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雜技》是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鳳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雜技
- 作者:邵鳳麗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11632993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雜技》是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鳳麗。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雜技》是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1內容簡介《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按種類,劃分為傳統戲劇、民間美術、音樂舞蹈、體育雜技...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育雜技》是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鳳麗。內容簡介 《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按種類,劃分為傳統戲劇、民間美術、音樂舞蹈、體育雜技四卷,共24個項目,每卷介紹6個項目。以月月和亮亮的遊學之旅為故事線,...
雜技(阜寧雜技),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體育、遊藝和雜技類項目。歷史淵源 已有2000多年歷史。雜技是一門以人體特技異能為中心的表演藝術。文化特徵 雜技(阜寧雜技)包括各種徒手滾、翻、撲、跌技巧,各種手技、頂技、蹬技、車技和高空懸吊及騰躍技巧;變幻神奇的戲法,還包括了幻術、魔術、...
吳橋雜技,河北省吳橋縣地方傳統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吳橋雜技是流傳在吳橋縣域的民間表演藝術,起源於春秋戰國,漢、唐達到興盛,宋代時走向了民間。吳橋雜技展示人體技能技巧,門類齊全,節目陣容龐大,包括耍弄技藝、喬裝仿生、動物馴化、硬氣功、魔術等七大門類,共有1100多個表演節目。吳橋雜技有自己的行業...
武漢雜技,湖北省武漢市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武漢雜技團是一個有著六十多年歷史的中國雜技表演團體,擁有以夏菊花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藝術家,多年來受到黨和政府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2014年11月11日,武漢雜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
這裡的雜技藝術源遠流長。它跟河北吳橋、山東聊城齊名,是中國雜技藝術三個發祥地之一,以具有獨特的漢族文化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飲譽中外。20世紀以後著名的江蘇省雜技團、鹽城市雜技團均就源於“建湖十八團”。2008年,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建湖縣是中國雜技發祥地之一。這裡的雜技...
河南省濮陽市東北莊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東北莊雜技形成於元末明初,流派紛呈,總體特點是鄉土氣息濃郁,在形體表演、耍弄拋接、喬裝動物和平衡技巧等方面表現出了民族風格,富有中原民間雜技特色,以劉、喬、李三個雜技班為代表。很多村民身上都有本事,小到一粒豆子、一張紙牌、一方絲帕,大到桌、椅、...
《我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美術》是2019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鳳麗。內容簡介 《手繪中國民俗》是由本土作者創作的一套人文科普圖畫書,將中國*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按種類,劃分為傳統戲劇、民間美術、音樂舞蹈、體育雜技四卷,共24個項目,每卷介紹6個項目。以月月和亮亮的遊學之旅為故事線,...
2021年5月24日,雲南省申報的打陀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簡介 一種古老傳統民俗遊戲活動,用鞭子連續抽擊一圓錐物體,使之在平滑地面上旋轉。它歷史悠久,山西夏縣西陰村仰韶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中曾出土陶製小陀螺。陀螺有陶製、木製、竹製、石制多種,以木製居多。...
十八般武藝,流行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傳統體育運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十八般武藝是集健身、防身、競技和觀賞性於一體的傳統體育項目。據傳,五常十八般武藝系明朝尚書洪鐘告老還鄉後所創,它由十八般古兵器操練法演變而來,傳承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2011年5月23日,十八般武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
抖空竹,流行於北京市的傳統體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空竹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書中就有空竹玩法和製作方法記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為證,可見抖空竹在民間流行的歷史至少在600年以上。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運動項目。當雙手握桿抖動空竹做各種花樣技巧時,上肢的肩關節、肘關節...
2011年5月23日,苗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省青州市申報的“花毽” 入選,列入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項目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青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獲得“花毽”項目保護單位資格。花毽歷史 誕生 毽球從中國古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