,有的屬於半壁鑿穴式葬法,但古人最早是利用岩壁間的天然洞穴和裂縫進行安葬的。究其年代,有的迄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有的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有的形成於秦漢及明嘉靖年間。這些說明懸棺葬習俗在我國的西南、中南及東南地區歷史悠久,分布廣泛。

現今

在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境內,採取半壁鑿穴墓葬方式的遺蹟,除“戰鼓坡古墓群”外,還有團林鋪鎮五嶺村的“七個洞(屬於半壁人工洞穴)”、掇刀石街辦雙喜村的“黃家廟石井墓(屬於鑿石造井內外甲字型墓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