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前中國經濟的增長》是2009年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斯基。本書作者認為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前的數十年間,儘管中國的經濟發展稍落後於當時的日本,但也獲得了不可忽視的巨大的進步。
基本介紹
- 書名:戰前中國經濟的增長
- 作者:(美)羅斯基
- 譯者:唐巧天
- ISBN:9787308067379
- 頁數:480
- 定價:¥58.00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圖書信息
戰前中國經濟的增長
作 者: (美)羅斯基 著,唐巧天 等譯
出 版 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0-1
開 本: 16開
I S B N: 9787308067379
定價:¥58.00
內容簡介
長期以來,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由於外國入侵、戰亂頻發等原因,近代中國的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然而作者通過考察19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問中國在製造業、農業、金融業、交通通訊,以及固定投資等方面的狀況,並研究了私有部門和公共部門、生產和消費、貨幣和存款等因素對經濟的影響之後,有力地反駁了這個被普遍認同的觀點。
作者簡介
托馬斯·羅斯基(Thomas G.Rawski)是美國匹茲堡人學經濟學和歷史學教授,著名中國問題專家。他師從德懷特·鉑金斯教授,於1972年獲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多年來致力於中國經濟和歷史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末,他為世界銀行撰寫的《中國的經濟成長與就業》(EconomicGrowth and Employment in China),是世界銀行第一份關於中國經濟的研究報告,被翻澤成了多國文字廣為傳播。他在《政治經濟學雜誌》(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等學術刊物上發表過數十篇論文,有多部有關中國研究的專著問世,並曾擔任世界比較經濟學會主席等職務。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戰前中國經濟:概覽
一、本國和外國經濟力量
二、私有部門和公共部門
三、軍閥主義和中國經濟
四、中國的市場結構
五、戰前中國經濟的本質
第二章 製造業
一、工業企業家的來源
二、戰前工業化的規模
三、空間分布、部門結構及企業所有權
四、棉紡織業
五、火柴工業
六、戰前中國工業化進程
第三章 銀行業與貨幣系統
一、貨幣、金融與經濟
二、晚清中國貨幣系統
三、主要銀行機構
四、金融變遷與經濟
五、結論
第四章 交通與通訊
一、交通通訊條件改善的經濟影響
二、水上運輸
三、鐵路
四、其他交通通訊方式
五、戰前中國經濟運輸強度
六、交通、通訊與經濟發展
七、新舊兩類運輸方式間的互補性
八、總結
第五章 投資
一、近代化的固定資本投瓷
二、非近代化固定投資:推斷性估計
三、戰前中國經濟的投資與存款:總體效果
四、結論
第六章 戰前中國經濟的增長
一、1914/1918-1931/1936年非農部門產m增長
二、非農部門產m增長估計修正對總產m增長的影響
三、1914/1918-1931/1936年的農業產出增長趨勢:對證據考察
四、現有主要農作物產出統計的不足
五、1914/1918-193l/1936年農業產出趨勢:間接證據考察
六、1914/1918-193l/1936年間農業產出增長的新估計
七、總產出和人均產出的增長趨勢:修正的觀點
八、總消費與人均個人消費趨勢
九、總結
第七章 結論
附錄A 1912-1936年中國製造業產出增長
附錄B 1933年中國製造業產出部門構成
附錄C 1910-1936年中國貨幣供應量估計
一、金屬貨幣
二、紙幣
三、銀行存款
四、1910-1936年中國貨幣供應量的估計
五、估計的局限性
附錄D 戰前中國貨物運輸量
一、輪船運輸
二、帆船運輸
三、非機械化陸路運輸
參考文獻
序言
就中國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而言,中文與外文(主要為英文)學術圈各自相對獨立,儘管現在信息交流與人員往來已經較為頻繁,兩個學術圈有所交叉,但主體部分仍是明顯分離的。相互之間對彼此的學術動態可能有所了解,但知之不詳,如蜻蜓點水,缺乏實質性的深度交流,中外學者在這方面都頗有感觸。而西方世界的社會經濟史研究,相對於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在中國學術界的影響更為有限。關於海外中國研究、外國人視野下的中國歷史、制度經濟學等,由於相關譯叢的努力,越來越多地被引入中國學術界。由於歐美、日本與及其他地區的經濟史、社會史等研究日趨成熟,其前沿性成果更需要我們及時獲知,以把握當前社會經濟史的學術動態和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西方學者對研究中國產生了興趣,一則因為中國經濟的崛起,一則因為如果不了解占人類五分之一人口的國度的歷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人類發展,他們希望與中國學術界有更多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