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經濟調查》是一本鄭會欣編寫,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經濟調查(套裝共2冊)》包括:《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經濟調查(上)》、《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經濟調查(下)》。《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經濟調查(套裝共2冊)》是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在接收敵偽各種情報機關戰前與戰時對華北地區的人文地理及財政經濟等方面調查資料的基礎上整理而成的一部史料。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侵占東北後,又將侵略目標轉向華北,除了實行其“三光政策”,日本政府成立眾多機構、分會、辦事處及各種小組,對華北地區的經濟情況展開大規模的蒐集和調查,涉及整個華北地區的礦業、工業、交通、港灣、貿易等諸多領域。1937年的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華北幾乎全面淪陷,至1945年抗戰勝利,八年淪陷時期日本當局除了加強對華北地區的瘋狂掠奪,在原來諸多機構組織的基礎上成立“華北開發株式會社”,該會社除了制定一系列統制華北地區的經濟政策、加緊掠奪經濟資源外,進一步展開各種調查,目的就是將華北地區納入它的“大東亞經濟圈”。1945年8月15日,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全面勝利,敵偽在華北地區的各種資料也移交國民政府。1946年河北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設立經濟數據室,專門負責蒐集、整理及編纂華北之一切經濟數據,編輯整理成這份詳細的統計資料——《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經濟調查》。孤本文獻《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經濟調查》原來保存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且即將轉贈給天津市檔案館。該調查史料價值十分珍貴、翔實可靠;充分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事實。該史料的整理出版,為中國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份難得的第一手資料。
本文獻原存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是抗戰勝利初期國民政府河北平津敵偽產業處在接收敵偽機關各種調查資料的基礎上整理彙編的一部調查資料彙編,涉及我國華北地區礦業、工業、鐵道、港灣、經濟、人口等多方面。當年參與編制數據者,因感資料珍貴,手寫整理完成,為給後人提供了一份翔實可靠的數據。因歷史原因,該資料流轉到香港,從未公開出版,是海內外孤本,十分珍貴。
·查看全部>>
目錄
總論
第一章 華北土地
第一節 地勢
第二節 土壤
第一項 華北地質略圖
第二項 華北土壤分布圖
第三項 華北黃土層分布圖
第三節 山川
第二章 華北氣象
第一節 氣溫
第一項 華北之氣溫
第二項 華北各地平均氣溫之比較
第三項 華北各地每日平均最高氣溫之比較
第四項 華北各地每日平均最低氣溫之比較
第二節 雨量
第一項 華北之雨量
第二項 華北各地雨量之比較
第三項 華北四季平均降雨量
第四項 華北各地一日最大降雨量
第五項 華北各地降雨日數
第六項 華北各地之曇天日數
第七項 華北各地平均雲量
第八項 華北各地快晴日數
第九項 華北各地平均濕度
第三節 風季
第一項 華北之風季
第二項 華北各地平均風速度
第三項 華北各地最多風向
第三章 華北人口
第一節 概說
第二節 華北人口之各種統計
