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1917年3月14日中國政府宣布與德國斷交,同時宣布收回天津和漢口的德國租界,解除中國境內的德軍武裝,同時開設收容所,將德國士兵收押。總統黎元洪與主戰的總理段其瑞因參戰與否發生不和,導致主戰派督軍團發生叛變。黎元洪即召張勛帶兵進京,但卻引狼入室,張勛乘勢推翻民國政府復辟清室。後因段其瑞舉兵討伐張勛,再次回復共和。段其瑞隨後又重新掌握實權,於同年8月14日對德宣戰。
一戰期間,因為在中國的德、奧戰俘數量相對較少,而且還被分散關押數個地方,故此期間的俘虜郵件存世並不多。據資料記載,現存最早蓋戰時俘虜戳記的是1917年12月8日,其他郵件主要集中在1918年4月以後投寄。因此要收集齊全加蓋各地收容所戳記的俘虜郵件具有很高的難度。本文就已經掌握的相關郵品資料,介紹一戰期間中國境內俘虜收容寄出郵件的情況。
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和相關郵品例證以及台灣海峽兩岸郵史研究會會刊《郵史研究》第十三期中刊載的何輝慶先生的《帆船片上的國內郵檢戳分析》一文中介紹與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