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一字格銅劍是青銅器類文物,二級文物,右江河流域出水,現收藏於右江民族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國一字格銅劍
- 館藏地點:右江民族博物館
- 所屬年代:戰國
- 類別:青銅器
戰國一字格銅劍是青銅器類文物,二級文物,右江河流域出水,現收藏於右江民族博物館。
戰國一字格銅劍是青銅器類文物,二級文物,右江河流域出水,現收藏於右江民族博物館。文物歷史通長26.3厘米,通寬8.3厘米。文物特徵劍身為曲刃,一字形格,銎部近格處有一圓孔,劍柄首部呈橢圓形,無紋飾。...
圓首一字格銅短劍是戰國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文物特徵 通長29厘米,刃寬6.5厘米 兵器。圓首,扁圓莖,格呈一條線;莖中空,一面穿孔,兩面飾回紋;扁身,柄身一次鑄成,中脊不顯,兩面飾捲雲紋;刃部兩側中段突起,平面呈梭形。一字格劍是受西部滇文化影響的產物。出土環境 1977...
戰國一字格曲刃捲雲紋青銅短劍 戰國一字格曲刃捲雲紋青銅短劍是戰國時期的文物。
一字格短劍,兵器,柄身一次鑄成,中脊不顯,平面呈棱形,格呈一線,莖中空,一面穿孔,首扁平,有的兩面飾回形紋圖案,有的無飾紋。出土情況 此類短劍還在貴州銅鼓山、雲南江川李家山和晉寧石寨山的戰國晚期到西漢早期墓葬出土一百多件,可稱“滇文化”。1985~1986年,廣西武鳴縣馬頭鄉安等秧嶺戰國墓群、樂縣...
劍身較寬,中起脊線,近鋒處收狹明顯,前鋒尖銳,雙刃薄而鋒利。戰國 鎏金菱片紋劍 通長43.3公分 格寬4.6公分 莖長8.5公分 重量500公克 一字形平格,圓莖中空,內尚可見范塊留存,無箍,圓環形首,莖,首間有一穿孔疑似鑄銅澆口,劍莖表面呈不規則龜裂狀,上用絲繩纏繞,作菱形格線狀,表層塗著黑漆膠...
鍋蓋嶺戰國墓是戰國時期墓葬,位於田東縣祥周鄉聯福村修福屯西的鍋蓋嶺。1977年發現,共2座墓,共出土青銅器12件,玉飾器5件。青銅器包括鼓、劍、矛、戈、鉞、斧、鐓、叉形器,玉石器有塊、環、釧、管。其中銅鼓的鼓面中心太陽紋8芒,主暈為翔鷺4隻,腰以下崩殘。有一銅劍是一字格扁身短劍,兩面鑄...
戰國有鞘劍是戰國時期的一件文物。【簡介】劍長46.3cm,寬5cm;鞘長39cm,寬5.5cm,合重0.9kg。此劍首呈圓盤形,“莖”上有兩周凸起的圓箍,格寬而厚,劍刃鋒利。所配劍鞘用木板製成,外髹黑漆。戰國時期劍不僅是兵器,也是古代貴族平時隨身佩帶之物,用以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亦可用以防身。
古代有6種冶銅工匠,分別是築、冶、鳧、栗、段、桃。築,制削刀;冶,制箭鏃、戈、戟;鳧,鑄鐘;栗,制量器;段,制鎛器;桃,鑄劍。將鑄劍列為一個工種可見其重要性,這是與當時中原銅劍興盛密切相關的。在戰國時期,中原鑄劍術取得了什麼突出成就。大冶鑄劍、巧奪神功製作銅劍的基本方法是鑄造,鑄造一...
保全青銅劍墓,春秋至戰國時期墓穴。位於哲里木盟通遼市喜伯營子鄉保全村內,1980年清理。該墓為方形土坑豎穴墓,邊長2米,墓口距墓底深約0.8米。墓內四具骨架均頭北足南,一字排開。其中靠東壁為仰身直肢葬,腰間部放有劍、刀、鑿等遺物。其餘三具略低於前者,為側身直肢葬,面向東,皆無隨葬品。出土...
戰國曾侯乙編鐘是戰國早期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國家一級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為該館“鎮館之寶”。戰國曾侯乙編鐘鐘架長748厘米,高265厘米,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鐘架上,最大鐘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
戰國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為戰國時期的青銅壺,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高31.6厘米,口徑10.9厘米,腹頸21.5厘米,重3.54千克。壺侈口,斜肩,鼓腹,矮圈足,肩上有二獸首銜環耳。花紋從口至圈足分段分區布置。以雙鋪首環耳為中心,前後中線為界,分為兩部分,形成完全對稱的相同畫面...
《戰國風雲》是由網易雷火工作室雷雲項目組研發的一款以戰國及上古經典神話為背景的網頁遊戲,玩家可以在PC平台上通過網頁進行遊戲。 《戰國風雲》的遊戲背景設定在春秋末年,周王朝衰微,諸侯國互相征伐的動盪時期。玩家將扮演各路英雄,通過加入不同的門派,如道家、法家、墨家等,來體驗那個時代的文化和戰爭。核心玩法包括...
