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沒有機會,選擇真正喜歡的生活》是2013年北京聯合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笑嘉。
基本介紹
- 書名:我怕沒有機會,選擇真正喜歡的生活
- 又名:旅行就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面對真實的自己
- 作者:劉笑嘉
- ISBN:9787550216198
- 定價:39.80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7月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評論,作者簡介,劉笑嘉語錄,目錄,自序,
基本信息
書名:《我怕沒有機會,選擇真正喜歡的生活》
副標題:旅行就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面對真實的自己!
作者:劉笑嘉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7月定價:39.80
ISBN:9787550216198
內容簡介
“在路上,我有了大塊的時間用來回味平日裡的生活,記憶仿佛將生活換了一副面孔。喧鬧的通通快進,寧靜的變為定格畫面,真正震動心弦的俱無聲無息,一幀一幀,逐格展現。也許這才是生活原本的樣子。只因最好的旅行,是通往自己的內心。”——劉笑嘉
編輯推薦
生活有千萬種,幸福就是過上你真正想要的那一種,而無論過什麼樣生活,培養自己自信、智慧、獨立、堅強的品質才是最重要!
2012年7月,土生土長的80後北京大妞劉笑嘉辭掉工作打算單身去旅行。父母和男朋友對於從來沒有離開過北京的她非常擔心。經過和他們焦頭爛額的PK,她終於上路了。一路上,她不斷的把自己的見聞和思考,寫信給父母和男友,希望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她想要出去看看別處的世界,見識了不同,才有選擇的機會。同時,她也在不斷的反省中,理解父母的擔憂、男友的顧慮,讀懂他們的愛,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
旅行就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面對真實的自己。送給所有不安分的都市小青年!
媒體評論
當這個世界的節奏越來越快,我們用某種方式讓自己慢下來,這也是恆久不變的方式,寫作與閱讀。我們的經歷、感知、思考一經變作文字,就如同一個“這件事兒很正式”標誌,我們因而彼此信任,彼此影響。我們共同經歷的幾年中,也還真有那么幾本書,那么幾篇遊記,是如此貼切的體現了我們的旅行,我們的變化。—— ——螞蜂窩【尋找旅行家】專欄推薦
相信旅行,就像相信愛情。有了決定,就開始行動。灑脫本身就是一種執著。——螞蜂窩聯合創始人 呂剛
作者簡介
劉笑嘉
北京人,1987年的水瓶座。畢業於北京服裝學院,曾為時尚雜誌的服裝編輯。
畢業的第四年,實在忍受不了朝九晚五的生活,辭職開始長途旅行。
74天,17400公里。居無定所,食無常時。體重一斤未少,文字越來越多。
目前為旅行熱門網站“螞蜂窩”駐站專欄作者,全職寫作和旅行。下一站旅行地點:非洲。
劉笑嘉語錄
- 決定一生只做兩件事:向外和向內。向外旅行,探索這個大千世界;向內觀想,照看我的內心世界。
- 我們總說挫折和貧窮是生活給我們的考驗,富裕和安定又何嘗不是呢?那些平淡、安逸的生活最容易被當做理所應當。麻木比灰心更能謀殺生活之心。
- 整個成長的過程是與自己戰鬥的過程。我們不是與命運抗爭,而是與自己的惰性和慣性鬥爭。