第一項 華北面積及人口密度
第二項 華北各省人口與男女比率
第三項 華北各主要都市人口之比較
第四項 華北四人都市人口累年增減趨勢
第五項 華北主要都市人口年齡統計
第六項 華北主要都市人口增加計畫
第七項 華北人口職業分類統計
第八項 華北各省人口職業分類統計
第九項 華北主要都市人口職業統計
第十項 華北人口教育分類統計
第十一項 華北總人口與從事農業人口之比較
第十二項 華北總面積對耕地面積及每農戶每農業人口耕地面積比較
第十三項 華北各行勞動者人口比較
第十四項 華北人口之出生死亡及自然增加率
第十五項 華北五大都市人口出生死亡統計
第四章 華北礦產
第一節 華北礦業概況
第二節 華北煤田概況
第一項 天然條件
第一目 煤層構造特徵
第二目 煤田分布狀態
第三目 煤田分類
第四目 煤質
第五目 煤田藏量
第二項 華北煤礦概覽
第一目 煤礦圖
第二目 各煤礦概覽表
第三節 金屬礦概況
第一項 鐵礦
第二項 鋁礦
第三項 鎢礦
第四項 錳礦
第五項 金礦
第六項 鉛礦
第七項 華北金屬礦概覽表
第四節 非金屬礦概況
第一項 礬土頁岩
第二項 螢石
第三項 雲母
第四項 石膏
第五項 非金屬礦概覽表
第五節 華北鹽產概況
第一項 海鹽
第一目 長蘆鹽
第二目 青島鹽
第二項 井鹽
第三項 土鹽
第六節 華北鹽田概覽表
第五章 華北農田水利
第一節 農產資源
第一項 華北土地利用狀況
第二項 華北農產物之總產量
第一目 華北農產物耕作面積及收穫量表
第二目 華北五省之全農產物總括表
第三目 華北五省主要農產物耕種面積及生產量表
第四目 華北小麥收穫量預想調查報告
第五目 敵偽時期之農產增產政策
第三項 華北棉產情況
第一目 敵偽華北棉花改良增產計畫之沿革
第二目 敵偽華北棉產改進會歷年事業情形
第五目 薊運河沿岸農地開發事業計畫
第六目 白洋淀補堤築閘工程
第七目 漳河滏陽河灌溉計畫概要
第八目 惠民土木事業計畫概略
第四項 農場情況
第一目 天津附近地區日偽農場水稻經營狀況及灌溉設施略表
第二目 天津地區華人經營之灌溉面積一覽
第五項 灌溉井設施
第一目 華北各地水井眼數及灌溉面積表
第二目 水井之灌溉能力
第三目 謀小麥棉花雜谷增產之鑿井計畫
第三節 畜產資源
第一項 華北五省家畜、家禽頭數
第一目 華北五省每一農戶家畜及家禽數
第四節 水產資源
第一項 水產概況
第一目 河北省水產業
第二目 山東省漁業統計表
第五節 林產資源
第一項 華北林產概況
第一目 華北現地木材生產表
第二目 民國二十五年華北輸入木材用途表
第三目 華北木材需要量
第四目 華北五省森林面積統計概數
第二項 華北木材需給狀況
第一目 民國三十年度及三十一年度華北木材分配對照表
第三項 察綏及晉北偽蒙疆政府時期三千年造林計畫
第一目 預定造林面積表
第二目 預定擴充苗圃面積表
第六章 華北工業
第一節 動力
第一項 火力發電電力
第一目 戰前華北之電氣事業
第二目 淪陷期間華北火力發電之發展概況
第三目 勝利前華北火力發電狀況
第四目 日人之華北及蒙疆五年發電變壓及輸電計畫
第二項 日人之華北十年水力火力發電計畫
第一目 總論
第二目 發電計畫之具體方案
第三目 火力發電計畫資料
第四目 水力發電計畫資料
第五目 十年發電計畫一覽表
第二節 主要工業
第一項 鋼鐵冶煉工業
第一目 七七事變前之概況
第二目 抗戰期間日人之建設情形及其發展計畫
第三目 民國三十二年至民國三十三年之生鐵生產實際表及各項統計表
第二項 機械工業
第一目 概論
第二目 工作機械工業
第三目 產業機械工業
第四目 汽車製造工業
第五目 電氣器材工業
第三項 化學工業
第一目 肥料工業
第二目 鹽加工工業
第三目 輕金屬工業
第四項 紡織工業
第三節 工廠統計表
第七章 華北交通
第一節 鐵路
第一項 戰前鐵路幹線支線及里程狀況
第二項 淪陷期間營業里程及軌道延長比較
第一目 淪陷期間營業里程比較
第二目 淪陷期間軌道延長比較
第三項 戰前及淪陷期間運輸概況
第一目 戰前及淪陷期間客貨運輸情形
第二目 戰前及淪陷期間貨物分類運輸情形
第三目 淪陷期間鐵路貨物水陸聯運情形
第四目 淪陷期間華北鐵路運輸量及保有車輛情形
第五目 華北主要鐵路煤炭及貨物運輸數量推計
第四項 淪陷期間各路線變動概況
第一目 淪陷期間新線中止情形
第二目 淪陷期間拆除路線情形
第三目 淪陷期間華北鐵路建設新路狀況
第四目 淪陷期間擴充路線計畫
第五項 淪陷期間鐵路設施概況
第一目 淪陷期間車輛設施