普安銅鼓山遺址,位於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縣青山鎮營盤村陳家龍灘東約500米的銅鼓山山頂,遺址總面積約4000平方米,保護範圍總面積約41420平方米,是戰國至西漢時期的古遺址。銅鼓山遺址發現於1978年,是一個鑄造銅器(以兵器為主)的手工作坊遺址,其北半區主要是鑄造銅器的作坊區,南半區主要是生活區...
圖20 威寧出土戰國饕餮紋無胡銅戈 圖21 赫章出土西漢銅鋤 圖22 赫章出土漢代同勞比五銅澡槃 圖23 平壩出土六朝銅托杯 圖24 赫章出土漢代(競競)渡紋銅鼓 圖25 赫章出土戰國鼓形銅釜 圖26 松桃出土漢代五銖錢紋虎鈕鐓於 圖27 威寧出土西漢牛頭形銅帶鉤 圖28 威寧出土西漢鯢魚形銅帶鉤 圖29 赫章出土西漢日光...
銅甬鐘廣泛流傳於西甌或西甌駱越錯居地區,在右江中游田東偶有一見,沒有再向西傳;柱形器只見於西甌地區,在駱越地區至今尚未發現;扁莖短劍普遍流行於西甌地區,在駱越地區也不少見,但與一字格劍和弓形格劍相比,數量少得多;流行於西甌的竹葉形刮刀,在駱越地區也偶有發現,如武鳴安等秧戰國墓、賓陽韋坡戰國墓...
銅劍(漢代)王仁求墓志銘(唐代)銅鏡(清代)玉象(清代)玉鐲(漢代)太極書院學生考試卷(清代)岳飛家譜(清代)石范(西漢)唐磚(唐代)陶蟾蜍(清代)陶罐(西漢)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一、自然概況 二、建置沿革 三、文物概述 1. 石器時代遺址 2. 戰國至唐初的墓葬 3. 南詔至大理國時期的文物 4. 元...
春秋戰國時期六聯豆青銅製品:通高15.6厘米,釜高9厘米,口徑18厘米,豆口徑8.4厘米。正中為圓形環底釜,折沿、深腹,通體素麵;釜肩部一周分鑄六個小豆,形制大小相同;六豆均為淺盤、細高柄,底足呈喇叭口狀,通體素麵。夏家店上層文化青銅鼓(鼓形器):通高27厘米,口徑:一面11厘米,一面12厘米。鼓形...
而且,吳王夫差劍過去在我國湖北、河南、山東均有出土,然吳王夫差矛則是首次發現。考古價值 有關專家認為:春秋時吳王夫差矛在湖北省和山東、河南已有發現,而造型如此精美、銘文如此特殊的吳王夫差矛,實乃首見,它對研究楚史、探討春秋戰國時期列國關係及當時的鑄造工藝、古文字等,都提供了珍貴的新資料。至於吳王...
這種書體一直流行到戰國前期,奇詭多變,極難辨釋。代表作品有王子午鼎、越王勾踐劍、王子於戈等銘文。到了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此時青銅器銘文異體朋興,千姿百態,蔚為大觀。黃河下游的齊、魯、中山、徐、許等國盛行細長之體,文字繁簡併用,書法清新秀麗,代表作品有素命鎛、許子妝簠、...
共出土銅、鐵、玉、石、金、陶、木、皮革、麻布等九大類文物17000多件。其中出土的大型青銅禮器200餘件,大部分鑄有銘文。綴玉面罩被確認為春秋戰國“瞑目”的祖型。玉組串飾為漢代金縷玉衣的前身。出土的八件甬鐘是西周晚期墓葬發掘中唯一完整的一套。由十二件金器組成的黃金帶飾為周代考古中所罕見。大量珍貴...
武器:玉劍、梵音劍、無影劍、驕龍杖、天羅劍、天璣劍、氣運寶劍 收藏的文物:魚紋彩陶罐(仰韶文化)、如意玉、戰國水晶杯、宋版《三字經》、宣德爐、貴妃玉、太妃綠玉磬、曜變天目茶碗、青銅龍紋鼎、兩件青銅尊、秦文公佩劍、秦文公銘文鼎、雞鳴石、乾隆寶刀、焦尾琴、九龍玉杯...紅顏知己:岳珺瑤、顏如玉...
在三峽庫區開縣,渠口鎮余家壩考古發現一處罕見的特大戰國墓葬群,發現的每一墓中都有七、八件戈、矛、劍、鉞等青銅兵器,這種情況除了充分地顯現了古巴蜀先民的尚武情結外,而青銅兵器上神秘的符號、紋飾、虎、蛇、怪獸等圖騰更是無不顯示出神巫文化的痕跡。這些雕刻著精美圖案的青銅劍在巴蜀先民的心目中不是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