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命中的電影

我生命中的電影

《我生命中的電影》中收錄了作者挑選出來的一些文章,都是他從1954年起為多家報刊雜誌撰寫的。在1954年到1958年的這段時間裡,首先是他作為記者寫的文章,然後還有他作為導演寫的。

基本介紹

  • 書名:我生命中的電影
  • ISBN:7532743845
  • 頁數:328
  •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8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商品描述,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叢書名: 譯文/人物
  
開本: 16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我生命中的電影》中收錄了作者挑選出來的一些文章,都是他從1954年起為多家報刊雜誌撰寫的。在1954年到1958年的這段時間裡,首先是他作為記者寫的文章,然後還有他作為導演寫的。兩者區別十分明顯。自從他當上導演後,便不再批評同行們的作品。

編輯推薦

《我生命中的電影》編輯推薦:譯文/人物。一位安靜的革命者,以傳統的方式拍攝最不傳統的電影。一部關於世界電影華彩年代的個人史。七十多位導演,一百多部電影,二十年影評人生涯之濃縮,一個超級電影狂的自白書:《我生命中的電影》。
弗朗索瓦·特呂弗,著名影評人,法國新浪潮的領軍人物,也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特呂弗(Frailcois Truffaut),1932年2月6日出生於巴黎。他14歲時離開學校,開始工作,先後從事過電焊工等多種職業。從年輕時代開始,電影就是他最人的興趣。之後,特呂邦當過記者,但卻因為1951年應徵入伍而被迫中斷。1953年他復員回家,在亦師亦友的影評人安德烈·巴贊的幫助下,開始在《電影手冊》和《藝術》上發表他那些觀點犀利的電影評論。 1955年,特呂弗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短片作品,而他的第一部電影長片則是《四百下》,一部關於小男孩故事的半自傳作品。影片在1959年坎城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大獎,以及紐約影評人獎年度最佳外語片等一系列榮譽。之後,他又相繼拍攝了一些同樣獲得高度讚譽的作品,幾乎一年一部。 除了當編劇和導演之外,他還經常自己出演電影。同時,他也繼續撰寫電影評論,並完成了《希區柯克》和《我生命中的電影》兩本著作,後者是他的影評自選集。 特呂弗是法國新浪潮的領軍人物,也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導演之一。正如《紐約時報》所說,他是“一位安靜的革命者,以傳統的方式拍攝最不傳統的電影”。1984年10月21日,他在巴黎附近去世。

目錄

影評人的夢想是什麼?
一 大秘密
讓·維果只活了二十九歲
阿貝爾·岡斯;
拿破崙
《奈斯爾之塔》
讓·雷諾瓦電影節
卡爾·德萊葉的白
劉別謙是位王子
查理·卓別林
《大獨裁者》
《紐約之王》
誰是查理·卓別林?
上帝保佑約翰·福特
弗里茲·朗格在美國
弗蘭克·卡普拉,醫治者
霍華德·霍克斯
《疤面煞星》
《紳士愛美人》
《金字塔》
約瑟夫·馮·斯登堡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後窗》
《捉賊記》
《伸冤記》
《鳥》
《狂凶記》
二 有聲片時代:美國人
羅伯特·奧德里奇
《死吻》
《黃金篷車大作戰》
《大刀》
威廉·褒丁
《陳查理和羽蛇》
巴德·白特克
《逍遙法外》
喬治·庫克
《模特兒趣事》
薩繆爾·福勒
《禁止!》
伊力·卡贊
《娃娃新娘》
《登龍一夢》
斯坦利·庫布里克
《光榮之路》
查爾斯·勞頓
《獵人之夜》
默爾文·勒羅伊
《壞種》
阿納托勒·利特瓦克
《真假公主》
約書亞·羅根
《野宴》
西德尼·呂美特
《十二怒漢》
約瑟夫·曼克維茨
《赤足天使》
安東尼·曼
《戰爭中的男人》
羅伯特·穆里根
《孺子雄心》
奧托·普萊明格
《你好憂愁》
尼古拉斯·雷
《荒漠怪客》
《高於生活》
道格拉斯·塞克
《苦雨戀春風》
弗蘭克·塔什林
《春風得意》
《好萊塢或胸》
埃德加·烏爾默
《邊城俠盜》
查爾斯·維多
《琵琶怨》
比利·懷德
《七年之癢》
《戰地軍魂》
羅伯特·懷斯
《寧馨兒》
《沙漠突圍戰》
三 有聲片時代:法國人
克勞德·奧當-拉拉
《穿越巴黎》
《不幸時刻》
雅克·貝克
《金盔》
《不要碰珠寶》
《亞森·羅平》
《洞》
雅克·貝克,去世一年後
羅貝爾·布列松
《布洛涅森林的女人們》
《死囚越獄》
雷內·克萊芒
《里布瓦先生》
亨利-喬治·克魯佐
《畢卡索的秘密》
讓·科克托
《奧菲的遺囑》
朱爾斯·達辛
《男人的爭鬥》
《該死的人》
薩莎·吉特利
《殺手和小偷》
壞人薩莎·吉特利
阿爾貝·拉莫里斯
《紅氣球》
讓-皮埃爾·梅爾維爾
《可怕的孩子們》
馬克斯·奧弗斯
《傾國傾城慾海花》
馬克斯·奧弗斯死了
雅克·塔蒂
《我的舅舅》
四 為日本電影喝彩
溝口健二
《赤線地帶》
市川昆
《緬甸的豎琴》
中平康
《瘋狂的果實》
木下惠介
《楢山節考》
五 一些局外人
英格瑪·伯格曼
伯格曼的作品
《吶喊與低語》
建造者布努艾爾
諾曼·麥克拉倫
《閃爍忽現》
費德里克·費里尼
《卡比利亞之夜》
《八部半》
羅貝托·羅西里尼更喜歡真實的生活
奧遜·威爾斯
《公民凱恩》:脆弱的巨人
《阿卡丁先生》
《歷劫佳人》
亨佛瑞·鮑嘉肖像
詹姆斯·迪恩死了
六 我在新浪潮的朋友們
阿蘭·雷奈
《夜與霧》
亞歷山大·阿斯楚克
《糟糕的相遇》
阿涅絲·瓦爾達
《短角情事》
羅傑·瓦迪姆
《上帝創造女人》
克勞德·夏布洛
《漂亮的塞爾吉》
路易·馬勒
《情人們》
《鬼火》
讓-呂克·戈達爾
《所有的男孩都叫派屈克》
《賴活》
雅克·里維特
《巴黎屬於我們》
雅克·羅吉耶
《再見菲律賓》
皮埃爾·卡斯特
《葡萄牙假期》
阿蘭·雷奈
《穆里耶》
讓-皮埃爾·莫基
《處女們》
克勞德·貝里
《老人和孩子》
《爸爸的電影》
熱拉爾·布蘭
《朋友們》
拉斯洛·薩伯
《魔鬼的白手套》
克勞德·蘇提
《樊尚、弗朗索瓦、保羅和其他人》
雅克·杜瓦庸
《頭裡的手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