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生》是“崑曲王子”張軍的第一本自傳體散文集。該書以“分享”為主旨,通過“巾生”、“窮生”、“官生”、“雉尾生”的展開,分別對應“舞台和理想”、“彷徨與現實”、“人生和抱負”、“情懷與追求”四個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我是小生
- 作者:張軍
- ISBN:9787532625437
- 頁數:200 頁
- 定價:¥35.00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裝幀:平裝
- 開本:20
圖書簡介,編輯評論,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圖書簡介
《我是小生》是“崑曲王子”張軍的第一本自傳體散文集。該書以“分享”為主旨,通過“巾生”、“窮生”、“官生”、“雉尾生”的展開,分別對應“舞台和理想”、“彷徨與現實”、“人生和抱負”、“情懷與追求”四個部分。
本書大量鮮活得影像和感性的文字,揭開了張軍從自卑到廣博逐漸敞開的世界,描繪了上海崑劇舞檯曆經世紀交替後的積澱和變遷,講述了一名崑劇小生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磨礪與不悔,也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對生活、對理想、對自我的認知,激揚感人且淡定從容。
編輯評論
『崑曲王子』張軍的第一本自傳體影像散文集,著名學者于丹教授傾情作序。
作者簡介
張軍,全國千萬個“張軍”中的一個,從事著被聯合國譽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的崑曲藝術,國家一級演員,上海崑劇團副團長。工崑劇小生,全球範圍內,同行僅50餘名。
師承著名表演藝術家蔡正仁、岳美緹、周志剛,是俞振飛大師的再傳弟子。從藝20餘年來,主演過《牡丹亭》、《長生殿》、《繡襦記》、《風箏誤》、《白蛇傳》等戲,塑造了崑劇舞台上的多個小生角色。
天蠍座,不安平庸,認真執著,對藝術未知領域的探索充滿興趣,理想很多,已實現了的也不少,可是越有收穫,越不滿足。2008年6月,獲得中國首屆MFA藝術管理碩士學位。
目錄
序
牡丹亭上三生路
自序
分享是福
巾生
懵懂小“柳生”
從身上到心裡
“柳生”路還長
“柳生”情深
孤獨的“柳生”
“潘郎”憶傷懷
“潘郎”念師恩
“趙解元”的童子功
《亭會》的隱秘
雅俗“韓公子”
痛苦的“韓狀元”
“朱古力爸爸”
窮生
傍晚的收音機
一塊錢和一句話
“魔鬼班主任”
苦心智,勞筋骨
我愛翻跟斗
噩夢一般的黃昏
“不對!回去!”
快樂二三事
如是我悟:蔡老師
如果我有人生遙控器
官生
“窮”則思變
無聲的巴士
十年“苦行僧”
看不見的根據地
《驚夢》東渡
做一個自己的夢
不老的傳說
不在梅邊在柳邊
每個人都是王子
雉尾生
不是全部的全部
Couch Patato
Let’s Talk about English
從“¥126”開始“發燒”
被顛覆的時代
聲音是可以看得見的
如果崑曲也“發燒”
一個美猴王的誕生
鏡頭之我見
江志雄的跟斗,荷蘭的門
我的後台,我們的後台
分享張軍
後記
序言
張車年紀很輕,出道很早,名氣很大。早就知道上海崑劇團有這樣一位兼擅巾生、官生的“崑曲王子”,風神朗秀,唱做俱佳,但是真正有機緣謀面卻晚,直到2007
年我與中央電視台文藝頻道合作,錄製《于丹·遊園驚夢》。
9月13日的下午,溽暑未退,“皇家糧倉”里崑劇界當行名角雲集,氣象雍容。我一眼望見張軍著一身唐明皇行頭,厚靴長髯,端了玉帶坐在一旁候場休息,演楊貴妃
的沈呋麗嬌小活潑,在邊上跟他聊著天。我走過去剛剛叫了一聲“張團長”,張軍嚯地站起身來,連聲說:“於老師好,叫我名字,叫我名字……”那一瞬間,覺得
他身上儒雅中略帶痴憨的儀態酷似蔡正仁老師!我說你帶妝辛苦,坐下聊吧。張軍說:“不不不,跟您說話,我還是站著吧。”
那天下午,直到錄完,我沒有再見到卸了妝的張軍,倒是他回去後發來長長的信息,鼓勵我為崑曲多做些事。因為愛戲,大家有份天然的親切,張軍在信息里說:“
以後我就叫你姐姐吧。”
“十·一”長假七天,我們的《遊園驚夢》播出了,又過了沒多久,一個大清早,張軍樂顛顛的信息飛進來:“姐,我太太剛生了一個大胖兒子,順產。初為人父的
喜悅.和姐姐分享!”
