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與路徑(2018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戰略與路徑(2018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戰略與路徑》是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洪崎,賈康,黃劍輝,王廣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略與路徑
  • 作者:洪崎、賈康、黃劍輝、王廣宇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1日
  • 出版社:企業管理出版社
  • 頁數:525 頁
  • ISBN:9787516416587
  • 定價:128.00 元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組成的研究群體,秉承經世濟民的中國經濟學人“天下家國”情懷,踐行“求真務實融匯古今,開放包容貫通中西”的理念,弘揚改革開放新時期的“莫乾山精神”,以“長焦距 廣視野 量化分析”為研究方法,歷經四年集體創作的“中國2049戰略”研究課題的核心成果。根據鄧小平同志70年眼界“三步走”的偉大戰略構想,以及新供給經濟學在創立初期就確立並向國家領導人及有關部委建議的“五年規劃與四十年規劃並重”,研究制定基於全球視野的長期概念之下30年時間段而對接到實現“中國夢”的國家發展戰略,服務於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
貫穿全書的主線是“改革開放”——以新制度供給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及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包括10章、約53萬字。以新供給經濟學核心理念和認識框架為研究基石和立論依據,歸納中國的國情特徵,回顧與反思春秋戰國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比較了近500年來全球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及主要經濟體發展道路,量化對比分析了中國與歐美已開發國家、金磚國家等主要經濟體的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系統分析了中國未來35年面臨的經濟發展環境、發展目標、增長空間、動力機制,並根據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就2020年前、2021至2035年、2036至2049年三個階段的經濟發展重點及改革開放、創新驅動提出了具體舉措方面的意見建議。 這一研究成果願通過與各方的交流、互動,實現啟發、促進功能和決策參考作用,以催化全盤思維、思路要領和重點方案的合理最佳化,有所裨益於天下蒼生、民生社稷、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及世界未來。

圖書目錄

目錄
一章 導?論 / 001
一節 多維視角下的研究背景剖析 / 003
一、增長背景:巨觀經濟“新常態” / 003
二、階段背景:中等收入發展階段 / 005
三、起始背景:2014“全面改革元年” / 006
四、時代背景:中國面臨“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戰國時代” / 007
五、理論背景:新供給經濟學 / 009
第二節 總體框架與研究內容概覽 / 010
一、中國的國情特徵及春秋戰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回顧與反思 / 010
二、近500年來全球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及主要經濟體發展道路比較/ 011
三、中國與歐美已開發國家、“金磚國家”等主要經濟體的發展對比及競爭力比較 / 012
四、中國未來35年面臨的經濟發展環境及發展目標 / 013
五、中國未來35年發展目標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長的量化模型比較分析 / 014
六、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的增長空間及動力機制 / 015
七、2020年前的經濟發展重點及改革創新戰略 / 016
八、2021—2035年的經濟發展任務及改革創新要點 / 016
九、2036—2049年的經濟發展任務及改革創新要點 / 017
十、專題研究 / 017
第三節 以新經濟學思想、新經濟學理論(新供給經濟學)的創新發展助推
 中國各項經濟制度不斷最佳化 / 018
一、四次“三中全會”一脈相承的主線指向“制度供給” / 018
二、新供給經濟學打通“人”與“物”的理論體系與對策建議 / 019
第四節 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效制度供給促進中國軟實力、硬實力提升
 及民生持續改善,對接現代化“中國夢” / 022
一、經濟成長剖析與矛盾凸顯反思 / 022
二、側重與需求管理相結合的“供給管理”必要性認識 / 023
三、以新供給經濟學思想增加有效制度供給,煥發改革紅利,對接“中國夢” / 024
第二章 中國的國情特徵及春秋戰國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回顧與反思 / 027
節 國情特徵 / 027
一、在亞太處於適中位置,陸海兼具 / 028
二、疆域遼闊,人口眾多,具備超大的國內市場規模 / 028
三、疆域地形呈西高東低,山區面積占2/3以上 / 028
四、“半壁壓強”式“胡煥庸線”人口分布格局 / 029
五、具有深厚歷史底蘊,以及歷經5000年的文明 / 030
六、民族精神可概括為“求真務實、開放包容”,可用梅花與牡丹精神表達 / 030
第二節 從兩個故事看中國的2000年興衰 / 031
一、以“中國式烹飪”以小見大:強資源約束下的制度安排特徵 / 031
二、從“紅羊劫運”說開去:2000年興衰之求索發端 / 032
