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偽裝,對戰鬥企圖和戰鬥行動進行的偽裝。是戰鬥保障的重要內容。正確實施偽裝,有助於對付敵人的偵察,保持軍隊的戰備狀態,提高生存力,達成行動的突然性。基本要求是:符合戰鬥企圖;善於使用制式器材和就便器材;隱真示假, 自然逼真;對抗敵人來自地面、空中、海上的偵察,特別是電子技術器材的偵察,力求不為敵人的各種偵察所識破;專業技術偽裝與民眾性偽裝相結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術偽裝
- 外文名:Tactical camouflage
- 使用著名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 誕生原因:戰鬥
發展,著名戰役,
發展
戰術偽裝與戰爭相伴而生,並隨著軍事技術、作戰藝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戰術偽裝自古就為兵家所重視,並在作戰中被廣泛採用。冷兵器時代,偽裝主要為應對目視觀察,技術比較簡單。中國春秋時期,晉國將領先軫攻打衛國五鹿城(今河南濮陽東北)時,曾令士兵在所經各山高處均插旌旗,以示勢眾。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在《孫子・計》中指出:“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隨著火槍、火炮的出現,戰術偽裝除用被以達成軍隊戰鬥行動的突然性外,還被用以減輕敵人火器殺傷破壞的效果。
著名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戰鬥中廣泛採取人工遮障、迷彩、煙幕和假目標等偽裝措施,戰術偽裝成為戰鬥保障的重要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偵察技術與偽裝的發展,戰術偽裝廣泛採取防光學偵察和防雷達偵察等偽裝措施。戰後,防紅外線偵察、雷射偵察和雷達偵察等偽裝措施又有了新的發展。戰術偽裝通常針對部隊的集結、行軍隊形、移動方向、兵力部署、主要進攻方向或主要防禦方向、陣地編成、火力配系、障礙物配系和工程構築,以及其他戰術目標的位置、狀況與用途,部隊的各種活動等實施。基本要求:符合戰術企圖,與部隊行動相協調;充分利用地形、複雜氣象條件和裝備器材,綜合運用各種偽裝措施;積極主動,不間斷地實施;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戰術偽裝由戰術兵團、部隊指揮機關和分隊指揮員組織實施。通常根據上級指示和本級作戰企圖擬制計畫,主要內容有模擬或佯動方案、實施的方法和採取的措施、器材的分配、偽裝紀律和要求等。實施戰術偽裝的主要措施:充分利用地形、複雜氣象條件和夜暗等隱蔽條件,實施迷彩偽裝、煙幕偽裝,利用植被進行偽裝,採取人工遮障、音響和燈火偽裝等,隱蔽己方部隊部署和戰鬥行動;使用模型、音響、發煙、發熱等偽裝器材和築城技術,設定假目標,構築假陣地、假配置地域,模擬部隊、分隊的戰鬥行動;使用部分兵力實施兵力佯動、火力佯動和電子佯動,迷惑、牽制和調動敵人;嚴格保密紀律,封鎖訊息,防止泄露行動秘密。未來信息化戰爭中,隨著信息化技術偵察監視手段與精確制導武器的大量使用,戰術偽裝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組織更加複雜,技術手段將向綜合化、信息化、多功能、高效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