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現中比例尺地質填圖全覆蓋

投資3億元、歷時7年、調查面積152萬平方公里,隨著青藏高原即我國最後一塊區域地質調查的完成。我國實現了陸域中比例尺寸地質填圖全覆蓋。

青藏高原礦產寶庫之門正在打開
本報成都12月21日電投資3億元,歷時7年,調查面積152萬平方公里,隨著青藏高原即我國最後一塊區域地質調查的完成,我國實現了陸域中比例尺地質填圖全覆蓋;在科學研究、找礦重大發現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新發現和原創性成果,青藏高原巨大礦產寶庫之門正在打開。今天,中國地質調查局在此間主辦的青藏高原空白區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報告會暨“十一五”工作重點研討會上,宣布了這一歷史壯舉。
區域地質調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綜合性基礎地質工作,世界各國政府和地質學家都高度重視。已開發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前已完成國土面積中比例尺(1∶25萬)地質調查。我國1999年前僅完成72%,其中,青藏高原是最大空白區。1999年,國家將這項工作列入重點。
7年來,全國24個地質勘查、教學、研究單位,每年有上千名地質工作者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區奮戰。從西崑侖到阿爾金,從阿里雪原到可可西里荒原,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到喜馬拉雅山,以平均每4公里一條線的網度,進行了大規模的格線式調查。今年9月,152萬平方公里的110個圖幅全部通過驗收。
此舉,在基礎地質方面,發現了具有重要科學意義的高壓、超高壓變質岩帶和20餘條蛇綠混雜岩帶,取得了精確的同位素地質年代學資料,採集並鑑定了數萬件化石樣品,重新厘定了青藏高原地質構造格架和區域地層系統,全面揭開了青藏高原神秘面紗;在礦產資源方面,新發現500餘處重要礦點或礦化點,基本查明數十條規模巨大、具有重要工業前景的鐵、銅等多金屬礦化帶輪廓,青藏高原資源“藏寶圖”初顯端倪;在地質環境方面,發現了11-4萬年前青藏高原一系列古大湖,查明了現代冰川退縮、雪線上升、湖泊萎縮、草場退化現狀與趨勢,為研究高原隆升與環境變遷提供了重要基礎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