第三節 中國崛起與社會變革期的“三十年假說” / 034
一、舊邦新命:天下視野中的中國崛起 / 034
二、社會變革的“三十年假說” / 036
第四節 治理中心與經濟重心的歷史變遷 / 044
一、中國的封建社會“無封建” / 044
二、治理中心與經濟重心相分離的千年格局 / 044
三、治理中心與經濟重心相分離的“整體維繫” / 048
四、整體維繫的路徑依賴:基於治理中心與經濟重心背離的幾點反思 / 049
第五節 歷史變遷視野中的國家財富分布 / 052
一、財富分布與王朝興衰 / 052
二、財富配置機制的歷史演化 / 053
三、中央與地方之間的財力分配關聯國運 / 056
第六節 中外溝通路線圖:“一帶一路”的千年雛形 / 057
一、兩千年前的兩次中外溝通事件 / 057
二、“一帶一路”的千年雛形:北線、中線、南線的“反E形”路線圖/ 061
第七節 “歷史周期律”與“李約瑟難題” / 063
一、如何跳出“歷史周期律” / 064
二、如何破解“李約瑟難題” / 066
第三章 近500年來全球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及主要經濟體發展道路比較 / 068
節 近500年來全球大國興衰的主要經驗教訓 / 068
一、15世紀:世界上個殖民大國葡萄牙 / 069
二、16世紀:美洲大陸的主宰及瓜分世界的西班牙 / 070
三、17世紀:金融資本家荷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 071
四、18世紀至20世紀初:制度變革和創新精神促進英國從地理的邊緣
  變成了世界的中心,兩者在發展中逐步缺失導致其逐步衰落 / 072
五、18世紀至20世紀初:以拿破崙的崛起為核心標誌的陸上強權法蘭西 / 073
六、19世紀下葉至20世紀初:夾縫中崛起的德意志 / 074
七、19世紀下葉至20世紀初:東方列強日本 / 074
八、好霸爭權的俄羅斯 / 075
九、美國:從螞蟻到大象 / 076
第二節 全球若干代表性經濟體“二戰”以後的發展道路及啟示借鑑 / 076
一、美國發展道路的主要啟示 / 077
二、德國發展道路對我國的借鑑作用 / 079
三、英國發展道路對中國的啟示 / 082
四、法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借鑑意義 / 083
五、日本發展道路對中國的啟示與警示 / 087
六、韓國發展道路對中國的啟示 / 087
七、印度發展道路對中國的啟示 / 088
八、巴西發展道路對中國的啟示 / 091
第四章 中國與主要經濟體的發展對比及競爭力比較 / 094
節 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的構建 / 094
第二節 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12大類發展指標的競爭力比較 /097
一、生產力水平 / 097
二、經濟結構 / 100
三、巨觀經濟穩定 / 102
四、基礎設施 / 106
五、基礎自然資源 / 110
六、健康與基礎教育 / 114
七、高等教育 / 117
八、財政 / 119
九、金融市場 / 121
十、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 124
十一、就業與勞動力市場 / 125
十二、知識經濟與創新 / 128
第三節 中國國際競爭力與國家的差距 / 132
一、GDP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成長貢獻保持,
  但人均水平仍很低 / 132
二、服務業與消費占比逐年上升,製造業占比居全球前列,
  城鎮化空間仍相當巨大 / 133
三、近年來貨幣與財政擴張較快,但政府債務已逐步得到控制 / 133
四、基礎設施進步明顯,但仍有提升空間 / 134
五、人均自然資源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但近年來排序位次的下降
  趨勢已有所扭轉 / 134
六、基礎醫療與教育不斷改善,但與國家差距仍較大 / 135
七、高等教育水平總體提升,仍在不斷追趕已開發國家水平 / 135
八、稅負水平穩中有降,減稅效果有所體現 / 136
九、金融業占比回落,但保險業發展較快 / 136
十、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水平有所提高,但節能減排空間仍較大 / 136
十一、人口紅利拐點已過,勞動力成本上升 / 137
十二、科技研發與創新投入及產出總量較大,專利數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 137
第五章 中國未來35年面臨的經濟發展環境及發展目標 / 138
節 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 / 138
一、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國際機遇 / 139
二、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國內機遇 / 156
第二節 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 / 166
一、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國際挑戰 / 166
二、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國內挑戰 / 174
第三節 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目標 / 184
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出的背景 / 185
二、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 186
三、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 / 187
四、2049年建成共同富裕社會的發展目標 / 189
第六章 中國未來35年發展目標及與世界主要經濟體
 經濟成長量化模型比較分析 / 192