那一陣張軍特別忙,自己不斷有外地的演出,一兩天就趕著飛回上海,還要忙團里的行政。他在信息里不停地叨叨著:“姐,我再忙再累也要照顧好他們娘倆兒”,
“姐,這小子一天一個模樣,看看他什麼辛苦全都忘了!”握著這一堆信息.看出他七分自豪欣喜、三分辛苦狼狽,我搖頭暗自笑著:戲裡的柳夢梅迎回杜麗娘、潘
必正娶了陳妙常就都皆大歡喜了,如同“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從不知道柳夢梅.潘必正剛升級當爸爸的時候是不是也這樣手忙腳亂地兀自興奮不
已……
舞台上舉手投足間的風流蘊藉,倜儻飄逸.舞台下朝朝暮暮里的人間牽掛,瑣碎深情,這樣的出入幻化,像是人生的雙面,我做觀眾時只看到了無煙火氣的正面,是
欣賞和讚嘆;做了張軍的姐姐,才看到絢爛紛繁的反面,更多是為他歡喜,也有點心疼。
台下的張軍,留很帥的髮型,穿很酷的衣服,聽很地道的爵士樂,去上海灘很新潮,很有情調的酒吧、會所。坐在朋友們中間,張軍二十五六歲的外表,十七八歲的
眼神,看什麼都閃著亮晶晶專注的光,有生人在座,他就有點害羞沉默,如果全是熟人,那就聽他嘰哩呱啦一個人聊個包場,言之不足時,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讓人擔心他會不會隨時飛下去打一圈旋子。
如果只說他是舞台生涯中的人,讓陌生人猜,十個裡面恐怕有九個會說他是流行歌手,還有一個沒準兒會說他是演話劇的。以他的外型、氣質和年紀,沒有被影視圈
和流行樂壇裹挾而去,簡直是個奇蹟!但是真的和他相處久了,就會想起電影《霸王別姬》裡面程蝶衣那句“不瘋魔,不成活”,時不時聽他聊到高興處就蹦出戲詞
來,居然與當時情境水乳交融。那個時候就依稀看見一個少年怎樣從這些曲詞做派里翩翩走來,用20年的光陰鑄就了此刻的模樣。只要在上海,不管朋友們聚到多晚
,張軍第二天早上一定還要六點多起來,八點前趕到老師家裡吊嗓子,十來年風雨無阻。我驚訝:“這樣甜潤亮澤的金嗓子還用吊嗎?”他揚揚眉:“我這算什麼,
計老師天天去吊,幾十年堅持咧!”聽得我幾乎錯愕:計鎮華老師,崑曲界公認的第一老生,一折《彈詞》痴迷了幾代觀眾,再無人能出其右,年逾六甸的大藝術家
,居然也是要天天吊嗓子的!
