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山,又名七盤山,古名七家山,位於寧波市北侖區戚家山街道境內,海拔69米,後人為緬懷戚繼光抗倭功績,改名戚家山。清光緒七年(1881年),總鎮楊春和在山頂建營壘。清光緒十年,提督歐陽利見在此駐兵防守。1940年7月20日,國民黨陸軍194師1126團和16師48團在此山與日寇展開白刃戰,最後擊退日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戚家山
- 古名:七家山
- 海拔:69米
- 位置:寧波市北侖區戚家山街道
- 周長:1080米
地理位置
戚家山營壘
戚繼光雕像
抗日紀念碑
1937年“七·七事變”,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當時我國抗戰所需的大量武器彈藥、汽車、機械、汽油、藥品等抗戰物資,很多購自國外,經由海運輸入。1938年冬,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大多淪陷,寧波港成為我國對外聯絡的主要港口。當時上海租界還是英、法勢力控制,抗戰物資利用外輪,從上海源源不斷地運至鎮海口,再用小輪船、木船轉駁至寧波,然後用汽車運至金華、屯溪等處進入內地。內地的茶、絲、桐油、豬鬃等貨物,也從這條路線運輸出口,以換取外匯。1940年前後,航行上海—鎮海的輪船達30艘左右,寧波開設有貿易、運輸等商號100餘家,寧波港吞吐量日均萬噸左右,最高日達3萬噸以上。上海—鎮海—寧波,成為當時我國對外重要運輸聯絡路線。為切斷這一路線,鎮海被日軍列為主要進攻目標。
小港戚家山因戚繼光抗倭時在此修過城寨而得名,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抗日戰爭前經受過抗倭、抗英、抗法戰爭的洗禮。如果敵人占領了它,就可以威脅甬江兩岸,長驅直入;如果我軍守住了它,則既可拒敵不前,又可作為反擊日軍的主要陣地,把日軍趕下海去。因此當年敵我雙方就以戚家山為中心,展開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