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俘明信片是軍郵中的特殊品種,專供戰俘與外界通信使用的免資明信片。它是由管理戰俘的國家或其軍事部門印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戰俘明信片
- 本質:軍郵中的特殊品種
- 印製:管理戰俘的國家或其軍事部門
- 套用:戰俘與外界通信使用
起源,朝鮮專用戰俘明信片,
起源
在二戰中期和後期,英國等國家先後發行了戰俘明信片,供戰俘與外界通信或戰俘家屬與戰俘通信使用。此明信片採取全部免資,但一些明信片上必須註明“戰俘郵件”字樣。
朝鮮專用戰俘明信片
韓戰後,對於戰俘的關押管理,關係到新中國的國際聲望。1950年11月,志願軍總部決定在鴨綠江南岸朝鮮的碧潼郡建立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戰俘管理處,對戰俘進行教育管理,此後陸續將一批批戰俘押送此處。1951年12月,朝鮮停戰談判時,朝中方面向對方提供的戰俘人數為11551人。
在碧潼戰俘營中,我方對戰俘實行人道主義的管理政策,生活上照顧彼方的習慣予以寬待,並享有和親人的通信自由。1951年聖誕節前夕,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專門印刷一套明信片供戰俘使用。此套明信片共2枚,明信片的圖文相同,刷色分藍色和綠色。
明信片右上角印有一個象徵郵票的方形圖案,內印反白的陰文“P .O.W.WALL”,此為英文“戰俘郵件”;左上角是英文的“寄信人”“編號”(每名俘虜均有編號)、“日期”;明信片右下印收件人的名址線。這種格式完全是按照西方人通信書寫習慣而設計的。
明信片的中上部顯示位置印一隻平和鴿,這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熟知的畢卡索名作。和平鴿下的綬線內外印有英文、朝文、中文的“世界和平”。
1951年12月中旬,志願軍戰俘營管理處將美、英等國戰俘寫的1000多件戰俘明信片和家信送到開城,由我方在板門店的談判代表在會場交給美方代表,再由美方轉寄給戰俘家屬。
戰俘片不論新片、實寄片在國內市場上幾乎見不到。因為實寄片不是在戰俘營寄發,而是轉手有關組織部門,在國外郵寄給戰俘家屬,所以寄實片都留在了國外。一位了解國外軍郵市場的集郵家說,這兩種明信片,不論是新片或舊片在國外市場也非常罕見。集郵家認為這枚戰俘片的價格,新片應為1.5-2萬,實寄片還要貴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