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琳恩·拉姆塞
- 主演:蒂爾達·斯文頓,埃茲拉·米勒
- 出品公司:BBC Films
- 發行公司:Diaphana Films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外文名: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Blankness kell Kevinről;Prepei na milisoume gia ton Kevin.;Vi måste prata om Kevin
- 其它譯名:談談凱文、我們該談談凱文、凱文怎么了、我兒子是惡魔
- 出品時間:2010年
- 製片地區:英國、美國
- 拍攝日期:2010年4月19日-2010年5月28日
- 類型:劇情、驚悚
- 片長:112 min
- 上映時間:2011年10月21日(英國)
- 分級:美:R;法:-12; 澳:MA15+;英:15
- 色彩:彩色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備註 |
---|---|---|---|
伊娃 | 蒂爾達·斯文頓 | ---- | 凱文的媽媽 |
富蘭克林 | 約翰·C·賴利 | ---- | 凱文的爸爸 |
凱文 | 埃茲拉·米勒 | ---- | 成年凱文 |
凱文 | Jasper Newell | ---- | 6-8歲的凱文 |
Kevin | Rock Duer | ---- | 嬰兒時期的凱文 |
Celia | Ashley Gerasimovich | ---- | ---- |
Wanda | Siobhan Fallon | ---- | ---- |
Colin | 亞歷克斯·曼奈特 | ---- | ---- |
Soweto | Kenneth Franklin | ---- | ---- |
Smash Lady | Leslie Lyles | ---- | ---- |
Corrections Officer Al | Paul Diomede | ---- | ---- |
Prison Boy (as J. Mal McCree) | Jamal Mallory-McCree | ---- | ---- |
Eva's Lawyer | Mark Elliot Wilson | ---- | ---- |
Dr. Foulkes | 詹姆斯·陳 | ---- | ---- |
Dr. Goldblatt | Lauren Fox | ---- | ---- |
Young Assistant Rose | 艾琳·瑪雅·德克 | ---- | ---- |
student1 | 金柏莉·杜蒙德 | ---- | ---- |
student2 | Jennifer Kim | ---- | ---- |
Teacher | J.J. Kandel | ----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Suzanne Baron Michael Corso Molly Egan Christopher Figg 盧克·羅伊格 蒂爾達·斯文頓 羅伯特·薩勒莫 史蒂文·索德伯格 克里斯婷·朗根 | 琳恩·拉姆塞 | Ivan J. Fonseca Marcos González Palma Federico Untermann Adam T. Weisinger | Rory Kinnear 蘭諾·絲薇佛 琳恩·拉姆塞 | 西穆斯·邁克加維 | 強尼·格林伍德 | Joe Bini | 比利·霍普金斯 | Judy Becker | Charles Kulsziski | Catherine George | Sean Farrow | Heather Loeffler |
角色演員介紹
- 凱文(成年)演員:埃茲拉·米勒一個叛逆的16歲青年。成年後不服從母親,處處唱反調,愛好射箭,父親便送了一副弓箭給他,然而偷聽到父母談話的他知道父母要把自己送到寄宿學校而決定報復。他利用弓箭策劃並發動了一場校園大屠殺,並且把他的父親和妹妹也射殺了。
- 伊娃演員:蒂爾達·斯文頓凱文的母親,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儘管她對兒子的照料盡職盡責,可她對兒子的愛不是發自內心深處的,她所做的就是努力要扮演好一個母親應有的角色。凱文事發後她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錯,也是自己應得的報應。
- 凱文(兒童時期)演員:Jasper Newell他自打出生開始就不讓人省心,從小哭鬧不停,三歲還不開口說話,到了換牙齒的年齡,大小便還不會自理,還得穿紙尿褲。但他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做到並做好這一切,他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母親的關注。
- 富蘭克林演員:約翰·C·賴利凱文的爸爸,他在母子間扮演調解人的角色,兒子凱文就利用父親無條件的溺愛和媽媽較勁。因為不了解伊娃為何如此不信任、提防和戒備自己的兒子,他提出要跟伊娃離婚。最後被凱文用他送的箭射死在自家花園內。
- 科里亞演員:Ashley Gerasimovich她的誕生打破了伊娃對凱文操心的僵局,遺憾的是,她天生失語,這悲慘經歷讓伊娃將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了她的身上。然而就是因為這樣使凱文對伊娃的關係越來越糟,他不但弄瞎了她的眼睛,最後還用箭殺死了她。
幕後花絮
- 由於經費不足,劇組只能選擇適合大部分場景拍攝的康乃狄克州的斯坦福德進行拍攝。經常是在同一個地方做不同的場景轉換。例如,一個廢棄的職業學校被改成了醫院、兒科醫生辦公室、少年拘留中心、學校以及破落的賓館等。
