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同志孩子

我們的同志孩子

《我們的同志孩子》是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美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我們的同志孩子
  • 作者:蘇美智
  • 出版時間:2012年6月8日
  •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 ISBN:978962043236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對父母來說,得知子女是「同志」(同性戀者),不啻情天霹靂。有家長說,寧願兒子讀書不成、寧願他蠢鈍、寧願他壞,總之不要是「基」。家長除了覺得子女不能成家立室外,也怕他們受歧視,人生路難行。在《我們的同志孩子》一書,九個參加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畫的「同志家長支援服務」的家庭,訴說他們的故事,希望讀者能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同志議題。 真實的人生,往往出人意表。有父親好不容易接受兒子是同志,正煩惱怎樣向親友交代,怎知親友們一早知道,只是怕他不接受;有孩子還未「出櫃」,父母倒過來引領他出來;有對孿生子,弟弟是走得很前的同志,哥哥是虔誠基督徒...... 九個同志子女出櫃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深受感動。 究竟是甚么力量驅使父母跨過那世俗的高牆,與孩子攜手面對艱難險阻?每一個故事都明確告訴你:是愛的力量,是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有著愛,同志父母繃緊的心就會釋然,...(展開全部) 對父母來說,得知子女是「同志」(同性戀者),不啻情天霹靂。有家長說,寧願兒子讀書不成、寧願他蠢鈍、寧願他壞,總之不要是「基」。家長除了覺得子女不能成家立室外,也怕他們受歧視,人生路難行。在《我們的同志孩子》一書,九個參加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畫的「同志家長支援服務」的家庭,訴說他們的故事,希望讀者能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同志議題。 真實的人生,往往出人意表。有父親好不容易接受兒子是同志,正煩惱怎樣向親友交代,怎知親友們一早知道,只是怕他不接受;有孩子還未「出櫃」,父母倒過來引領他出來;有對孿生子,弟弟是走得很前的同志,哥哥是虔誠基督徒...... 九個同志子女出櫃的故事,每一個都令人深受感動。 究竟是甚么力量驅使父母跨過那世俗的高牆,與孩子攜手面對艱難險阻?每一個故事都明確告訴你:是愛的力量,是父母對子女無私的愛。有著愛,同志父母繃緊的心就會釋然,選擇重回孩子的身邊。 「如果,對於這本書我還有什麼野心的話,就是希望『同志的父母』這個不能自決的身份,能夠成為一個溫柔的切入點,引領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全新審視同志議題,然後,重新看到同志背後的那個人──而不單單是他的性傾向。組裡一位家長說得好︰『如果可以選,我猜他也不想跟別人不同,(當同志)又不是有什麼特別叻……而且同志一樣可以是好人。』 ……在那些又笑又喊的敘述中,你會看到爸爸媽媽的智慧,以及親子路上很多不同的可能──有爸爸形容自己中了『終身痛苦獎』,一直希望兒子改變性傾向;有父母老早猜中兒子的性傾向,反過來告訴兒子,他們都接納;有爸爸在漫長歲月里,跟自己矛盾心情打了一場又一場硬仗。 你也會看到中國人緊密的家庭觀念給父母帶來的重擔,但是一種我們姑且稱之為『心照』的文化,卻成就了家庭中最安靜又可愛的包容。你或許還會跟我一樣,驚訝於長者心頭之寬──當中幾個家庭里的婆婆級人馬,不約而同都對同志兒孫的性傾向有容乃大。她們在悠悠歲月煉成的生活闊度,叫人驚艷。」(摘自蘇美智「導讀」) 推薦語: 二十二年前,我跟媽媽出櫃,兩母子大哭一場。我跟媽媽說:「那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我只是想誠實地表達真我,追求我認為的幸福生活。」今天,我的父母都離開了,我不知道他們究竟接受了多少,但我感謝他們一直都尊重我的選擇,給我空間去讓我成為我。雖然我沒有自己的孩子,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希望跟所有的父母一樣,為孩子們締造一個沒有懼怕或歉疚的成長空間,讓孩子們在關愛與寬容中長大。 —歌手黃耀明 父母要面對自己的子女是同性戀者,相信定必困難重重。但作為父母的我們,不是曾經許下諾言,此生會無條件地愛自己的孩子嗎﹖為何會嫌棄自己的孩兒呢﹖書中九個家庭的父母,用最真實的經歷告訴大家︰只要用愛接納子女,與他們並肩同行,即使關關難過,也終會關關過。 —資深傳媒人鄧藹霖 因緣際會,我有機會接觸到書中好幾位爸爸媽媽,深深記得他們在同志子女出櫃後的掙扎、矛盾和眼淚,那實在不易為外人道。父母的愛,是家庭里最寶貴、最豐富的資源;他們因著愛,用勇氣與力量衝破社會的枷鎖和自己的恐懼,給孩子們堅定的支持和關懷。 猶盼這九個家庭的經歷,能讓我們拋開舊有的觀感,重新認識同志及其家人。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洪雪蓮博士 香港小童群益會「性向無限計畫」: 於二零零七年成立,是香港第一個服務同志及家長的社會服務。計畫的目的是為同性戀傾向的青少年提供整全的服務,回應他們的成長需要,並致力建立一個平等多元的社會。服務內容包括同志青少年成長支援、家長支援服務、義工訓練、性教育及愛滋病預防教育、老師及社工訓練、中學平等機會教育及公眾教育。 在過去五年,計畫共服務超過一百位家長及超過一千位同志年青人。二零一一年,計畫獲香港社會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