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工農兵學員》一書獨闢蹊徑,把“泛政治化”和作為某種“政治符號”的工農兵學員“擱置”起來,從政治與教育、私人生活與公共生活、校園內生活與校園外生活、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的結合中,將研究對象定格在普通的工農兵學員。工農兵學員的泛政治化教育生活“故事”,其實很不同於歷史學家和局外人居高臨下的反省;他們的個人教育生活“故事”,在爭做紅色接班人或“新人”的道路上可能獲得另類解讀。泛政治化教育是不“人道”的,是違背教育真諦的,工農兵學員是泛政治化教育的受害者,但泛政治化教育卻可能為工農兵學員走出傳統知識分子角色打通道路。該書原本力圖通過工農兵學員的“記憶”發現更多的事實真相以警示後人和社會,通過工農兵學員的“故事”揭示更多的教育生活事實以期回歸教育的本真,卻出人意料地提供了工農兵學員“前台與後台”、“前半截與後半截”的教育生活形態,提供了工農兵學員“別一面”的形象刻畫。
基本介紹
簡介,內容,
簡介
《我是一個工農兵學員》一書獨闢蹊徑,把“泛政治化”和作為某種“政治符號”的工農兵學員“擱置”起來,從政治與教育、私人生活與公共生活、校園內生活與校園外生活、課堂生活與課外生活的結合中,將研究對象定格在普通的工農兵學員。
內容
工農兵學員的泛政治化教育生活“故事”,其實很不同於歷史學家和局外人居高臨下的反省;他們的個人教育生活“故事”,在爭做紅色接班人或“新人”的道路上可能獲得另類解讀。泛政治化教育是不“人道”的,是違背教育真諦的,工農兵學員是泛政治化教育的受害者,但泛政治化教育卻可能為工農兵學員走出傳統知識分子角色打通道路。該書原本力圖通過工農兵學員的“記憶”發現更多的事實真相以警示後人和社會,通過工農兵學員的“故事”揭示更多的教育生活事實以期回歸教育的本真,卻出人意料地提供了工農兵學員“前台與後台”、“前半截與後半截”的教育生活形態,提供了工農兵學員“別一面”的形象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