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憂傷的身體

我們憂傷的身體

《我們憂傷的身體》是當代作家傅菲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19年3月。

該書不僅敘述了作者個人隱秘的內心體驗,更是對愛情、親情、疾病、時間、生存與死亡等議題,進行了兼具感性與理性的精準詮釋。作者把人的身體當成了時間的容器,這一容器不僅承載著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還承載著每一個人生命體驗中的喜悅、快樂與隱痛、悲涼。因而,這是一部哀婉動人的生命情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我們憂傷的身體
  • 作者:傅菲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9年3月
  • 字數:173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我們憂傷的身體》是一部思考身體的散文集,以《相逢》開篇,以《告別》結束,暗示了人生的過程。該書以人體的器官為敘述的切入點,以身體為觸角引向生命意識的核心,敘說的不僅是作者個人隱秘的內心體驗,更是關乎愛情、親情、疾病、時間、生存與死亡的思考。身體是時間的容器,不僅承載著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還承載著每一個人生命體驗中的喜悅、快樂與隱痛、悲涼,作者以憂傷如歌的文字一一復活了曾經淡忘在人們記憶深處的鮮活的生命體驗。

作品目錄

相逢
每雙眼睛裡都有星空
淚水
呼吸
思念
氣息
悲傷
孤獨
幻覺
耳朵
聲音
頭髮
擁抱
骨頭裡點燈
傷口:生命的路標
海上的床榻
睡眠唯美
你的身體是時間的容器
疾病
死亡
告別
後記:愛的經文,生命的祈禱詞

作品鑑賞

《我們憂傷的身體》是一部敘述各種有關身體故事的身體傳記,也是一部直面“身體即存在”問題的思考者語錄。身體是脆弱的、有限的,作者在這部以身體為主題的散文集裡,從不諱言這一點。作者直接以身體的器官或部位為每一篇章的主題,臉、耳朵、眼睛、唇、手、腳、骨頭等,他甚至大方地跟人們談論起,與身體必然聯繫著的疾病和死亡。這本書並不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身體頌歌,反而因其正視身體的有限性而有著淡淡的憂鬱色彩。作者在書中談到了諸多名人身體病痛的感覺,記錄了親朋好友的生病與死亡,真誠地袒露了自己作為身體存在的個體,因肉體的局限性所帶來的各種“痛”與“怕”:怕傷、怕餓、怕痛、恐高,等等。“一次,下班回家,我趴在餐桌上,對老婆說,快給我一杯糖水。我雙手止不住地打抖,冒大顆的虛汗,渾身癱軟……我忍受不了飢餓,餓了內心發慌,什麼都吃,能塞肚子就行。我還有恐高症。站在高處往下看,腦發暈,缺氧,腿軟,心懸,有向下栽的感覺。”這些文字描述了細微而真實的身體體驗,也呈現了一個身體問題思考者的勇氣。承認身體的有限性,其實也就是在承認個體存在的有限性。人類因身體的物質性而面臨認知體驗的局限性以及病痛死亡的必然命運,但無時無刻不在探索未知領域,突破日常生活的局限,追求超越性的自我以及存在的無限意義。
身體因其物質性而具有有限性,但同樣不能否認的是,身體並不等同於物質。人們憑藉身體得以認識理解世界,但在這一過程中,身體並不是等同於器官或物質工具來使用的。人們使用身體並不僅僅是得到了某些信息,而是伴隨著無法剝離的、切身的感覺和體驗。這本書談到“耳朵”“眼睛”等身體器官,其實是在談通過身體對世界的感知與體驗,因此在貌似枯燥的各章標題下,生動的故事和形象的語言姿態各異而又綿綿不絕,引人入勝。作者說到自己的重度失眠的體驗,“夜晚是一口熱鍋,‘我’是沸水裡的活魚”;母親借米空手而歸後,坐在灶邊盯著灶火,“灶膛的木柴啪啪地響,仿佛一種催促聲”,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灶火,火苗在她眼球里跳躍。她的眼球那么大那么空,以至於容不下一滴淚水,像天空容不下雨”。書中所展現的每一種器官既提供、塑造了人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也是人與世界相遇時的身體體驗,其方式與內容不可剝離。這種切身感覺與體驗還具有系統性、整體性的特徵。身體感官及各部分都在積極融入世界,身體成為事物交匯的場所。就如《耳朵》篇中,作者用了一連串奇妙而又精到的比喻描繪了人的聽覺:“耳朵,是樹枝上的葉子,感受風的震顫;是鏡泊里的水,撫摸魚的遊動;是草尖上的露水,觸摸時光的滑走……”這些詩意精妙的比喻是建立在對身體通感準確的把握上的。世界以身體的方式與“我”相遇,並融會在一起。
身體的個體化決定了人們存在的個性化,但不意味著徹底的孤獨。身體是人們與世界相遇的場所,使得人類有相互理解的可能與前提。這本書並未提到身體如何使人們相互理解成為可能這一問題,但是其中講述的每一個身體故事,都在瞬間擊中讀者內心深處的世界,對每一個作為身體存在的故事主角有了切身的理解和感悟。所有的這些故事中,最讓人動容的是小女孩傅日靜之死。嚴格地說,這不是一個故事,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作者以不長的筆墨,敘述了這個對整個家族來說都是極大打擊的悲傷事件,在行文中也並未進行過多的情緒宣洩,但是其筆下流露出來的悲哀,卻極大地感動了讀者,並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憐憫。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日靜的疾病使得她與家人眼睜睜地看著生命從身體流逝而無助難過,作者在敘述中,也是以家人而非旁觀者的視角,身處生與死的臨界點上體驗、訴說著人如何遭遇作為身體之死的死亡。作為身體性的存在,人的死亡從根本上說首先是身體之死所帶來的無法替代、無法改變、難以承受的虛無與困惑,這一切激發了同為身體存在的讀者感同身受的體驗和思考。文學敘事中的死亡敘事,也必須首先直面這種作為身體之死的死亡,才能更富有深入人心的深度與力量。在表現死亡這一方面,《我們憂傷的身體》因對作為身體存在的人之死的自覺意識而有了深入出色的表現。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2年4月12日,《我們憂傷的身體》入選中青閱讀2022年4月生命書單。

作品評價

《我們憂傷的身體》是一本生命之書,發掘個體生命的價值,塑造愛的靈魂。他像一個生命的布道者,向我們講述愛、疾病、死亡、思念、獨孤、身體、青春。作家不斷開拓散文邊界,他的作品關注自然,反思現實,體察人情,洞悉人性。在他的文本中,各種文體元素成熟雜糅,使散文充盈著強烈的生命意識和悲憫情懷。(《文學報》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我們憂傷的身體》
2019年3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598-1546-0

作者簡介

傅菲,本名傅斐,20世紀70年代生於江西上饒,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作品常見於《人民文學》《天涯》《花城》《鐘山》等刊,收入百餘種選本。出版作品:《屋頂上的河流》(2006年,散文集)、《星空肖像》(2009年,散文集)、《炭灰里的鎮》(2009年,散文集)、《生活簡史》(2010年,散文集)、《南方的憂鬱》(2014年,散文集)、《飢餓的身體》(2015年,散文集)、《在黑夜中耗盡一生》(2015年,詩集)、《大地理想》(2016年,散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