節 未來3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因素研究 / 192
一、傳統要素變化趨勢及影響分析 / 193
二、開放型要素變化趨勢及影響分析 / 203
三、創新要素變化趨勢及影響分析 / 209
第二節 中國未來35年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研究 / 214
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特點回顧 / 214
二、未來35年中國經濟社會總體發展趨勢判斷 / 221
三、未來35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預測 / 223
第三節 中國與世界主要經濟體發展情況比較分析 / 238
一、世界經濟與主要經濟體未來35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測 / 238
二、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比較 / 252
第七章 中國未來35年經濟發展的增長空間及動力機制 / 257
一節 大國崛起:傳統動力格局及其貢獻(1978—2010年) / 258
一、投資和出口為主的需求動力 / 259
二、要素規模擴張為主的供給動力 / 261
三、工業為主的產業動力 / 266
四、東部為主的區域動力 / 268
第二節 走向新常態:新舊動力醞釀轉換(2011—2015年) / 270
一、經濟增速出現換擋 / 270
二、經濟運行呈現積極變化 / 272
三、新舊動力開始轉換 / 277
第三節 邁向全面小康:兩個翻番與增速預測(2016—2020年) / 285
一、機遇與挑戰並存 / 286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增速預測 / 288
三、夯實新動力成長基礎 / 299
第四節 全面復興之路:百年夢想與增長空間(2021—2049年) / 301
一、中國距離“現代化國家”有多遠 / 302
二、2049年目標情景設定 / 306
三、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可行增長路徑 / 309
第五節 面向2049年的增長動力機制與長期發展戰略 / 314
一、發達經濟體經濟結構的典型特徵 / 315
二、2021—2049年中國經濟結構轉變與動力機制 / 317
三、長期發展戰略分析 / 319
第八章 2020年前的經濟發展重點及改革創新戰略 / 322
一節 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分析 / 323
一、2008—2022年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參考性時間視窗 / 323
二、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 325
三、中國經濟發展的劣勢和優勢 / 331
四、中國當前和未來要治療或預防“六種病” / 338
第二節 戰略目標及思路 / 343
一、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 / 343
二、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 / 345
第三節 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戰略重點 / 348
一、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問題 / 348
二、國資國企改革須攻堅克難 / 351
三、創新體制改革和創業創新 / 355
四、金融體制改革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 357
五、財政稅收改革要解決的突出問題 / 359
六、現代政府建設以及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問題 / 361
第四節 需要加快進行的重點改革舉措 / 363
一、全面放開生育,改革戶籍制度 / 363
二、推進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 367
三、大幅度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科學教育等創新體制改革 / 371
四、穩妥推進市場化、多元化、國際化的金融改革 / 375
五、朝著現代財政制度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 / 377
六、行政體制改革和服務型政府建設 / 381
第五節 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的重點舉措 / 385
一、“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參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 / 385
二、推進匯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國際化 / 387
三、加快國內自由貿易區建設 / 389
四、推進國際化、全球化進程 / 390
第九章 2021—2035年的經濟發展任務及改革創新要點 / 393
一節 以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目標的奮進方略 / 394
第二節 2021—2035年的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分析 / 395
一、2021—2035年面臨的發展條件 / 395
二、2021—2035年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 403
第三節 2021—2035年的戰略目標及思路 / 417
一、戰略目標 / 418
二、發展思路 / 420
第四節 2021—2035年的發展與改革戰略重點 / 424
