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沿海紫貽貝中微塑膠的污染特徵及環境指示作用

我國沿海紫貽貝中微塑膠的污染特徵及環境指示作用

《我國沿海紫貽貝中微塑膠的污染特徵及環境指示作用》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施華宏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沿海紫貽貝中微塑膠的污染特徵及環境指示作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施華宏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日益增加的塑膠垃圾給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直徑或長度小於5mm的塑膠顆粒或纖維等(即微塑膠)成為近年來海洋塑膠污染關注的重點,雙殼類動物由於其濾食特性而容易受到水環境中微塑膠污染的影響。本項目擬以紫貽貝為研究種,通過建立高效的貝類軟組織中微塑膠的分離方法,分析我國沿海近岸海域貽貝及其生活水環境中微塑膠的物理特性、化學組成和主要類型,闡明我國沿海貽貝中微塑膠的時空分布特徵;通過對貽貝不同器官中微塑膠的觀測和分析,揭示微塑膠在貽貝中的器官差異性分布特徵;運用不同形狀和尺寸的螢光標記微塑膠對貽貝進行室內暴露,研究貽貝對微塑膠的吸收、積累和排除等過程,揭示微塑膠在生物體的轉運機制;在綜合分析上述研究的基礎上,揭示貽貝與其生活水體中微塑膠的相互關係,探討貽貝對近岸海域微塑膠污染的指示作用。本項目將增進人們對生物體微塑膠污染特徵的認識,為建立海洋微塑膠的生物監測方法和生態風險評估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微塑膠是指直徑或長度小於5 mm的塑膠顆粒或纖維等,已成為近年來全球海洋塑膠垃圾污染關注的重點問題。雙殼類動物由於其濾食特性而容易受到水環境中微塑膠污染的影響。本項目在前期對我國海鮮市場上九種雙殼貝類微塑膠污染特徵調查的基礎上,選取在我國沿海廣泛分布的紫貽貝(Mytilus edulis)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我國沿海22個站點貽貝體內的微塑膠污染進行了大規模的野外調查,結果表明微塑膠廣泛存在於貽貝體內,其含量與貽貝生活環境的污染程度有關,且野生貽貝體內微塑膠污染程度比養殖貽貝嚴重;同時,對魚類和河蜆等其他水生動物體內微塑膠的污染特徵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進一步通過對我國近岸海域貽貝及其生活水環境中微塑膠的對比調查研究發現,水體和貽貝中微塑膠的含量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而且水體和貽貝中微塑膠的理化特徵也表現出高度的一致性;通過對野外環境中貽貝的轉移實驗也表明,貽貝體內微塑膠的變化隨生活水環境中微塑膠污染特徵變化而變化;在此基礎上,通過開展基於貽貝分組織器官的微塑膠污染負荷調查以及相應的室內模擬實驗,發現不同類型的微塑膠不僅能通過動物攝食方式進入生物體內,還可以通過被動吸附方式粘附在生物體表面,如足等組織,甚至通過糅合等方式滲入到貽貝的新生足絲之中。本項目結合野外調查和室內模擬實驗的方法,不僅闡明了我國沿海貽貝體內微塑膠的污染特徵及其與水體環境中微塑膠污染的相關性,同時揭示了微塑膠進入生物體兩種新的途徑,並進而提出,可以將貽貝作為近岸海洋微塑膠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