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石坊

戒石坊

儀門至大堂的中央有一座三門四柱的石質牌坊叫“戒石坊”,面南刻“公生明”三個大字,意思是說:只有處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

“公生明”三個字出自戰國時荀子的話,原文是“公生明,偏生暗”。到了明代,山西人曹端在後面加上“廉生威”,成為一則著名的官箴:公生明,廉生威。它的原文是“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曹端,山西曲沃人,中舉後在霍州做學政。此人不僅學術造詣高深,而且品行卓異,培養的學生稱得上“桃李滿天下”。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他的一位學生官授西安府同知,上任前他去拜別恩師並討教為官之道,曹端就說出了這則不朽的名言,並被納入官箴而流傳至今。
戒石坊面北刻有24個字:“御製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黃庭堅”。這是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的拓本。意思是:當官者的俸祿都是來自百姓的血汗,不要認為百姓容易欺負,上天和自己的良心都是難以欺騙的。要求官員要愛護百姓,不要做貪官污吏。知縣身坐大堂抬頭可見,起到警示的作用。過去所有衙門大堂前甬道正中都立有戒石坊,這是一種定製,始於北宋初年,由宋太宗趙光義所首創。但上面的戒石銘卻是出自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所撰寫的96字《官府戒石銘》。宋滅後蜀以後,趙光義把原文96字縮寫成16字戒石銘頒行天下,宋高宗趙構則命令各州縣都把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書寫的這16個字刻到石碑上,立在大堂前,到了清初,又把石碑改為石牌坊,所以稱為戒石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