- 僅僅依賴於他人的評價,永遠無法自足。觀照自己的每一個需求,補滿自己的殘缺,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其實,那些錯失的“假如”從未存在過,可人總是喜歡為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惋惜不已。
- 懶惰比愚蠢更加無法原諒。到最後,我們真正後悔的常常不是做錯的事,而是有機會、有能力做的時候,我們卻沒有做到的事。
- 植物向上生長,才能爭取到陽光;同時根要向下抓住土壤,才能在風中屹立不倒。植物的向上和向下,如同我們的向外和向內看,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只向內看是憑空想像,只向外看是走馬觀花,內在留不下任何痕跡。
- 身體需要鍛鍊,經常不運動,肢體就會變僵硬。我們的心靈同樣需要活動,否則人會變麻木,對生活中一切神奇的事物變得熟視無睹。
- 成長總要付出些代價,比如用臉上的皺紋換心中的平靜。但成長不等於要變得世故、沉悶、老氣橫秋,反而需要返老還童,重新喚起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 SWIRB=Self-confident+ Wise + Independent + Resolute + Brave更好的自己= 自信 + 智慧 + 獨立 + 堅強 + 勇敢
- 已經有那么多按部就班生活的人了,不差你一個。
- 總覺得北京像塊包裝精美的糖,許多人被它五彩斑斕的糖紙誘惑,然後被牢牢粘住——被工作粘住,被家庭粘住,被別人的眼光粘住,被世俗的價值觀粘住,其實都只是被自己的心粘住了。他們和我一樣,被粘在椅子上,被粘在電腦前,被粘在捷運中,被粘在商場裡……大部分人的就這樣被牢牢粘住了一生。
- 若久居一地,我們每個人都是井底之蛙。不論住在哪裡,區別只是井口的大小和井底條件的優劣而已。北京是口國際化的大都井,井底生活條件比較優越,裡面蹦躂的是一隻只衣冠楚楚、自我感覺良好的青蛙。
- 我們追求的東西若是讓自己不痛快了,那一定是我們追錯了。
- 我們已經擁有太多讓自己虛榮的東西,卻唯獨缺少能讓自己驕傲的。
- 原來不僅是樹,我們也長了根,在一個地方越久,越難以離開的原因正在於此。
- 一個生活家的標準之一,是必須擁有一項與錢無關的骨灰級愛好。
- 我們在母體中,藉由臍帶輸送的營養發育我們的五官與四肢;在塵世中,通過學習與思考發育我們的內心。在母體裡,如果發育不良,身體就會有殘疾;若在世間渾渾噩噩,縱容物慾的無限生長,擠占心靈的空間,內心也必會有殘缺。
- 我們既需要齊聚共歡,亦需要獨身一人,正如我們置於寒冬需要取暖,身臨酷暑需要納涼。
- 我們有很多自己找樂的方法,卻始終沒能學會如何自處。
- 分岔路口多了,才有可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那條,而不是走在唯一一條不得不走的路上。
- 最好的束縛是,只告訴我們不該做什麼,而不是告訴我們只能做什麼。
- 火厲害嗎?水能澆滅火。水厲害嗎?山能圍住水。山厲害嗎?人能剷平山。人厲害嗎?憎恨、嫉妒、沮喪……任何一種情感都能打敗人。情感厲害嗎?時間可以治癒一切情感帶來的創傷。可誰又能打敗時間呢?是人的信仰么?
- 在這個時空里,我們與這些雨點沒有本質的區別。萬物眾生,置身世間,和光同塵,身不由己。許多事情,我們眼睜睜看它發生,然後從此改變我們的命運。
- 小孩才是最寬容大度的,他們一直在容忍著大人們的種種惡行劣跡。
- 或許與他人的最佳距離是忽近忽遠。
- 沒有什麼東西雄偉強大到無法被愛包容,也沒有什麼東西卑微渺小到不配擁有愛。在我的愛中,一朵小花可以比一座大山更顯赫。在愛中,萬物又是平等的,一座山並不比一朵花卓越。
- 我們本就生活在各處,終歸還是要散落於天涯。
- 在我們的漫長生命中,那一見鐘情的短暫一瞬,不是偶然,是我們一連串選擇的結果。
- 一味地追求安全感,只會讓自己加倍地感受到安全感的缺失,不如盡情享受生命中的所有動盪。
- 心定了,就不怕外界的動盪。
- 究竟是世界紛擾讓人心無法安寧,還是人心本就一團亂麻才說這世界聒噪喧譁?