- 米勒因為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當中,以至於等到影片結束,他才意識到他所演的角色對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他甚至到拍攝的後期必須叫上他的媽媽一起和他待上一段時間來進行調整。
獲獎記錄
獲獎年份 | 獲獎儀式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2011 | 第24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女演員 | 蒂爾達·斯文頓 | 獲獎 |
第64屆坎城電影節 | 金棕櫚獎 |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提名 | |
2012 | 第69屆美國金球獎 | 劇情類最佳女主角 | 蒂爾達·斯文頓 | 提名 |
第65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最佳女主角 | 蒂爾達·斯文頓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琳恩·拉姆塞 | |||
最佳英國影片 |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
英國標準晚報電影獎 | 最佳電影 | 《我們需要談談凱文》 | 獲獎 |
幕後製作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製作公司 |
---|
Independent |
BBC Films[英國] |
Artina Films |
Atlantic Swiss Productions |
Footprint Investment Fund(as Footprint Investments LLP) |
Lip Sync Productions |
Tax Credit Finance |
The Film Council[英國] |
Piccadilly Pictures[英國] |
Rockinghorse Films |
製作公司 | 製作國家 |
---|---|
Lip Sync Post | 英國 |
Rushes Post Production Ltd. | 英國 |
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 | 發行地區 | 發行時間 | 發行公司 | 發行地區 | 發行時間 |
---|---|---|---|---|---|
人造眼 | 英國 | 2011 | Atom Cinema | 中國台灣 | 2011 |
Diaphana Films | 法國 | 2011 | Best Film | 波蘭 | 2011 |
Seven Films | 希臘 | 2011 | Bolero Film | 義大利 | 2011 |
Shani Films Ltd. | 以色列 | 2011 | Hopscotch Productions | 澳大利亞 | 2011 |
Shooting Stars | 沙特 | 2011 | PepperView Entertainment | 葡萄牙 | 2011 |
Wild Bunch Benelux | 紐西蘭 | 2011 | Praesens-Film AG | 瑞士 | 2011 |
E1 | 加拿大 | 2012 | 驕陽電影有限公司 | 中國香港 | 2011 |
Imagine Film Distribution | 比利時 | 2011 | Svensk Filmindustri AB | 瑞典 | 2011 |
The Klock Worx Company Ltd. | 日本 | 2011 | T Cast | 韓國 | 2011 |
Oscilloscope Pictures | 美國 | 2011 | Volga | 俄羅斯 | 2012 |
Paramount Pictures Pty. Ltd. | 澳大利亞 | 2011 | Vértigo Films S.L. | 西班牙 | 2011 |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 |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 |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 | 上映日期 |
---|---|---|---|---|---|
英國 | 2011年10月21日 | 比利時 | 2011年10月20日 | 巴拿馬 | 2012年2月10日 |
中國台灣 | 2012年2月24日 | 愛爾蘭 | 2011年10月21日 | 義大利 | 2012年2月10日 |
中國香港 | 2012年3月1日 | 美國 | 2011年10月22日 | 匈牙利 | 2012年2月16日 |
法國 | 2011年9月28日 | 荷蘭 | 2011年11月2日 | 葡萄牙 | 2012年2月16日 |
加拿大 | 2011年9月9日 | 希臘 | 2011年11月3日 | 瑞典 | 2012年2月17日 |
冰島 | 2011年9月22日 | 斯洛維尼亞 | 2011年11月9日 | 紐西蘭 | 2012年3月1日 |
瑞士 | 2011年9月28日 | 澳大利亞 | 2011年11月17日 | 挪威 | 2012年3月23日 |
巴西 | 2011年10月6日 | 以色列 | 2011年12月29日 | 保加利亞 | 2012年3月30日 |
韓國 | 2011年10月8日 | 波蘭 | 2012年1月13日 | 芬蘭 | 2012年4月20日 |
墨西哥 | 2011年10月15日 | 俄羅斯 | 2012年1月19日 | 日本 | 2012年6月30日 |
阿聯 | 2011年10月15日 | 阿根廷 | 2012年2月2日 | 韓國 | 2012年7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