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中的政治人:角色社會化與當代大學生政

《成長中的政治人:角色社會化與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共八章。

第一章著重探討大學生角色社會化與政治心理之間的理論關聯,從角色社會化的觀察視角出發,分析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內在結構及其特徵,大學生政治心理發生的機制與過程;第二章和第三章著重探討了社會因素對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及其變遷過程的外在制約性和當代大學生個體意識的發展在政治心理變遷中的主導作用;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著重探討了當代大學生如何在社會與自身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經歷社會角色的衝突與政治人角色的偏離,實現角色整合與政治人角色重構的過程;第七章著重探討了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的現實表現、基本特徵,以及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化的主導趨勢;第八章總結回顧了當代大學生角色社會化與政治心理變遷的歷史過程與主要特點。

基本介紹

  • 書名:角色社會化與當代大學生政
  • 作者:王曉燕
  • ISBN:7807457104, 9787807457107
  • 類別:健身與保健
  • 頁數:212頁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8月1日
  • 開本:16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成長中的政治人:角色社會化與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上海政法學院學術文庫。

作者簡介

王曉燕,法學博士(社會學專業),現為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公共行政與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心理與政治心理研究。曾在《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學術論壇》、《當代青年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省級課題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一項、國家民政部課題一項、省級課題多項,參編教材-部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角色社會化視角中的大學生政治心理
第一節 “社會角色”概念的導入
第二節 大學生群體的社會角色與政治心理
第三節 角色社會化與大學生政治心理的形成
第二章 社會變革與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
第一節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變革
第二節 社會變革對當代大學生角色意識與政治心理的衝擊
第三章 個體意識的發展與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
第一節 當代大學生個體意識的發展
第二節 個體意識的發展對大學生角色意識與政治心理的影響
第四章 當代大學生社會角色的多元化及其衝突
第一節 當代大學生社會角色的多元化
第二節 當代大學生的角色適應與角色衝突
第五章 當代大學生的認同危機與政治冷漠
第一節 當代大學生的認同危機
第二節 當代大學生的政治認同危機
第三節 當代大學生的政治冷漠
第六章 角色整合與當代大學生政治人角色的“重構”
第一節 當代大學生多元社會角色的整合
第二節 當代大學生政治人角色的重新結構化
第七章 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的現狀分析與變化趨勢
第一節 大學生政治心理的現狀分析
第二節 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的現狀分析
第三節 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的變動趨勢與未來展望
第八章 角色社會化進程中的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過程與特徵
第一節 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的歷史進程
第二節 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變遷的基本特徵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偏離與重構:角色社會化進程中的當代大學生政治心理研究》基礎上修改而成。博士論文通過答辯至今時間已一年有餘。這一年以來,我國經歷了“藏獨”事件、汶川地震、奧運會、“七五”事件與建國六十周年慶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身處大學校園,我深刻感受到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帶給校園的衝擊,傾聽到了洋溢著時代氣息與青春活力的大學生們為祖國搖旗吶喊的堅強有力的聲音。為了把這些聲音記載下來,本書在對博士論文原有結構和內容加以調整和修改的基礎上,特別增補了一年來大學生在系列重大社會與政治事件中的政治心態及其表現。
“青年是時代的晴雨表。”大學生社會角色和政治心理的發展是緊緊圍繞著我們時代的主旋律的。關注並研究這一問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作為轉換大學生政治心理傳統理論研究視角的一種嘗試,本書所做的研究是探索性的,在理論與方法的具體運用方面不足之處難免。本書中的研究側重於學理性分析而非對策性研究。由於論題涉及的理論深度和廣泛性較難把握,在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上主要聚焦於大學生社會角色與政治心理變化的原因、過程、特點和趨勢,至於這種變化對大學生政治心理的發展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如何解決其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培育健康政治心理,建構健康政治人格等方面都沒有深入論證。由於筆者的精力及能力所限,關於這些方面的一些構想及實施,只能留待將來。
衷心感謝上海政法學院和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為本書的思想提供了一個可供交流的平台。真誠地希望讀者能多提寶貴意見,便於本書進一步修訂和完善。
特別感謝我的博士生導師金國華教授對我的教誨和提攜。並向多年來給予我無私幫助的可敬的老師、朋友和家人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序言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學術文化傳統,兩千年前儒家經典《大學》即倡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意即涵蘊著彰揚學術、探索真理。而《中庸》論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則闡釋了學術研究的治學精神以及達到真實無妄境界的必由之路。因此,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審視與洞察,社會發展、科學昌明、思想進步,從來離不開學術科研力量與成就的滋養與推動。
大學是國家與社會發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科學研究的水平則又體現了大學的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是一所現代大學重要的標誌。因此,一個大學的學術氣氛,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引導著學校的科研狀態,而且滲透和浸潤著這個大學追求真理的精神信念。這正如英國教育思想家紐曼所言,大學是一切知識和科學、事實和原理、探索與發展、實驗與思索的高級力量,它態度自由中立,傳授普遍知識,描繪理智疆域,但決不屈服於任何一方。
大學的使命應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是學術和人才。因此,大學應成為理論創新、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在國家創新體系中應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上海政法學院是一所正在迅速興起的大學,學院注重內涵建設和綜合協調發展,現已有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語言學等學科專業。學院以“刻苦、求實、開拓、創新”為校訓。這既是學校辦學理念集中的體現,也是學術精神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