戢翼翹先生口述歷史

《口述歷史系列:戢翼翹先生口述歷史》內容簡介:戢翼翹(1885~1976),國民黨元老級高級將領,曾參加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直奉大戰、中原大戰、討伐石友三部等重大戰事。1922年應楊宇霆邀整訓奉軍,曾先後佐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對於其輔佐張氏父子期間,東北的局勢變動及軍閥內部的人事糾葛做了重點回憶,有非常珍貴的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書名:戢翼翹先生口述歷史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108頁
  • 開本:16
  • 品牌:九州出版社
  • 作者:李毓澍 陳存恭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817212, 751081721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戢翼翹先生口述歷史》由陳存恭編著。戢翼翹先生早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中,參加上海光復之役。先後在滇軍、東北軍中任職。《戢翼翹先生口述歷史》為中研院近代史所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對戢翼翹先生的訪問紀錄,回顧了他一生的革命事跡,同時追憶抗戰期間東北政局的變遷

作者簡介

戢翼翹(1885~1976),湖北房縣人。早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加入同盟會。民國元年任第二師第四旅旅長,授陸軍少將軍銜。當時何應欽在其下屬第八步兵團中任第一營營長。“二次革命”中參加反袁鬥爭,轉戰徐、淮間。後應雲南都督唐繼堯之邀,任滇軍旅長、滇西衛戍司令、楚雄警備司令、雲南練兵處長、雲南陸軍講武堂堂長、陸軍講武學校教官等職。1922、1924年兩次直奉戰爭中,分別任興綏軍參謀長、奉軍第一軍參謀長,後任第45旅旅長、第十軍副軍長,與張學良結為好友。1928年,張學良易幟,奉軍改編為東北邊防軍,戢任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軍事參議官。1931年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行營參謀長,國民政府授一等寶鼎勳章。11月底,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兼任東北財政委員會常委,包寧鐵路工程局局長,平漢鐵路局顧問。1933年5月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次年被國民政府聘為陸軍軍官訓練團教官。1935年4月5日,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授於其陸軍中將銜。1976年逝於台北

圖書目錄

弁言
前言
一、家世與教育
二、辛亥革命前後
(一)我與保定軍校
(二)加入滬軍
(三)血戰天保城
(四)孫中山先生就臨時大總統職
(五)數任旅長
三、二次革命前後
(一)導火線——宋案
(二)癸丑之敗
(三)亡命海外
四、雲南起義前後
(一)加入滇軍
(二)雲南起義前夕
(三)護國軍之役
(四)滇軍的擴充
五、錯綜複雜的滇局
(一)我失去了短期的自由
(二)我與雲南講武堂
六、第二次直奉戰役前後9
(一)不練滇軍練奉軍
(二)榆關大戰
(三)善後
七、郭松齡倒戈
(一)不測風雲
(二)旦夕禍福
(三)郭松齡的死
八、干戈再動
(一)奉軍再度入關擊敗國民軍
(二)河南往還
(三)定州之戰
九、皇姑屯事件
(一)安國軍大元帥?
(二)張作霖與日本
(三)震撼東北的爆炸
十、易幟與楊、常的死
(一)東北易幟
(二)楊、常的死
(三)楊、常死後東北的外交
十一、擴大會議的解散與石友三部的瓦解
(一)擴大會議與奉軍入關
(二)閻、馮下野我赴晉點驗軍隊
(三)爭地盤石友三叛變
(四)石友三部的瓦解
十二、九一八事變
(一)中日東北外交懸案
(二)不抵抗的決策
(三)風聲鶴唳失錦州
(四)張學良下野
十三、西安事變
(一)事變前我赴西安會晤張學良
(二)放火與救火
(三)事變後我赴南京會晤張學良
十四、抗戰期中
(一)羈居北平婉拒出任偽職
(二)北平城內形形色色
十五、從抗戰勝利到撤退來台
(一)制憲國大代表
(二)西南政務委員會常委
(三)“總統府”資政
(四)感慨話平生
附錄
(一)戢勁成先生事略
(二)談光復南京
(三)一九六〇年十月十日中央日報載戢翼翹資政追述
五十年前南京之役
(四)血樽記
(五)戢勁成先生八秩壽頌

序言

台灣中研院近代史所,從建所至今,幾十年來共采寫和出版了二百餘種“口述歷史”。近代史所的學者制定了嚴格的口述史操作規範,並進行採訪和撰寫,使類似史料層面的“回憶錄”和“紀實”,上升為可供專業人員研究的“口述歷史”。他們的訪問對象涉及當代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人士,請其自述生平,為現代史研究留下了一系列珍貴的口述記錄。
九州出版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系列”,是上述二百餘種“口述歷史”的精選集,也是海峽兩岸出版交流中心的重點引進出版項目。本系列以簡體字出版,對原書注文體例和文
字錯誤進行了必要的訂正。原版本的叢書弁言和前言,介紹了該叢書的緣起、價值和意義等情況,簡體版將其主要內容附於書前。
該書訪談對象的某些政治立場、觀點和看法,我們並不認同,但為了保留史料,便於參考研究,在編輯過程中,我們對文中對我黨我軍的誣衊性語句和稱謂進行了中性處理,內容仍保留原貌;個別之處,有所節略;對於文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後使用的“民國”紀年,改為公元紀年;對於文中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以後的台灣當局相關機構、職務等,加以引號。本系列圖書供近現代史專業讀者參考使用,望讀者在閱讀時注意辨析書中的一些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