- 實在沒必要用普世價值觀把自己磨成和別人一樣,每個人唯一必須面對的是未來的自己,而未來的自己掌握在現在的每一個決定里。
- 也許我們最該求的是摒棄自我,因為恰是這個“自我”讓我們有所求,也正是這個“自我”妨礙了我們找回未原本的自己。
- 最想要的不一定是最適合我們的,也許生活給我們的恰是最合適的。
- 上學時,課堂表現好會得小紅花,作業寫得好本子上會蓋小紅旗;工作以後,社會上混得好名片上會印長長的頭銜與職務。原來所謂的成長,不過是換了批玩具,還換了種被表揚的方式。
- 擁有的越少,可以擁抱的就越多。
- 人類進化的自發性來自於讓上帝發笑。
- 生活是絕對的,經驗只是相對的。
- 聽來的經驗並非生活的本質,那是別人認為的生活。
- 但凡經過轉述的,必會有偏差。
- 最好、最真實的體驗是直接去咀嚼生活,不用靠吃他人的反芻。
- 有誰能保證,所有的“為我們好”,到最後都讓我們真正好了呢?無論選擇什麼,好壞終究需要我們自己承擔.
- 我們最終做成的只是我們相信自己能做的事。
- 大家普遍認為,年輕人崇拜歌星、影星,繼而產生對他們模仿的行為是盲目的、缺乏獨立判斷的。其實將父母當成樣板模仿同樣是盲目的,只是這種模仿反而被視作理所應當。
- 不自在都是自找的,自在卻無處可找。真正的自在哪也找不到,它只存在於你的心裡……
- 大家似乎不怎么在意路上的人是多是少,只要路本身好走就行。因為我們從小已經被灌輸了太多有關競爭的觀念,往往覺得與人斗才最其樂無窮,路本身究竟是否一馬平川得索然無味,沒什麼打緊。
- 心靜時,可以聽到萬物都在說話。
- 我們的世界越喧譁就越寂寞,越安靜就越丰采。
- 學業、工作、戀愛、婚姻……我們象陀螺一樣在生活中轉個不停,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好像人人都穿上了脫不掉的紅舞鞋,只有精疲力盡後才能停下來。那可怕的慣性力實際上並不存在,它只是假想力,卻比任何一種力量都叫人無法抗拒,更加難以擺脫,因為人最難擺脫的是自己。每個人都會不自覺有這種想法:眼瞅著別人都在轉呢,我好意思停嗎?
- 生活不是用來一成不變的,似乎每個人都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對綁架自己的生活方式感到十分滿意,心生依賴,甚至希望所有人都能受到和自己一樣的“享受”。
- 壓不住自己的火氣是不能自主,不能自主就不能自在,不自在就不自由。
- 找人好處如身受陽光,心裡溫暖,養心;看人毛病如收髒存穢,心裡陰沉,傷神。念他人的好,自會愉快。
- 不論時光如何倥傯,總有些事情,讓人們樂此不疲地討論著,比如遠行,比如愛情……
- 多少次獨自走在人來人往的街頭,迎面走來一人,看起來十分面善,我們彼此很有默契的相視而笑,我以為他撥開人群向我走來,是專為和我並肩前行的。誰知我臉上的笑意還未散,他已經重新沒入人海之中。
- 感謝從前每一個時刻的自己,我是現在的我,才能回憶從前;我又是過往的我,才能演繹出如今。那些曾經引以為豪或後悔不已的決定,都將我帶領到現在。
- 人生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 總說人越長大,就越無法滿足於簡單的快樂,但好的一方面是,能夠打倒我們的東西也變少了。
- 相對無言有兩種,一種是無話可說,另一種是心意相通,不用言傳,自意會。
- 心若有歸屬,如何流浪,也不覺孤寂。
- 相信每個人都有傷害自己能力的同時,也要相信沒有人喜歡輕易傷害他人。
- 腳,走過萬里,與整個宇宙相比,仍是微小得如同芥子;心,一步未動,領悟到的浩大,卻可以如同須彌。
- 活著,就是為了選擇死。不是選擇如何去死,而是選擇帶著什麼去死:悔恨、遺憾、滿足抑或空虛?需要體驗更多而不是更好,也是為了擁有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不需要靠別人他物來證實自己的存在,從而在死時擁有比出生時更好的自己。
