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火牛陣

戰國火牛陣

戰國火牛陣是戰國齊將田單發明的戰術,起源於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火牛陣
  • 發明者:戰國齊將田單發明的戰術
  • 起源: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
  • 表演陣容:牛燈演變為氣勢壯觀的火牛陣
戰術發明,起源,表演陣容,表演形式,民俗文化,

戰術發明

戰國齊將田單發明的戰術。燕昭王時,燕將樂毅破齊,田單堅守即墨。前279年,燕惠王即位。田單向燕軍詐降,使之麻痹,又於夜間用牛千餘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猛衝燕軍,並以五千勇士隨後衝殺,大敗燕軍,殺死騎劫。田單乘勝連克七十餘城。但是火牛陣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國共內戰時,國共雙方都曾試過火牛陣,但效果都是失敗收場,被火驚嚇的牛群非但不會沖向敵營,反而在原地亂撞,造成極大傷亡。
舞蹈

起源

火牛陣這種民間舞蹈形式脫胎於中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役。公元前284年,燕國以樂毅為上將,統帥燕、秦、韓、趙、魏等國的軍隊大舉進攻齊國。齊國的守將田單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當時聯軍將齊國的城池圍得水泄不通,眼看著就要國破城亡。在這一危急時刻,田單心生一計,
他命令手下將全城的牛都集中起來,數了一數,共有1000多頭。然後,又命將士在牛角上捆上兩把鋒利的尖刀,在牛身上披戴上五顏六色的布匹,在牛尾上系滿浸透油脂的麻線和蘆葦。萬事俱備,又連夜在城牆隱蔽處挖了幾十個能通往城外的地洞,還挑選了5000名精明強壯的士兵,也披掛成天兵神將的模樣。這一夜月黑風高,田單的火牛陣突然從城牆的地洞中衝出,火光熊熊殺向敵人的營帳。聯軍正在城外紮營熟睡,忽然聽見一片驚天動地的鑼鼓聲,喊殺聲。衝出營帳一看,只見無數發怒的公牛頭頂尖刀,尾燃烈火,像狂怒的海嘯一般撲了過來。在火牛陣的後面,濃煙滾滾的背景中又有許多披紅掛綠的神兵神將在吶喊助威。見這陣勢,聯軍士兵早被嚇破了膽子,屁滾尿流丟下武器和營帳落荒而逃。於是,齊國的軍隊取得大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田單大擺火牛陣”。
古家村火牛陣舞蹈隊始建於民國時期,當時主要在廟會、年節等民俗活動中演出,並與龍燈、獅子燈、么妹燈、秧歌等配合表演,增強了節日的喜慶氣氛。最初,火牛陣還沒有形成壯觀的場面和規模,僅由一條牛或三條牛組成的“牛燈”進行表演,內容是模仿牛的生活習慣和動作,比如身披牛衣的藝人常常表演小牛嬉戲、母牛吃草、公牛發怒的情景。

表演陣容

經過藝人的加工,後來的牛燈逐漸演變為氣勢壯觀的火牛陣,牛的數量和表演形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古家村表演的火牛陣,一般由10頭“牛”和20名士兵組成。為了讓表演的效果更為逼真,藝人們充分借鑑了川劇舞台上的“火牌”作為道具,象徵熊熊燃燒的火焰。每一名士兵一手持火牌,一手持利劍,圍繞著“牛”表演鏗鏘激烈的舞蹈。

表演形式

火牛陣的舞蹈場面尤為壯觀宏偉,時而表現牛群奔騰、蹄聲得得的場面,
時而表現千軍萬馬、地動山搖的衝鋒場面,吶喊聲、牛哞聲、刀劍聲響成一片。為了增加火牛陣的觀賞性,每當舞蹈表演至高潮,管道具和劇務的人都要下令燃放黃煙。只見在一陣滾滾的濃煙中,軍旗翻卷,人翻牛仰,殺聲震天,仿佛真的把人們帶回了碧血黃沙的古戰場。 火牛陣在表演的時候,除了扮演牛和士兵的藝人以外,還有一名藝人手執彩幡位於隊伍的前列。此人的角色類似於樂隊的指揮,舞蹈會隨著他手中彩幡的揮舞、招展而有節律地變化。同時,還有一支樂隊在現場伴奏,演奏的曲目通常是川劇鑼鼓的打擊樂,鏗鏘激越又富於美感和節奏。整個演出氣勢宏大、場面熱烈,既表現了對古戰場的藝術想像力,又體現了川西人民昂揚向上,努力拚搏的精神。

民俗文化

由於火牛陣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地方文化色彩,1993年,新津縣古家村火牛隊表演的舞蹈獲得成都市民間藝術節“三絕”獎。1995年,代表四川參加廣州國際旅遊文化節,獲得外地觀眾的高度讚賞。近年來,還經常組隊參加省市各類大型文藝展演活動。
作為獨具特色的民間民俗文化,火牛陣不但具有濃郁的民族和鄉土氣息,而且傳承了中國久遠的軍事文化精髓,同時又表現出中國人民團結奮進、不斷進取的精神風貌,成為川西民間舞蹈中具有神奇魅力的種類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