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後期,中國南方有個經常會下雨的小城,那裡住著一個七八歲的女孩和一個九十歲的老人,他們相依為命地過活著。
那是我,和我的姥爺。
姥爺他與世無爭,樂善好施。他雖寵愛我,但不允許我軟弱更不準撒謊。他教我做一個誠實、正直、善良的小孩。他像呵護他的滿園花草一樣呵護著我,為我小小的世界遮風擋雨。
姥爺,是我的全部。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開始了,姥爺為了不讓我下放農村,決定讓我學個一技之長。於是我便開始練體操了,於是夢想也在我小小的身體裡發芽生長了。
我希望我能成為第二個體操冠軍蔣紹毅。
春去冬來,我悄悄地長大,姥爺也悄悄地老了。幼小的我在幸福生活中並不會明白姥爺越發的蒼老意味著什麼,但鄰居小翠姐的意外去世讓我開始領悟死亡這件人們都不可避免的事情,我開始害怕姥爺會離開我。
我問姥爺:人死了會去哪裡?
姥爺告訴我:好人去天上,壞人去地下。
姥爺終於病倒了,醫生說他太老了,只是還對我放心不下。從此,我笨拙地用曾經姥爺照顧我的方式去照顧姥爺,我堅信如果我能好好照顧他,他一定會好起來。我稚嫩的肩上扛起了責任也扛起了愛。
那一年,我一下子長大了。
某一天,遠在西北工作的爸媽來信了。這封久違的信讓我發現過去十年里爸媽來的所有的信都是姥爺寫的,滿滿一盒子,都是姥爺模仿的字型,都是姥爺寫給我的溫暖。
姥爺知道爸媽快回來了,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在我的陪伴下,他安心地閉上了眼睛。
姥爺下葬那天,下著細雨,我把姥爺一生所得的鐵路徽章都別在了他胸前,我告訴姥爺,我會做一個好人,將來與他在天上相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姥爺 | 朱旭 | 唐大爺 |
曉蘭(大) | 姚君 | ---- |
曉蘭(小) | 朱一諾 | ---- |
武術教練 | 劉燁 | ---- |
小翠 | 馬思純 | ---- |
體操教練 | 雷春 | ---- |
小翠媽 | 胡秋燕 | ---- |
良順叔 | 趙良順 | ---- |
馬老師 | 馬廣斌 | ---- |
許爺爺 | 許有璞 | ---- |
張爺爺 | 張遇 | ---- |
[角色演員介紹來源]
幕後花絮
1、
蔣雯麗說該片的配樂到最後一次剪輯時全部換了一遍:“原來的版本太煽情了,最後換成了現在這版法國樂曲。”
2、影片殺青當天,蔣雯麗一個人在攝影棚里痛哭。她說:“姥爺去世的前一天,我和他見了最後一面,當時他幾乎毫無知覺,可當我握住姥爺的手時,他卻抓住了我的手,流下了一滴眼淚。這一瞬間,我終身難忘。”
3、蔣雯麗說自己是在電影開機一個星期後才開始扮演導演的角色,“我經常看著演員表演就忘記停,最後還是其他人來提醒我,我在現場甚至不知道該乾什麼。”
4、蔣雯麗做導演時,還融入了許多自己做演員時的體驗。比如有場戲要讓小演員表現出害怕,蔣雯麗就把她關進一個小黑屋裡,不一會兒,孩子就嚇哭了,那場戲也得以順利完成。
5、本來蔣雯麗想讓
顧長衛擔任電影的攝影,但是顧長衛跟她說,如果自己來攝影這部電影就會變成顧長衛的作品,而不是蔣雯麗的作品。
[以上花絮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名稱 | 獲獎對象 | 獲獎情況 |
---|
2009年 | 釜山電影節 | 最受觀眾喜愛電影 | 《我們天上見》 | 獲獎 |
澳門國際電影節 | 最佳男主角 | | 獲獎 |
最佳導演 | | 獲獎 |
上海影評人獎 | 新人新作獎 | | 獲獎 |
2010年 | 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 | 最佳影片獎 | 《我們天上見》 | 獲獎 |
中國電影華表獎 | 優秀少兒影片獎 | 《我們天上見》 | 獲獎 |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表彰大會 | 年度影片 | 《我們天上見》 | 提名 |
年度導演 | | 提名 |
年度男演員 | | 提名 |
年度女演員 | | 提名 |
年度編劇 | | 提名 |
2011年 | 中國電影金雞獎 |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 | 《我們天上見》 | 提名 |
導演處女作獎 | | 提名 |
金雞獎評審會特別獎 |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 提名 |
幕後製作
影片的劇本蔣雯麗從2005年開始寫,到09年後期製作完成,有四年時間。
片中的小女孩和姥爺的故事70%都曾發生在蔣雯麗自己身上。直到姥爺去世的時候,蔣雯麗和他一起走過了12年。
影片評論
本片雖然是
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在導演技巧上還有青澀之處,但勝在故事真情實感、清新細膩,而且整部影片的攝影和美術都非常講究。少量的電影特效在節制使用的同時,也恰到好處,為電影整體加分不少。
《我們天上見》是一部在敘事上非常私人化的電影,雖然整個故事背景都放在了有很多敘事可能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其中許多細節雖然表現出強烈的年代特點,但全片還是採取了私人化的視角,講述了一個幾乎完全由回憶性細節構成的故事。相比《
孔雀》和《
立春》,《我們天上見》並沒有試圖去表現某種敘事野心。對於那些期待著某種戲劇性衝突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影片帶給觀眾的感動只來自自己的內心,而不是簡單的外部刺激。
不過作為一部在敘事上沒什麼野心的電影處女作,本片雖然在故事結構上採取了私人化的講述方式,但對於潛在觀眾來說,也沒什麼可挑剔的──國內電影市場已經開始細分化,肯定有足夠的觀眾喜歡這種風格。作為一部走私人化敘事路線的電影,能夠感動這部分觀眾就足夠了。本片中最出色的表演來自老演員
朱旭。對於已經八十多歲的朱旭老爺子來說,他的出現就足以為本片注入靈魂。也許正是到了這樣的年紀,朱旭在片中的表演已經做到了不動聲色中就能打動觀眾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只要對那個年代有著共同記憶的觀眾,只要對那種家庭親情有著足夠體驗的觀眾,就會被朱旭老師的表演所打動,可以說朱旭是支撐起本片情感基調的關鍵所在。
(張小北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