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物生產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國作物生產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
- 作者:許吟隆,李闊,習斌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9275966
《我國作物生產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我國作物生產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本書總結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生產影響的觀測事實,系統梳理當前農作物生產的氣候脆弱性和未來氣候風險,識別中國農業適應氣候變化面臨的關鍵問題與技術...
《氣候智慧型麥稻與麥玉作物生產技術手冊》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教材涵蓋了氣候智慧型農業發展理念與模式、氣候智慧型稻田種植模式與技術、氣候智慧型旱地種植模式與技術、稻田綠色種養模式與關鍵技術等內容。主要...
農業氣候學是一門套用性學科,是研究農業生產對象與農業生產過程與氣候條件之間相互關係及其規律的科學。任務是研究主要作物對氣候因子的具體要求,合理的進行農業氣候區劃,為正確地選揮作物品種,改進栽培制度和採取適當農業措施,以及按農業...
本書以我國主要作物為對象,採用田間觀測、野外考察、室內實驗及文獻調研、調查訪問、座談交流等方法,探討了全球氣候變化對作物生態環境、作物生產體系、作物技術體系、作物科學體系的影響;針對氣候變化,如何構建新的作物生產體系、作物技術...
《中國農業減緩氣候變化對策與關鍵技術》是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虎,李建政,王虹揚,王立剛 內容簡介 《中國農業減緩氣候變化對策與關鍵技術》以“農業減緩氣候變化”為核心,在分析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生產影響的基礎上...
《固碳減排穩糧增收氣候智慧型農業的中國良好實踐》是2020年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重點闡述了氣候智慧型農業生產體系在中國的實踐,系統介紹了氣候智慧型農業項目區小麥-玉米和小麥-水稻作物生產系統減排增碳的關鍵技術集成...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統計,2004年中國化石燃料燃燒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65噸,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87%、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33%。在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同時,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總體呈下降趨勢。根據國際...
《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是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科學...
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科技支撐,將適應氣候變化的要求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統籌並強化氣候敏感脆弱領域、區域和人群的適應行動,全面提高全社會適應意識,提升適應能力,有效維護公共安全、產業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生產生活安全。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不但有可能做到保持農業自然資源的循環更新,而且可以不斷地擴大資源的利用範圍,使有限的資源能無限地發揮其生產潛力。【中國農業自然資源狀況從全國範圍看,中國的氣候、土地、水和生物資源分別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2022年6月,17部門聯合印發《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戰略2035》,提出到2035年,氣候變化監測預警能力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氣候風險管理和防範體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氣候相關災害風險得到有效防控,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和標準體系更加完善,全社會...
8.2 構建我國氣候友好型糧食產業的生產布局 8.2.1 我國糧食產業生產布局的現狀 8.2.2 氣候友好型糧食產業布局的基本原則 8.3 構建我國氣候友好型糧食產業技術體系 8.3.1 糧食產業綠色技術發展現狀 8.3.2 構建氣候友好型...
中國科學院 中國氣象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國家海洋局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聯合發布 二〇〇七年六月 目錄 一、氣候變化形勢及其對科技工作的迫切需求 (一)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正在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二)妥善應對氣候變化...
在總結國內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領域、行業和地區適應氣候變化的基本對策,試圖通過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氣候變化理論與技術體系的框架,以推動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在全社會的開展。為便於公眾理解,採取問答的形式,共分九大...
8. 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經費項目“最佳養分管理技術研究與套用”的專題“氣候變化與適應性作物生產體系”(2009.01-2011.12)9. 中國農業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氣候波動/變化對農牧交錯帶主要農作物生產力的影響與適應研究”(...
系統地介紹有關溫室作物生長發育模擬模型模型和專家系統的基本概念、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並針對我國的氣候和溫室作物生產特點,介紹建立符合我國特點的溫室作物生長發育模擬模型和專家系統的基本方法與技術路線,為設施環境調控的數位化智慧型化...
氣候變化觀測預測、影響評估、風險管理體系基本形成,氣候相關重大風險防範和災害防治能力顯著提升,適應氣候變化行動全面開展,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氣候脆弱性明顯降低,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理念廣泛普及,適應氣候變化技術體系和工作協調...
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業生產布局,選育抗逆品種,治理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加強對森林資源和其他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合理開發和最佳化配置水資源,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大節水力度,建設大江大河防洪工程體系,提高農田抗旱標準。加...
對於中國來說,全球變暖可能導致農業生產的不穩定性增加,高溫、乾旱、蟲害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糧食減產。如果不採取措施,預計到2030年,中國種植業生產能力在總體上可能會下降5%至1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農業作物均以下降為主,到21世紀...
農業生產對象包括農作物、深林植物、園藝植物(果樹、蔬菜、花卉)、食用菌、牧草、牲畜、家禽、魚類等大農業的各個方面;農業生產過程是系指各農業生產對象的生長與發育、產量與品質、農業技術實施、產後流程、農業氣象災害與病蟲害的發生...
農作物高效種植。以豐產、高效、生態、安全為核心,研究農作物產量、品質及資源利用相互協同的豐產高效栽培理論,研發農作物生產全過程的精簡規模化、精準智慧化、輕簡高效化技術, 構建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集聚整合資源要素,支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