一個行當的傳統對行內人的靈魂築就影響力太強大了,這就是潛移默化的規矩;而對於張軍這么年輕時尚的人來講,和規矩雜糅在一起的還有更多新鮮活躍的元素。
我聽著他聊天到忘形時,常常上海話、國語、英文單詞,崑曲戲詞噼里啪啦一起往外涌,衝突而又和諧、生動,不能複製到另外任何一個人的身上。
2008年的5月18日,是上海崑劇團建團30周年大慶,張軍忙前忙後五個月,不斷發來一版又一版PPT,落實慶典中我講座的安排。那一天的張軍從一大早連軸轉,主持
完上下午的活動,晚上的慶祝演出中還要串幾個角色,唱功吃重。晚上他的愛人小潔陪我吃飯,隨後去音樂廳看戲,張軍在後台忙著化妝和安頓演出細節。記得吃完
飯結賬時小潔不停低聲說“筷子、筷子”,聽得我一頭霧水。衝進音樂廳前排落座,小潔急急地讓人往後台送筷子!這個謎直到演出結束送我回酒店的路上才解開,
張軍繪聲繪色地說:“這一天忙下來,餓呀!我上台前不吃點帶油水的東西不行的,餓得我團團轉!”我說:“後台沒準備飯么?”張軍說:“有的呀,三盒便當,
就是沒有筷子!急得我呀,想找化妝老師商量把兩支眉筆洗洗借我,又覺得不合適……眼看要開場了,我已經急得要洗洗手下手抓了!筷子終於來了……”看著他眉
飛色舞地比劃著名,像個大學女生似的小潔一旁笑語吟吟望著他,我忽然覺得這個畫面意味深長……
那一晚為了送我,張軍沒有卸披,一張濃油重彩、星眸劍眉的臉,額心擦著胭脂紅暈,身上一件黑襯衫配著牛仔褲。這一刻我幾乎望見他的全部人生:一個舞台上瀟
灑俊逸的大明星,出神入化演繹著柳夢梅的生死迷情與唐明皇的家國悲愴,而在他翩然出場的前一刻,那擎著柳枝、搖著泥金摺扇的手差一點抓了一盒便當吃……前
台後台,都是他的舞台,榮耀辛勞,都是他白勺人生。
“牡丹亭上三生路”,做明星的張軍,做團長的張軍,做父親的張軍,做朋友的張軍,三生緣定,多重角色往來穿梭,他認定的身份只有一個:
“我是小生”。
後記
一個朋友說,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思想”,就要看他有沒有時間私下裡想想。寫完這本書,我終於覺得自己開始有思想了,至少要把“私下裡想想”的習慣保持下去
。
一開始,我試圖回想起點,卻發現根本就沒有起點。
人的一生沒有起點——兩個相擁的,後來成為我父母的男人、女人決定了我的起點,但是,誰也不可能準確地說出我的生命始於幾月幾日幾時幾分;我的藝術人生也
沒有起點——1986年8月31日嗎?不是。那天,我壓根不知道這輩子會離不開崑劇舞台,至今仍想不起來究竟從哪一天開始,從心底里信奉了這份事業。
三十多年一晃太快,我一直背著個竹簍埋頭趕路。一路上,偶爾撿起一兩顆耀眼的玻璃彈珠,也拾起過不少自己喜歡的五色石子,順手扔進背上的竹簍,卻絲毫沒有
發現原來竹簍有個洞。我就這么一路撿,一路丟。待到發現時,卻已回不去來時走過的路。
這一本書里的字字句句,都是我用心思在修補竹簍上的洞,一邊修補一邊重新認識自己。丟失了的玻璃彈珠和五色石子固然可惜,然而我知道前路還長,還有不盡的
財富。對未來而言,任何一次整裝待發都不算晚。
我能夠成為一名崑劇小生,離不開上海市戲曲學校、上海崑劇團廿多年的培養,離不開眾位師長前輩的諄諄教誨、悉心提點,離不開昆三班以及同仁們的甘苦與共,
相伴相持。這份恩情,永生感念。
這本書得到了于丹教授的斧正並作序,讓我倍感榮幸。2008年5月,上海崑劇團建團30周年的開幕活動,于丹教授曾親臨上海大劇院舉辦“遊園驚夢”互動主題講演會
,身體力行地為崑劇的傳承和傳播做出貢獻。
其實,《我是小生》的幕後也很精彩。策劃丁雨婷像個魔鬼,一次一次逼我回想遺落的記憶,一次一次判令我重寫,讓我整整一個多月如臨高考。攝影設計團隊許青
、葉珺夫婦和朱佳展先生,和我在台前幕後一起工作了大半年,前後拍了足有四五千張照片,書里呈現的只是他們優秀攝影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而我的“隱私”自然
也被他們“攝”去不少。同時也要感謝德國攝影家Marten von Rauschenberg,曾經為我拍攝了大量舞台角色造型的照片,從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來詮釋對崑曲的理
解。此外,堪稱藝術家水準的造型師陸松、本書的責任編輯楊凱,都曾為這本書日以繼夜地工作。還有友情參與本書封面拍攝的昆五班國小員陳毅,讓我仿佛看到了
20年前的自己。
《我是小生》得以問世,要感謝上海文藝人才基金的資助,及上海辭書出版社張曉敏社長、蔣惠雍主任及全體同仁的大力扶持。還要感謝無怨無悔愛我的家人、身邊
所有的老友新朋,和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兄弟姐妹們。
你們,都是我這一生無形但恆久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