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研究(增訂版)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研究(增訂版)

孫立祥,1962年10月生,吉林蛟河人。1985年獲吉林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東北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東北師範大學法學博士學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研究(增訂版)
  • 內容一:作者簡介
  • 內容二:內容簡介
  • 內容三:目錄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1999年至2000年,公派赴日本大谷大學留學;2009年4月至9月,應邀赴日本東京大學任客座研究員。現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兼任中國日本史學會常務理事等。專攻中日關係史、日本史。出版學術專著2部,合著5部,在《世界歷史》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20餘篇被《新華文摘》、《高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歷史學年鑑》、《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前沿報告》、《中國世界歷史學50年》、《中國的日本研究》等權威書刊評介、轉載或重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吉林省社科基金等多個科研項目。

內容簡介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研究(增訂版)》注意了個案研究與整體研究、微觀研究與巨觀研究的統一。通讀全書不難看出,作者在循著“孽生”
“膨脹”—“肆虐”和“削弱”—“復活”—“抬頭”—“蠢動”兩條線索分別就戰前和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的演變軌跡和各階段特點進行巨觀論述與總結的同時,還擇取各階段有代表性的曾起過重要歷史作用的右翼團體、右翼思想和右翼政治事件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個案微觀研究;在重點就戰後日本右翼勢力本身進行個案微觀探討的同時,還以開闊的視野縱向進行了戰前戰後日本右翼勢力、橫向進行了日德兩國右翼勢力的巨觀比較研究。這種注意縱向橫向比較、微觀巨觀兼顧的研究方法,有助於對戰後日本右翼勢力來龍去脈的清晰認識和現有實際能量的準確把握,也有助於開闊讀者的學術視野。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戰前日本右翼勢力的回顧
一 日本右翼勢力的孽生(1881-1911)
二 日本右翼勢力的膨脹(1912-1930)
三 日本右翼勢力的肆虐(1931-1945)
第二章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的演變
一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的削弱(1945-1951)
二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的復活(1952-1960)
三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1961 1980)
四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的蠢動(1981-2000)
第三章 戰後日德兩國右翼勢力之比較
一 戰後日德兩國右翼勢力之比較
二 戰後日德兩國政要“二戰史觀”之比較
三 戰後日德兩國對侵略歷史態度迥異之原因
第四章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存在的社會基礎和抬頭的原因
一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存在的社會基礎
二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抬頭的原因
第五章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與中國問題
一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與歷史認識問題
二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與台灣問題
三 戰後日本右翼勢力與釣魚島問題
結束語 破解中日關係“死結”,實現歷史性民族和解
一 關於“破解中日關係‘死結’,實現歷史性民族和解”的若干思考
二 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睦鄰友好,不容置疑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戰後60年日本歷屆首相關於戰爭認識的國會
答辯
後記

部分內容

1951年9月8日,在片面的《舊金山和約》簽字的同時,日美兩國又以政府協定的形式簽署了《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該同盟條約使日本以犧牲自己外交自主性和對美平等地位為代價,換取了美國的安全保障。為了進一步強化日美軍事同盟關係,並實際修改憲法第九條關於禁止日本擁有軍隊的規定,岸內閣在即將退出政治舞台的1960年6月,將該條約強行修訂為《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條約》。此前,日本人民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對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的偉大鬥爭。1959年3月28日,日本社會黨、“總評”、擁護憲法國民聯合會等134個團體共同成立了阻止修改安全條約國民會議,明確提出徹底廢除“安保條約”、日本“不得參加任何軍事集團和軍事同盟”等響亮口號。從1959年4月至1960年10月,日本人民先後發動了20多次大規模的全國統一行動,參加者前後達上億人次,最多一次僅罷工工人就達620多萬人。面對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反抗怒濤,岸內閣感到單純依靠警察的力量難以抵禦人民民眾的正義鬥爭,遂決定再次利用右翼勢力和黑社會勢力共同撲滅這場熊熊烈火。在岸內閣瘋狂鎮壓日本人民反對修改“安保條約”的偉大鬥爭過程中,到處都可以看到受命於自民黨和岸政府的右翼分子衝鋒陷陣的影子。1959年7月25日,大日本愛國黨等19個右翼團體2000餘人,在東京日比谷公會堂召開“加強日美聯盟、促進安全條約修改國民大會”,並成立了促進修改安全條約會議。1960年3月14日,日本社會黨在愛知縣守山市文化會館舉行了“阻止批准日美安全條約”演講會,右翼分子大鬧會場,使該黨委員長淺沼稻次郎的演說一度中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