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提出戰略性新興技術的概念及其特徵,建立戰略性新興技術辨識的信息可視化方法;探測戰略性新興技術的組織開發和管理策略,分析戰略性新興技術創生機制與生成模式;使用技術共生演化、技術熵等方法構建戰略性新興技術體系演化機制和動力系統;以戰略性新興能源產業技術發展為例,分析驗證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作品目錄
第一篇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基礎研究(基礎篇) | 第二篇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理論研究(理論篇) | 第三篇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實證研究(套用篇) |
---|
1 緒論 2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研究基礎 3 國內外相關研究概況 | 4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創生模式 5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開發與管理 6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系統辨識方法 7 戰略性新興技術演進研究的理論基礎 8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演進研究 9 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協同創新 10 風力發電機技術體系的演進研究 11 基於技術熵的碳捕集技術演進研究 | 12 美國風力渦輪機技術監測與分析 13 基於專利家族的核心技術演進分析 14 基於專利指標的技術預測評價體系及其實證研究 15 提升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策略 |
創作背景
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舉措。戰略性新興技術多興起於技術已開發國家,中國對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培育和套用始終處於追趕、引進、消化、再吸收的過程中。由於缺乏自主智慧財產權,戰略性新興技術難以擺脫被動地位,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和發展。因此,適時的開展戰略性新興技術研究,特別是探索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創生機制、演化機理和管理策略等問題,則成為破解這一現實課題,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戰略性新興技術研究導論》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第一,該書回顧了新興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相關研究,系統闡釋戰略性新興技術的概念及其特徵。該書從經濟維度、科學技術維度、歷史維度等三個基本維度,界定了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內涵。在經濟維度上,戰略性新興技術是同戰略性新興產業須臾不可離開的技術集合體。在科學技術維度上,戰略性新興技術屬於國家認定的高技術和前沿技術,是同產業發展關係密切、直接的高技術和前沿技術。在歷史維度上,戰略性新興技術是一個動態變化著的時空概念或歷史範疇。因此,戰略性新興技術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牽引和支撐著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和發展的高技術集合體。
第二,該書構建了覆蓋戰略性新興技術辨識、創生、演化與開發管理的體系化、系統化的戰略性新興技術理論體系。作者引入科學計量和專利計量分析的理論與方法,以專利表征技術,通過辨識指標與模型的構建、數據採集與處理、可視化圖譜繪製與新興技術確認等步驟,構建了戰略性新興技術辨識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還對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創生模式與機制進行了探索,認為戰略性新興技術的創生是一個複雜的技術演化系統,是多個因素和環節相互聯繫,共同演化的結果,既遵循一般技術發展的規律,又有其特殊的創生機制。在戰略性新興技術演化機制的研究方面,該書提出基於“熵”理論的技術熵概念,並通過專利構建了技術熵模型,對戰略性新興技術的演化進行定量分析。
第三,該書運用以技術知識圖譜為代表的專利信息可視化方法,進行戰略性新興技術的辨識和演化等研究,在研究方法的層面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專利計量與信息可視化方法是21世紀以來技術管理領域興起的新研究方法。該書在戰略性新興技術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藉助專利計量與專利知識圖譜,運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視化軟體,繪製了太陽能光伏、風力渦輪機等眾多戰略性新興技術領域的技術知識圖譜,辨識了不同技術領域的創生模式、技術演進特點和演進路徑,並提出了相應的開發管理策略。這種以專利表征技術的研究模式與範式,擴展了專利計量方法的套用範圍,為技術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種較為新穎的研究範式。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侯劍華,男,1980年8月生,管理學博士,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中國決策科學學會理事。第七批遼寧省優秀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