一、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和政府機構改革 / 424
二、大力推進收入分配體制改革,最佳化社會保障體系與福利體系 / 430
三、改革土地制度,建立開放和包容的城鄉統一土地市場 / 433
四、鼓勵人口生育和最佳化人口結構 / 435
五、構建中華文化國際化大戰略 / 436
第五節 2021—2035年構建開放型經濟體重點舉措 / 444
一、對內開放獲得根本突破,形成全國通暢一體的市場體系 / 444
二、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 449
第十章 2036—2049年的經濟發展任務及改革創新要點 / 452
一節 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分析 / 452
一、我國經濟規模位居世界,但保持長期中速增長將遇到更大挑戰 / 453
二、人口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人口政策調整的效果可能不夠明顯 / 455
三、技術創新取得積極突破,但形成新的技術經濟模式將面臨很多的挑戰 / 458
四、與世界經濟聯繫更加緊密,但增加話語權和影響力面臨多重阻力 / 460
五、居民生活較為富裕,但需要防止社會階層固化 / 462
第二節 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思路和重點 / 466
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目標 / 466
二、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思路 / 468
三、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重點 / 470
第三節 全面改革創新中的重點舉措 / 475
一、建立較完善的現代化市場經濟體制 / 475
二、建立現代化行政管理體制 / 478
三、建立現代化財政制度 / 480
四、建設現代化金融制度 / 483
五、建立現代化社會保障制度 / 485
第四節 構建開放型經濟體重點舉措 / 489
一、提高經濟文化軟實力 / 489
二、增強中國在現有國際經濟金融組織中的話語權 / 493
三、建立成熟的新型大國關係和穩定的周邊關係 / 497
四、構建我國發揮積極作用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 502
本項研究形成的“中國2049戰略”專題報告及作者 / 507
跋 將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偉業進行到底 / 508
一、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意義 / 508
二、已有的巨大進步,前行的任重道遠 / 510
三、改革發展現階段的四個基本特徵 / 513
四、全面改革中攻堅克難的壓力、動力與可用經驗 / 515
五、回顧“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思想,以全面配套改革衝過“歷史三峽”
  迎接現代化偉大復興 / 517
參考文獻 / 523

作者簡介

1.洪崎,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理事長,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任人民銀行總行主任科員,助理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證券研究所副所長;交通銀行北海分行黨組書記、行長。2009年3月起擔任中國民生銀行總行行長;2013年7月,洪崎被《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CEO”稱號。2014年8月,出任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2.賈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和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中國財政學會顧問。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胡錦濤和*等中央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被媒體稱之為“中南海問策”)。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3.黃劍輝,現任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副秘書長,原國家開發銀行研究院副院長。中央電視台財經評論特邀專家;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近年牽頭研究成果多次獲得國家領導人肯定性批示,並得到中財辦、國研室、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重視。 “中國2049戰略”課題總協調人及主報告總撰,《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副主編,《中國關鍵:提升經濟國際競爭力》主編。近年研究成果獲中國銀監會、銀行業協會等機構頒發獎項近20項。
4.王廣宇,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華軟資本董事長。華軟資本是中國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十強企業。王廣宇先生是著名的投資及金融科技專家,曾參與國家“九五”至“十三五”相關課題研究,出版《先鋒:股權投資在中國》《2049智慧型崛起》等多部著作;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校董、吉林大學校董,國務院僑辦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