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牛虎銅案

戰國牛虎銅案

牛虎銅案於1972年在江川縣李家山古墓群遺址第24號墓坑中發掘出來的戰國時期青銅器。案又稱“俎”,是中國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禮器。牛虎案就是用來放獻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獻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於滇人祭祀的銅柱頂端,為崇拜之對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牛虎銅案
  • 出土:雲南江川李家山24號墓
  • 尺寸:高43cm;長76cm
  • 物品:文物
簡介,特徵細節,

簡介

戰國牛虎銅案,是雲南青銅文化藝術的傑作,也是雲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出土於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隨葬品最多的24號墓。器物主體為一頭大牛,站立狀,牛角飛翹,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飾一隻縮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狀,張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橫向套飾一隻站立狀小牛。大牛與小虎用模鑄造,一次成型,小牛則另鑄再焊接於大牛腹下。作為滇國的一件祭器,牛虎銅案在力學和美學上都達到了極高水平,幾近完美。
青銅器牛虎銅案是雲南古代青銅文化的傑出代表,原件現珍藏於雲南省博物館,於1995年被國家文物局鑑定專家組定為國寶級文物。江川縣博物館存有牛虎銅案的青銅複製品,館前豎有牛虎銅案的大型雕塑,省內已開發出多種材料的牛虎銅案工藝品系列。

特徵細節

此銅案為古滇戰國時期青銅材料鑄成的案祭禮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組合而成。以一頭體壯的大牛為主體,牛四腳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橢圓形的案盤面,一隻猛虎撲於牛尾,四爪緊蹬於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視眈眈於案盤面。大牛腹下立一條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犧牲自己對小牛犢的保護。牛虎銅案中的大牛頸肌豐碩,兩巨角前伸,給人以重心前移和搖搖欲墜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後仰,其後墜力使案身恢復了平衡。大牛腹下橫置的小牛,增強了案身的穩定感。此銅案是滇國青銅器中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組合造型使整個銅案重心平穩,大小和諧,動靜均衡統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穎構思,既有中原地區四足案的特徵,又具有濃郁的地方特點和民族風格,此銅案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極具藝術觀賞價值,是中國青銅藝術品的傑作,更為我國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