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若文 (1927.11-)男,原名戚忠琦。浙江省溫嶺市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戚若文
- 別名:戚忠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溫嶺市
- 出生日期:1927.11
- 畢業院校:暨南大學
早年經歷,主要成就,
早年經歷
1946年夏考進暨南大學史地系學習。1947年10月在暨大參加中國共產黨,1948年4月因地下工作暴露,撤退到山東解放區。為了地下交通線的安全,改名戚若文,分配在華東軍區司令部參謀訓練大隊任文化教員。上海解放時,參加軍管會,接管舊市政府工作。1953年任中共華東局機關黨委宣傳部副科長。1956年調入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任科長。1959年至1965年在中央黨校攻讀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65年至“文化大革命”開始,任中共上海市委理論寫作班子主要負責人。1978年任中央黨校理論研究室副研究員。1982年任華東師範大學政教系、哲學系主任、教授。1991年因耳聾離休,享受局級待遇。
主要成就
他一貫工作積極,作風踏實,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給哲學專業研究生班,主講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多次給哲學專業研究生和大學本科生,系統講解《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反杜林論—哲學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及《實踐論》、《矛盾論》等哲學經典著作。他自覺堅持哲學鑽研,長期積累資料,努力從事理論寫作。先後在《人民日報》、《解放日報》、《文匯報》、《學術月刊》、《社會科學》等報刊上,發表70多篇論文。其中有10篇被《新華月報》、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新資料彙編,人民大學資料彙編,省報、書籍全文轉載。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合編《學習和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著有《正確認識的形成和深化》(哲學認識論專著,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出版),《大學風雲錄》(解放戰爭時期學生運動紀實,上海百家出版社1998年出版)。2003年發表《創新實踐的發展思考》,榮獲中國新經濟研究中心的優秀論文特等獎,並榮獲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和中國婦女報社的“新時期發展戰略優秀學術成果特等獎”,並榮獲人民日報社人才交流服務中心的優秀科研、學術成果獎,及中國紀錄年鑑彙編委員會授予“華夏精英”金獎。2005年發表《唯物史觀與社會主義建設》,榮獲教育部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中國《國際學術交流》雜誌編輯部的優秀論文一等獎,人民日報社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認為該文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和推廣交流價值,授予他“2005年度中華百業新聞人物”榮譽稱號。刊載他簡歷的有:北京大學的《中國當代傑出共產黨人》、人民大學的《21世紀理論與發展優秀論壇精典》、中共中央黨校《理論前沿》雜誌社的《“三個代表”的理論和實踐》、人民日報社文化事業中心專題部的《盛世中華》、人民出版社名人傳記中心的《華夏名人風采》、香港國際交流出版社的《世界華人名人錄》、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書與人生》大型紀念畫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