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後右翼
- 時間:20世紀60年代末
- 包含:日本右翼組織及其思想
- 右翼團體:270多個
然而,1950年韓戰爆發,東西方冷戰開始,出於冷戰的需要和對國家戰略利益的考慮,美國的對日政策旋即由“抑制”改為“扶植”,並宣布停止遣散日本右翼組織,解除對右翼分子“褫奪公權的處分”,使得日本的右翼分子競相出籠,許多右翼團體死灰復燃,再度集結。據統計,僅到1952年,日本全國公開活動的右翼團體就已達270多個,共約5萬餘人。戰後右翼雖承襲了戰前右翼的衣缽,但因受國際冷戰意識形態和日本國內政治保守勢力的影響,它不僅淡化了傳統的反美、反體制色彩,而且把反蘇、反共、重新武裝奉為圭臬。
其實右翼不僅僅是日本才有,像法國之類的西歐國家也有,比如曾經兩次競選總統卻最終失敗的勒旁就是法國右翼勢力的代表人物。他們鼓吹納粹的理論,隨受壓制,但仍有不小的市場,從他們能參加競選就能看的出來。這些勢力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即使是已開發國家,仍有部分人對現狀不滿(多為利益失去者,例如失業者且長期得不到僱傭),而右翼的那套理論對他們很有煽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