- 一段長途旅行,猶如一場濃縮的人生,我們都無法準確預知下一站。
目錄
自序:旅行,不是成長的唯一方式
Chapter 1 我怕青春就這么溜走了
1. 寫給爸爸和媽媽
2. 寫給峰
1. 寫給爸爸和媽媽
2. 寫給峰
Chapter 2 青春啊,要么迷茫,要么瘋狂
1. 最長的一天——青藏鐵路
2. 曾經念念不忘的,現在卻不值一提——納木錯
3. 不必等到五十才知天命——博卡拉
4. 被“虛耗”偷去了快樂——費瓦湖
5. 素衣清顏惹艷遇——奇特旺
6. 第一次搭車遇“色狼” ——中尼公路
Chapter 3 看看別處的世界,問問自己的心
1. 孤獨是跟自己對話的機會——喜德林
2. 打破計畫,享受意外——那曲
3. 自由需要被束縛——昌都
4. 無語相見歡,多言互傷害——龍燈草原
5. 慢慢來,我的急脾氣——阿壩
Chapter 4 在路上,我才讀懂了你們的愛
1. 好多好多個自己——大研古鎮
2. 身安心不安,身不安心才安——沙溪古鎮
3. 給咱家修個家譜吧——和順古鎮
Chapter 5 生活不必有答案,可以平靜,可以精彩
1. 做自己熱愛的事——成都
2. 心不靜,哪裡都嫌鬧——大理古城
3. 戒掉模仿的習慣——洱海
4. 路途波折才有趣——雞足山
5. 難以擺脫的假想力——巍寶山
Chapter 6 謝謝你陪我一起走下去
1. 分開過七夕——拉薩
2. 同路而行——撫仙湖
3. 帶我回家——元陽
Chapter 7 見識了不同,才有選擇的機會
1. 當時特淡定,後怕得要命
2. 萬里歸一
3. 你為什麼而活?
4. 蝴蝶效應
自序
2012年,萬眾矚目的世界末日沒有如期而至,但我確實經歷了重生。
我像突然開了竅,開始接觸哲學、宗教這些從前被自己視作洪水猛獸的東西,繼而做了從前認為極不靠譜的事——辭職、長途旅行。
似乎我才睜開眼睛,好好看了看周圍的世界。我發現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的東西,也並非無懈可擊、完美至極,我試圖找尋它們跑偏了的根源。對,就是那個大家最近常掛在嘴邊詞——顛覆三觀。醍醐灌頂般暢快。過去像睜眼瞎一樣活著,這一年我才正真不只看,還看見了。
那些時光不再是匆匆經過,遇到的事情和人也不再是一片片模糊的影子。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切的結果都是自己的選擇造就的。
原本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我只是機械地前進,沒有動力,全憑慣性。現在突然間變成了許多條,無論選擇哪條,都會讓我充滿了前行的動力。
從前覺得如果一個狀態沒出錯,就沒有改變它的理由,改變是件可怕的事。如今卻發覺持久的不變才是最可怕的。我們總說挫折和貧窮是生活給我們的考驗,富裕和安定又何嘗不是呢?那些平淡、安逸的生活最容易被當做理所應當。麻木比灰心更能謀殺生活之心。
看垃圾電視、吃垃圾食品、生悶氣、急脾氣……一堆臭毛病,卻懶得改。我們太放縱自己任性的同時,又對真正應該放膽嘗試的事情過於謹慎、固步自封。
左右我們選擇的常常是已經存在於腦海中的經驗,或是他人灌輸給我們的觀念。我們不願意自己去想,撿起現成的經驗拿來自用,覺得這樣才省時省力。我們被不斷增長的歲月推著往前走,從來不是用自發的動力前進,走在路上也從不問為什麼——反正已經走到了這裡,那就索性接著走吧。
整個成長的過程是與自己戰鬥的過程。我們不是與命運抗爭,而是與自己的惰性和慣性鬥爭。
2012年的最後一天,我的日記本恰好也用到了最後一頁。當我翻開這本日記的第一頁,發現無意中,自己曾經寫下的話,都已經做到了。
SWIRB=Self-confident + Wise + Independent + Resolute + Brave
自信 智慧 獨立 堅強 勇敢