第二目 淪陷期間車站設施
第三目 淪陷期間橋樑改築狀況
第四目 淪陷期間通信電線機器設施
第五目 供水設施新舊比較
第六項 接收偽華北交通公司所屬鐵路設施、備品之統計
第一目 機車數量
第二目 客車數量
第三目 貨車數量
第四目 各路局電訊設備情形
第五目 各單位機械數量
第六目 各路局路線劃分及里程
第七項 將來華北建設新路之計畫
第二節 公路
第一項 戰前華北各省汽車可能行駛公路與實際行駛公路比較
第二項 戰前華北各省市汽車分類狀況
第三項 戰前華北各省長途汽車事業概況
第四項 戰前公營汽車交通事業
第一目 華北汽車公司營業路線及車輛
第二目 山東省公營汽車行駛路線、距離及營業狀況
第五項 戰前民營汽車交通事業
第一目 河北省民營長途汽車事業概況
第二目 山西省民營長途汽車交通事業概況
第三目 察哈爾民營長途汽車路線及營業概況
第四目 綏速省民營長途汽車路線及營業概況
第六項 淪陷期間修築公路情形
第七項 淪陷期間華北公路客貨運輸情形
第八項 淪陷及勝利當時華北公路概況
第一目 淪陷期間公路省道情形
第二目 勝利當時公路主要國道情形
第九項 接收偽華北交通公司公路設施及車輛之統計
第一目 路線及里程
第二目 分區公路汽車概況
第三節 內河航運及港灣
第一項 華北可航河川狀況
第二項 各河水路
第一目 大運河
第二目 黃河
第三目 子牙河
第四目 大清河
第五目 小清河
第六目 北運河
第七目 薊運河
第三項 各河民船統計
第四項 各河航程及所需時日
第五項 各河運輸狀況
第六項 河川改修計畫
第七項 華北主要港灣設施概況
第八項 華北各港灣主要物資運輸狀況統計表
第四節 電信、電話
第一項 戰前及淪陷期間華北電信、電話業務情形比較
第二項 淪陷期間華北電信、電話設施情形
第三項 華北各省既設電信、電話局數統計
第四項 華北電信、電話五年計畫
第五節 郵政
第一項 “華北郵政總局”所轄五區局所數目
第二項 “華北郵政總局”及所轄五區員工概況
第三項 “華北郵政總局”所轄五區各種郵務里程
第四項 淪陷期間華北郵務營業概況
第八章 經濟
第一節 財政
第一項 財務機關之改設
第二項 海關之攫取及關稅之改訂
第三項 統稅之擴大
第四項 田賦徵實制度之制定
第二節 貨幣與金融
第一項 華北貨幣
第一目 事變前華北貨幣
第二目 事變後華北貨幣
第二項 華北金融
第一目 事變前華北金融組織
第二目 事變後華北金融組織
第三目 金融統制
第四目 吸收遊資政策
第五目 證券交易所之創設
第六目 存放款利率之調整
第七目 銀行號辦理共同放款
第八目 華北票據交換所
……
·收起全部<<
前言
數年前,我所供職的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全面裝修,所有辦公室都要騰空修繕。在搬遷過程中,於所參考圖書室的角落中發現了兩箱檔,經回憶,這可能是原所長鄭德坤教授退休時留下來的東西。
鄭德坤教授(工907-200工)是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早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後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曾任華西協和大學博物館館長,多次主持對四川地區的考古發掘。工974年自英國劍橋大學榮休後,受香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李卓敏教授的禮聘來港,出任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講座教授,並相繼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文學院院長,後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其間曾創辦考古藝術研究中心,工986年因病離任。由於年代久遠,鄭教授離任時未曾交代這兩箱資料的來源,他的辦公室後來改為數據室,誰也不知道這兩個箱子是甚么時候存放的、甚么人交存的,當然更不清楚箱子襄這些數據的內容了。於是我受前任所長陳方正博士的委託,對這兩箱數據進行了初步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