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活著做什麼

《我們活著做什麼》是李漢榮編著的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們活著做什麼
  • 外文名稱:We live to do what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李漢榮
內容簡介,點評鑑賞,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看見雪,我就情不自禁地感到自己的不潔和渾濁;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意識集中起來,能提煉出雪的純潔和美麗嗎?不忍心踩那雪地,腳上的塵埃玷污了它,記憶里就少了一個乾淨的去處。
從一棵樹下走過,總是感嘆和敬畏。它從古代就站在這裡,它在等待什麼呢?它深深的皺紋,讓人看見歲月無情的刀刃。它依然開花、結果,依然撐開巨大的濃蔭。不管有沒有道路通向它,它都站在這裡,平靜而慈祥,像一個古老的、聖者的微笑。
李漢榮作家李漢榮作家
一棵小草,也以它卑微的綠色,豐富著季節的內涵;一隻飛鳥,也以它柔弱的翅膀,提升著大地的視線;一塊岩石,也以它孤獨的臂膀,支撐著傾斜的山體;一條魚、一點螢火、一顆流星,都在盡它們的天命,使無窮的大自然充滿了神秘和悲壯……
人活著的價值究竟是什麼?
我們天天吃飯,除了少量被身體吸收,大部分都變成骯髒的排泄物;我們天天說話,口中的氣流僅能引起嘴邊空氣的短暫顫動,很少能感動別人也感動自己,我們天天走路,走到天邊,甚至走到月球,我們還得返回來,回到自己小小的家裡;我們夜夜做夢,夢裡走遍千山萬水,醒來才發現自己仍然躺在床上……
我活著,全靠自然、眾生的護持和養育,我這五十多公斤的軀體,從頭到腳,從裡到外,濃縮了大自然太多的犧牲,濃縮了人類文明的太多的恩澤。
這皮鞋皮帶,令我想起那辛苦的耕牛;這毛衣毛褲,讓我遙感到另一個生命的體溫;這手錶,小小的指針有序地移動著,其微妙的動力當追溯到數百億年前大宇宙的神秘運作,以及當代的某幾雙全神貫注的可敬的手;這鋼筆,這墨水,這紙,這書籍,這音樂,這蘿蔔青菜,這白米細面,這煤氣灶,這鍋碗,這燈光,這茶杯,這酒……我發現,這一切的一切,竟沒有一件是我自己創造的!全部是大自然的恩賜和同胞們的勞動。
我占有的消耗的已經太多了。為了我文明地活著,歷史支付了百萬年刀耕火種、吞血飲雨的昂貴代價;為了我快樂地思想,太陽、地球、動物、植物、礦物以及整個宇宙都在沒有節假日地忙碌著、運作著;為了我舒暢地呼吸,大氣層、河流、海洋、季風、森林、三葉草以及環保站的工人,都在緊張地釀造著、守護著須臾不能離開的空氣……
這是天大的恩澤、地大的愛情。我享用著這一切,我竟不知道努力回報,卻常常加害於我的恩人們:我投濁水於河流,我放黑煙於天空,我曾捕殺那純真的鳥兒,我曾摧折那忠厚的樹木,我曾欺侮賜我以大米蔬菜的農民大伯,我曾鄙視賜我以清潔清新的環保工人……
我一伸手,一張口,就享用著大自然,就占有著無數人的勞動成果。即使我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也在享用著。我至少在享用這木頭製成的床以及這棉被毛毯,我同時也在享用著和平寧靜的環境……
享用著。幾乎是時時刻刻日日夜夜地享用著。難道人活著僅僅是享用?不是享用?那么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以真誠的感恩去回報大自然的恩澤。
以加倍的創造去回報同胞們的創造。
於是,感恩和創造,就成為人生最動人、最壯麗的兩個主題。
於是,我聽見萬物都在默默地啟示我——蠶說,用一生的情絲,結一枚渾圓的繭吧;樹說,為荒涼的歲月撐起一片綠蔭吧;煤說,在變成灰燼之前儘量燃燒自己;野花說,讓你的生命開一朵美麗的花……

點評鑑賞

通過《讀者》,我認識了李漢榮這位現代的感性詩人、散文家。讀其文章,會有一些不曾有過的思考。
而這種思考正是目前我們所需要的。看到那洪水濤濤,氣候異常嗎?人類變異的思想使這個脆弱的地球無以再繼續正常地承載下去。它在發燒。讓我們的心靈回歸吧!回歸到純和中去!李漢榮主張回歸到生命的本質當中去,與山河自然、生靈萬物共呼吸。
他說:“每次寫作,我總是打開窗子,眺望一會兒朦朧的遠山,如果恰逢一聲鳥叫,我的詩文便有了清脆生動的開頭;如果在夜晚寫作,我就先在空曠寧靜的地方,仰望頭頂的星空,聆聽銀河無聲的波濤,宇宙無窮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內心傾瀉,我靜靜地呼吸著那從無限里瀰漫而來的浩大氣息,然後,我開始訴說,向心靈訴說,向人群訴說,向時間和萬物訴說。
語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氣激活,語言行走和飛翔起來。語言有了只有在這個時刻才有的動人表情和語調,就這樣,我的心,在語言的原野上走向遠處和深處。每當這個時候,我感到,萬物和宇宙都參與了語言的運動。”
總的來說,解答李漢榮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是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然的感悟以及濃郁的人文精神。

作者簡介

李漢榮作品的藝術特色十分鮮明,即奇特的想像和詩意的表達;而這也正是解答李漢榮作品藝術特色最重要的一把鑰匙。
李漢榮最早追隨泰戈爾,也受其影響。作品充滿哲理,抒情意味很濃,鐘情於對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筆下的春天、雨季純然一幅幅清晰的畫面;想像奇特,意境深邃,韻律幽雅,語言精美,將悟性和思考融合在優美的文字之中,給人以清新明麗的藝術享受。海子死後的90年代末,李漢榮的詩和散文風格大變。他一轉身致力於散文創作。
李漢榮發揮散文家“材料紮實”、感悟深妙、語言清新縝密的長處,他的《南山》、《老屋》、《放牛》、《外婆的手紋》、《一碗清水》、《回憶父親》、《父親和他用過的農具》、《凝視:母親用過的......》、《感念祖先》、《對一個垃圾堆的觀察》、《溪水》、《採藥人》、《野地》、《野河》、《河床》、《地氣》、《橋》、《傾聽的夜晚》等散文系列組章於詩意的抒寫中顯出細節的明晰、充實,情思的深摯、感人,李漢榮的語言非常富於韻致,清新、鮮活,很有張力,他用精妙的語言呈現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裡,讀者能充分感受漢語的無窮詩性魅力。
李漢榮的作品長於想像,想像使景物栩栩如生,靈氣飛揚,也使文筆生動活潑,如溪水暢流,不時激起美麗的浪花;而流露於文中的童心和流淌在字裡行間的激情與思想,更是李漢榮作品打動讀者、感染讀者的精神泉源。
這也是他的作文屢屢被選入中考、高考的閱讀的重要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