雖然不是滿分,但幸好是在加分。僅僅依賴於他人的評價,永遠無法自足。觀照自己的每一個需求,補滿自己的殘缺,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不是在給一場無奈的獨自旅行找個華麗的藉口,也不是想為叛逆的後青春期喝彩。我只是站在自己家門口眺望世界,嘴裡哼著一首驕傲的歌,哪怕欣賞的人只有我自己。你認為它是歌唱也好,噪音也罷,但它終究是我用心發出的聲音。
我相信所有的年輕人,骨子裡都是有一股叛逆的,沒人願意過天天重複自己或者重複別人的生活,但我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在慣性作用下,繼續著按部就班的生活。
那些出發前的搖擺不定、反反覆覆、猶豫煎熬,還有聽入耳的反對聲音,統統都是“反安逸症候群”的症狀。總有“假如我去了,我會不會失去現在擁有的很多東西”這種想法冒出來。其實,那些錯失的“假如”從未存在過,可人總是喜歡為根本不存在的東西惋惜不已。
懶惰比愚蠢更加無法原諒。到最後,我們真正後悔的常常不是做錯的事,而是有機會、有能力做的時候,我們卻沒有做到的事。我慶幸自己趁著和別人一樣生老病死之前,試了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能做些什麼。
植物向上生長,才能爭取到陽光;同時根要向下抓住土壤,才能在風中屹立不倒。植物的向上和向下,如同我們的向外和向內看,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只向內看是憑空想像,只向外看是走馬觀花,內在留不下任何痕跡。
感謝這段旅程,讓我有時間消化已經擁有的東西。
我是個有父母、男友、工作和正常思維的非三失人員,主動失業,鼓足勇氣,臆想著自己是排除千難萬險,才得以完成這場旅行。瞅見身邊那些父母支持,沒有男友女友的朋友反而不敢邁出一步,我就一通恨鐵不成鋼。現在想來,何必每個人都選擇旅行。
旅行並非成長的唯一方式。
北京的胡同、楊樹、立交橋、綠化隔離帶、街心公園……與我在旅行途中看到的那些令人動容的美景,一樣的神奇、美麗。只是我常常見到,就認為它們稀鬆平常。
身體需要鍛鍊,經常不運動,肢體就會變僵硬。我們的心靈同樣需要活動,否則人會變麻木,對生活中一切神奇的事物變得熟視無睹。
小時候,我們覺得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每天都充滿了驚奇,也許從臥室爬到客廳就能算是一場探險。但隨著長大,那些神秘、驚奇漸漸被無趣、理所當然所取代。改變的不是那些神奇的事物,而是我們自己。我們被時間磨掉了童心。
成長總要付出些代價,比如用臉上的皺紋換心中的平靜。但成長不等於要變得世故、沉悶、老氣橫秋,反而需要返老還童,重新喚起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向外看也不一定非要去遠方,對日常所見不僅用眼,還能動心。去聞聞樓下大媽種在花園裡的那朵月季,仔細聽聽春天的麻雀叫聲和秋天的有什麼區別,站在過街天橋上拍拍晚高峰堵車時尾燈連成的彩線,翻出小時候用過的彩色鉛筆再畫一幅難看的畫,哼一遍幼稚的兒歌……只要能讓你重新喚起對生活的新奇感,就去盡情地嘗試吧。
但別忘了,時而把眼光轉向自己的內心。寧靜、平和、自信、智慧、獨立、堅強、勇敢……那裡住著我們想要的一切。越是用簡單的方式,越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兒時的我很喜歡趴在地上玩螞蟻,經常把螞蟻帶到遠離蟻穴的地方。於是,螞蟻不得不放棄工作,為了回家,開始一段旅程。很多人都像螞蟻一樣,從不思考究竟為何而活,每天只埋頭乾眼前的事。他們需要被一句話、一張照片、一個人或者一本書帶到遠離庸碌的狀態,開始一段尋找心靈歸宿的旅程。在路上,不同的人會找到不同的答案,那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希望,這就是那本能帶你重新上路的書。
——劉笑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