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玉鏤雕龍形佩是戰國時期的一件玉器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玉鏤雕龍形佩
- 館藏地點: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戰國
- 類別:玉器
- 規格:長21.4cm,寬10.9cm,厚0.9cm
戰國玉鏤雕龍形佩是戰國時期的一件玉器作品。
戰國玉鏤雕龍形佩是戰國時期的一件玉器作品。玉料呈青色,有深淺不同的灰白和褐色沁斑。佩體片狀,龍形,兩面鏤雕相同紋飾。龍張口回首,龍身滿飾谷紋,尾上雕一大鳥,龍頭內外側及尾部又各凸雕一小鳥。於龍身中部有一圓形鑽孔。此器19...
龍小頭,張口回首,鼻部有上卷的陰刻旋紋,頭頂翹角,身軀飾捲雲紋,頸內側各凸雕一小神鳥。龍身軀中部鏤雕一獸頭,雙角彎曲。器表有明顯的拉鋸痕,中部有一孔,可穿繩。“S”形玉龍流行於戰國,皆龍首蛇身,無爪,與漢以後流行的...
戰國龍形佩是中國古代玉器,戰國時期文物,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簡介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文物現狀】【簡介】龍形佩(一對),各長:20.5cm,寬:7.8cm,厚:0.75cm。詳情 青綠玉,局部灰黑斑;器表多薄沁一層灰白斑。雕作...
這件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為青玉質地,邊緣有沁色。外緣為雙首共體夔龍造型,龍頭回首相對、吻內勾、頸捲曲,腹部正中有穿孔;周身布滿雙陰線刻劃的勾連雲紋,紋飾基本對稱,紋飾清晰。內側採用鏤空工藝雕刻出對稱的鳳鳥和夔龍造型,以陰線...
玉鏤空龍形飾 高11.5厘米,長21.4厘米,厚0.9厘米,1977年安徽省長豐縣楊公鄉墓葬出土,安徽省博物館藏。玉鏤空龍形飾 (戰國晚期)
此玉品為戰國時代文物,據考證為一國王所隨佩。該藏品玉質受沁呈乳白色,表面有黑色土沁。上部為雄雌雙龍對吻狀,兩端龍頭相向。雙龍身體分向兩邊,龍鰭旬卷,兩面線刻S紋,整體造型生動,雕刻精細、古樸,實為不可多見的老玉。現...
在中國古代,玉被認為具有保護死者屍身不朽的功能,因此往往在墓葬中隨葬玉器。這些玉器通常可分兩類:一類是生前使用、死後隨葬,稱葬玉;一類是專為殮屍而制,稱殮玉。本品為戰國時期典型的玉龍形佩造型,但材質不精,碾琢粗糙,應...
1979年到1980年間在淮陽縣城東部的平糧台發掘了一批戰國晚期的楚國墓葬,出土了大量楚國玉器,這件青玉龍形佩就是其中的精品之作。文物鑑賞 該佩出土時為一對,將兩件玉佩合併,卻並不能完全重合,其大小略有不同,但造型相同,玉質...
透雕龍形飾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玉器,長4.6、寬2.6、最厚0.4厘米,1957年出土於河南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詳細信息 器扁平,表面拋光,正面鏤雕S形雙首共身龍,背面光素無紋。龍首分別位於左上和右下...
上下穿孔,下系三條絲縷,兩邊系璜,中懸沖牙,還要雜以瑪瑙、松石等製成的小飾件,並加以串聯,形成組佩。但從鏤空多節玉佩的組成來看,似乎沒有依據什麼嚴格程式,也與其他出土的玉組佩不同,這就為探討戰國的佩飾制度,提供了...
戰國玉鏤雕螭龍合璧是戰國時期的一件玉器作品。此璧為新疆和田青白玉制,局部有色變,圓形,內、外邊沿略平。璧兩面皆飾凸起的谷紋,作交錯的斜線排列,穀粒呈旋狀。璧孔內鏤雕一螭龍。谷紋璧是戰國時期常見的玉器,此件玉璧較一般的...
玉組佩以鏤雕綬帶紋長方形玉飾系鎏金銀鏈下掛5件玉墜而成,玉墜分別為摩羯、雙魚、雙鳳、雙龍、魚銜蓮枝佩。龍、鳳、魚等吉祥題材的運用以及雕琢刻劃中所表現出的寫實風格,具有濃郁的中原文化氣息,顯示出遼地諸族文化的交流及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