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忠誠、勇氣、犧牲和信仰的故事。劉廣順十五歲參加紅軍擔任司號員,為了找回在一次突圍中丟失的軍號,他與部隊失去了聯繫。劉廣順把找回的軍號和號譜交給寶貴,想與敵人同歸於盡,時間到了一九五零年,春桃在一戶人家裡發現了號嘴與號譜......
基本介紹
- 導演:韋廉
- 製片人:王千,等
- 中文名:我的軍號
- 出品時間:2011年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軍情,戰爭
演職員,電影視頻,基本信息,職員表,演員表,拍攝景點,劇情簡介,幕後花絮,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我的軍號》
國家/地區:中國
時間:2011年
類型:劇情 戰爭
職員表
演員表
拍攝景點
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忠誠、勇氣、犧牲和信仰的故事。羅廣順十五歲參加紅軍擔任司號員,為了找回在一次突圍中丟失的軍號,他與部隊失去了聯繫。劉廣順把找回的軍號和號譜交給寶貴,想與敵人同歸於盡,時間到了一九五零年,春桃在一戶人家裡發現了號嘴與號譜......
《我的軍號》取材於真實歷史事件,以福建寧化縣泉上鎮老紅軍羅廣茂在土地革命戰爭年代用生命保存下來目前最為完整的《軍用號譜》為線索展開故事,講述了紅軍戰士劉廣順在寧化參加紅軍,成為一名司號員,在殘酷的鬥爭中經歷著種種磨鍊,至始至終保持著對革命、對司號員職責的忠誠,視軍號、軍號譜為生命,並通過兩代人的努力,把軍號譜和一個號嘴保存下來的過程,真實再現了寧化人民光輝悲壯的革命歷史。
幕後花絮
電影《我的軍號》導演闡述 為紀念建黨九十周年而攝製的獻禮影片《我的軍號》是根據寧化博物館所保存的全國唯一一本《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影片通過描寫紅軍戰士劉廣順同志用自己一生的生命,保護和尋找軍號和號譜的坎坷經歷,展現了一位老紅軍戰士對黨、對軍隊的忠誠和一種信仰的力量。
同時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三明老區人民為紅色革命的創建 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犧牲。 第一次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個題材,就很受觸動。到了寧化,經過進一步的深入了解,更是為那個艱難歲月中,人們火熱的革命激情和做出的巨大犧牲所震撼。所以也就下決心一定要把這段歷史和故事搬上銀幕。拍攝過程既艱苦又充滿了感動。首先拍攝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熱情幫助和大力的支持,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為拍攝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我們當地的民眾也積極支持、大力配合,大家的熱情和真誠讓我們攝製組的同志們深受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拍好這部電影的意義和責任。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雖然很辛苦,每天在泥水中打滾,但大家毫無怨言,恨不得拼了命也要把片子拍好。凝聚了所有人的心血才使這部影片得以順利完成。
影片的創作,我們是力圖從小人物出發,用樸實、凝重的手法,用真誠去演繹那段歷史,去發現平凡中的偉大,從而給大家帶來心靈的震撼。我是帶著神聖和敬仰的心情來拍攝這樣一部影片。在創作過程中我們經常處在一種自我感動的狀態。影片所表達的不僅是重拾那段充滿激情和艱辛的紅色記憶,更是為了告慰那些 為了新中國的建立而犧牲的先烈們的英靈, 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
電影《我的軍號》取材於真實事件,講述紅軍戰士劉廣順在寧化參加紅軍,成為一名司號員,在殘酷的鬥爭中經歷種種磨鍊,始終保持著對革命無私奉獻、對司號員職責的忠誠,視軍號、軍號譜為生命,並通過兩代人的努力,把軍號譜和一個號嘴保存下來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的原型是已故寧化老紅軍羅廣茂。他15歲參加工農紅軍,在朱德身邊任司號員,第五次反“圍剿”時,不幸負傷,在外出躲避期間,把一本《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交給母親保管。1974年,在拆建家中穀倉時,羅廣茂發現軍號譜被布和油紙裹得嚴嚴實實,釘在穀倉底板上。這本號譜經國家文物局近、現代文物專家組鑑定為國家一級革命文物,是全國目前唯一一本最為完整和正規出版、印刷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影片投資1200萬元,在寧化完成拍攝,2011年十月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