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1919》是由黃健中執導的歷史故事片,陳道明、何政軍、許晴等參加演出
影片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幕後製作,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1919年,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被戰火蹂躪的歐洲尚未恢復元氣,旨在解決戰爭遺留問題和奠定和平基礎的巴黎和會準備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派出了時任駐美公使、全權代表顧維鈞(陳道明飾)等五人組成的代表團參加和會。然而在歐美各國以及日本等列強意欲重新劃分勢力範圍的大環境下,中國代表團人數遭到削減、德國在山東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顧維鈞在會議上慷慨陳詞,駁斥日方無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顯得多么脆弱。顧維鈞好友肖克儉(何政軍飾)之妻梅(許晴飾)專程趕赴巴黎,尋找投身愛國工人運動的克儉。克儉在法國的活動、以及國內浩大的民眾呼聲令和會中的顧維鈞等感受到責任重大。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介紹
- 顧維鈞演員:陳道明以一個愛國者的形象出現在影片中的,有一種內斂、深沉、冷靜和智慧的氣質。他思維縝密,對時局的分析準確。他能夠顧全大局,頂得住周圍的壓力,為了祖國的利益不惜犧牲一切。在他身上體現出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責任感震撼了觀眾。同時,他對當時政府的軟弱無能,又無可奈何,滿懷悲憤,愛國之志無以施展。
- 肖克儉演員:何政軍在巴黎組織遊行罷工,遭到法國警察逮捕。獲釋之後,他仍然積極投入喚醒民眾的工作。然而,他和朝鮮革命者一起爆炸日本代表團所住旅館的偏激行為使朝鮮和中國成為輿論矛頭的指向。
- 梅演員:許晴肖克儉的妻子,代表著女性的覺醒。她不再是舊式的,逆來順受,沒有原則只求一家安穩的小女人。她站在了丈夫是背後,支持自己的丈夫。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備註 |
---|---|---|---|
2000年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藝術指導 | 李瑤 | 獲獎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演員 | 陳道明 | 獲獎 | |
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影片 | 《我的1919》 | 提名 | |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 | 陳道明 | 獲獎 | |
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故事片 | 《我的1919》 | 獲獎 | |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會特別獎 | 黃健中 | 獲獎 |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 陳道明 | 獲獎 |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 | 《我的1919》 | 提名 | |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美術獎 | 《我的1919》 | 提名 |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協約國)和戰敗國(同盟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的和平會議。會議標榜通過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實際上是英國、法國、美國、日本、義大利帝國主義戰勝國分配戰爭贓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劃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的會議。中國是戰勝國之一,代表團由北京政府和廣州軍政府派官員聯合組成,有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征祥﹑駐英公使施肇基﹑駐美公使顧維鈞﹑駐比公使魏宸組及廣州軍政府外交次長王正廷等。會上中國代表向會議提出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取消中日“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歸還大戰期間日本從德國手中奪去的德國在山東占有的各項權利等要求。但會議被英﹑美﹑法等國所操縱,無視中國的合理要求,只將山東問題列入會議討論。和會最後簽定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影片即改編於此。
影片評價
《我的1919》不僅是在敘述歷史中的一頁,而且重新點燃了1919年熊熊燃燒的那股烈火。片名即道明了影片獨特的敘事角度,它不是在歷史的洪流中表現扭轉乾坤的人物,而是在追溯個人的經歷時回顧歷史。銀幕上第一次以北洋政府的一名外交官──駐美國公使、簽訂巴黎和約的全權代表顧維鈞作為第一主人公,通過他拒絕在出賣中國領土和主權的1919年的巴黎和約上籤字,表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尊嚴,謳歌了以弱抗強、威武不屈的中國人的揚眉吐氣的精神。(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戴光晰評)
《我的1919》是一部獨特的影片。它表現的是一件封存已久的往事,即在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代表拒絕在喪權辱國的“和約”上籤字。這是在近代國際外交風雲中,中國面對西方列強發出的第一聲吶喊。儘管這聲音確實微弱單薄,但是,它畢竟是自1840年至1919年長達80年間中國外交官第一次挺起脊樑。(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胡克評)
《我的1919》彰顯了愛國主義,弘揚了主旋律;兩部影片場面氣勢恢宏,情感與藝術水乳交融、震撼人心;都選擇了“從個人角度回顧歷史”的紀實性敘事手法,這對中國歷史題材傳統電影來說,的確是一個全新的視角。(楊桂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