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牒

戒牒

度牒是政府機構發給公度僧尼以證明其合法身份的憑證,而戒牒則是由僧官機構及傳戒師簽發給受戒僧尼以證明其所取得的資格的憑證。

簡介,意義,

簡介

古代度牒一般由尚書省下的祠部頒發,故亦稱祠部牒。唐代的度牒都用綾素、錦素、鈿軸製成,其形質與官吏的任命狀“綸誥”相似,宋代一度改用紙造,至南宗仍舊用綾。度牒上一般寫明所度僧尼的法名,俗名 、身份(指明童子或行者及其職銜)、籍貫、年齡、所住或請住持寺院(入何寺院 名籍)、所誦經典、師名等,並有祠部的批文,簽署日期和官署署名等。僧尼有了度牒,便取得了合法的身份,留居本寺或行游他方都不被為難,可獲免賦稅和勞役、兵役等義務,得到政府的保護。
戒牒戒牒

意義

戒牒並不象度牒那樣具有官方色彩,它是佛教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由僧官機構及其僧官直接簽發,或由傳戒師發給。戒牒上一般要寫明受戒人,戒名(如菩薩戒等)、日期、傳戒和尚,證戒師、教授師、壇頭、和尚、同學伴侶、同受戒人及受戒發願文,未署僧錄等名,或蓋僧官機構的印章。其中證戒師、教授師、伴侶等有時象徵性地以佛、菩薩代之,簽署者一般為僧錄等高級僧官。
戒牒
“戒牒”,上面會寫明和尚出自何寺廟,師從哪位大師,在哪剃度等信息.
戒牒只給三種人看,一是寺廟的管理者,這主要是針對外出掛單的僧人;二是公安機關;三是給自己的師父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