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我問心理學
- 作者:遲毓凱
- ISBN:9787802343030
- 頁數:292
- 定價:29.00元
- 出版社:中國發展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目錄
你的內心在想什麼
你認識你自己嗎
人們為什麼會“喜新厭舊”
哪些重要信息被你過濾掉了
知覺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養成的
眼見一定為實嗎
後悔對人們也有用處嗎
什麼鴨子兩條腿走路己
為什麼動機過強容易有挫敗感
曲別針除了夾檔案還能做什麼
為什麼有時睡覺會使人更疲憊
夢是來幫助我們的嗎
真的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嗎
愛因斯坦的大腦有何過人之處
你有沒有被一件睡袍脅迫
為何沒信心就一定做不到
為什麼老大很強勢,老么很叛逆
為何目標要“跳一跳,夠得著”
為什麼嬰兒對看不見的玩具會立即失去興趣
人人都戴著面具生活嗎
為什麼險境更容易產生戀情
為什麼我們會有偏見
人們為什麼總是舊情難忘
愛難道可以解釋嗎
“夫妻相”是怎么回事
印象有沒有欺騙你
男人和女人究竟差別在哪裡
怎么用角色扮演來理解對方
為什麼我總是擔心自己會出醜
為什麼知人知面不知心
為什麼別人就像是你的鏡子
為什麼情人眼裡出西施
“以小人之,度君子之腹”是怎么發生的
嬰兒為什麼還需要接觸安慰
成人為什麼也有依戀需要
他們為什麼要做“換客”
與優秀的入比較,還是和平庸的人比較
不可理喻的服從是怎么產生的
黃健翔解說門的心理原因何在
隨大流還是堅持己見
你也害怕人多嗎
為什麼他們見死不救
雷鋒為什麼願意幫助別人
兒童的暴力行為傾向來自哪裡
什麼時候上當會感到愉快
什麼樣的承諾價值千金
期望的作用有多大
為什麼身教的感染力更大
怎樣使孩子越來越優秀
怎樣讓批評變得甘甜
有誰喜歡指責勝過獎賞嗎
麥當勞何以令人心情愉快
為什麼迷信的力量這么大
為什麼獎勵也有過分的時候
為什麼人面對報復是如此難以自拔
“謊言”怎么會弄假成真
為什麼我會受到他人影響
為什麼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為什麼正常人會被認定為精神病人
故事裡透露出怎樣的自己
幼稚園是否扼殺了孩子的想像力
怎樣做一個自我完善的人
為什麼追求完美的人易患強迫症
我們真的會受人控制嗎
為什麼同樣的事有人歡喜有人愁
為什麼在他人那裡會邂逅自己的陰影
為什麼人們會有莫名的憂傷
你有沒有妨礙自己成功
壓力多少是合適的
要不要為孩子成“冬粉”而擔憂
為什麼人人以瘦為美
生活在哪裡最幸福
為什麼能控制自己的人更快樂
是誰讓你產生無助感
為什麼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不著急吃糖的小孩為何更成功
什麼時候葡萄酸、檸檬甜
後記
……
序言
“嗨,學心理學的,你能猜猜我在想什麼嗎?”每一個心理學專業的人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常常會碰到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搞心理學的人都目光深邃,心靈敏感,不管你什麼樣的表現,他都能分析出你行為背後的動機,是個相當厲害和不可親近的角色。公眾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足為怪,因為我國的心理學專業人員並不多,很多人對心理專業人士的印象都是從影視上得來的,以為心理學家都像《沉默的羔羊》中那位吃人的心理專家那樣可怕呢。
其實,心理學由於研究領域的廣闊性,相對於其他專業,心理學業內人士更會體現出參差百態的特點。有的人研究人的注意或者記憶,那么他們的表現更可能像個物理學家;有的人研究大腦的生理機制,可能更像個生理學家:有的人研究心理學理論流派,可能更像個歷史學家;有的人研究不同文化下的心理特點,可能更像個人類學家……對於心理學的研究,可以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也可以利用社會科學的辦法,這也是心理學的迷人之處。
有些對心理學持批評態度的人則說:“心理學勞神費力地運用實驗和數據,卻往往得出了一個常識性的結論,這還不如我們思考一下得到的結論深刻呢。”必須承認,正像其他學科也有許多非常平庸的研究一樣,心理學中也有一些研究很“垃圾”。但一個精彩的心理學研究,其實往往會得出超越常識的結論,它們會體現出“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可愛。比如,一般的常識表明,表揚會讓一個學生更努力。心理學的研究就會作出一些有趣的研究,證明在某種條件下表揚會讓學生更為沮喪的命題。
在這本和心理學有關的書中,我們所努力的,就是把那些風格各異的心理學家們經過努力、用科學的手段所發現的有趣的心理現象和規律介紹給大家。
後記
姍和芸是大學裡的同班同學,由於興趣相投,她們倆入學不久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是不久前,兩人卻因為一件事鬧翻了。雖然她倆還住在一個寢室,但卻整整一個星期未說一句話。姍為此很苦惱,這幾天做什麼事也沒信心。以前每次心裡有了煩惱,她都和芸一起商量解決,這一次她不知怎么辦才好了。後來,她想到了心理諮詢,恰好她所在的高校也設有心理諮詢室,但她又聽說,去心理諮詢的人都是精神不正常的人,便又開始又犯了猶豫。
普通人有了煩惱(比如與同學鬧矛盾、失戀、考試過分焦慮等),應不應該進行心理諮詢?去看心理諮詢的都是變態的人嗎?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首先想一想:你患了感冒會去醫院看醫生嗎?有人覺得這個問題和我們的前面的問題是兩回事,其實不然。人的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生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過去我們常常只重視前者而忽視了後者。生理上的病變,不管大小,都就醫弄藥,當成大事:而心理上的苦悶和煩惱卻難以得到不去重視。當然這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們的觀念有關。如今,隨著人們物質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應當對心理健康的問題重視起來。當一個人感冒時,他不去看醫生,多喝點白開水和保持良好的睡眠,不久也可就能康復。心理問題也是這樣,比如某一件事使你很煩惱,如果不去心理諮詢,找一個好朋友宣洩一下,也許同樣可以消除煩惱。但是,正如一個人感冒時找醫生開藥打針會好得更快一樣,心情苦悶時去心理諮詢可以更迅速地恢復到良好的精神狀態。心理諮詢起到的就是這樣的作用。
作者介紹
遲毓凱,華南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套用心理學博士後;華南師範大學套用心理系、人才測評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技能鑑定高級考評員。國家權威期刊《心理學報》審稿專家,世紀心理沙龍網站主持人。
主要研究領域有實驗社會心理學、管理心理與人才測評、學校心理學。
主要著述有《親社會行為的啟動效應研究》、《障礙心理諮詢》、《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