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華區服務治理大聯動

按照成華區“五大興區戰役”和推進“一升兩轉”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成華區服務治理“大聯動”需求,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化的技術和手段整合各個方面的資源,圍繞社會治安防控,打造聯通政府、效率政府這幾個重要的環節,建設了成華區區域治理“大聯動”信息平台這么一個綜合體。

項目背景,建設目標,小政府大社會,線上功能拓展,線下機制創新,“網上政府”在社區,建設成果,

項目背景

為了切實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和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提出的“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的總體戰略,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成華區2015年在社區格線管理服務6411系統的基礎上,率先基於‘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技術,啟動了區域服務治理‘大聯動’體系建設,在探索社會治理能力和體系現代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作為曾經成都工業發展的“老基地”、城市發展的“老城區”,成華區正處於社會轉型的加速期、社會問題的多發期,成華區以“聯動發現問題、聯動解決問題”為目標,通過研發一套信息系統、建設一個聯動調度指揮平台、打造一組專群隊伍、完善一套運行機制,構建平台聯動化、系統智慧型化、重大可視化、信息動態化、考核線上化的服務治理體系,形成了“系統功能更完善、運行機制更流暢、決策指揮更靈活、專群隊伍更緊密、研判預警更常態”的社會治理和服務新格局。
成華區服務治理大聯動

建設目標

小政府大社會

“網際網路+公共服務”新路徑:
成華區治理服務大聯動成華區治理服務大聯動
成華區以“大聯動”信息化建設為總推手,改革創新了一系列管理體制、服務機制,促進觀念和服務方式轉變,為構建“網際網路+公共服務”新模式奠定堅實基礎。
區級實行“大民生”體系改革,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推進政務服務垂直下沉到社區院落;街道實行“大科室”改革,完善各類服務設施布局,推進管理服務扁平運行;社區實現“兩委一站”改革,探索社區服務“中心化”,促進治理服務良性互動。
梳理“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明確教育、公共就醫、醫療衛生、社會救助、慈善救濟等48個領域政府購買服務事項,通過構建政府購買服務等機制來服務社區民眾,實現政府職能歸位。
實施合理的“權利讓渡”,充分發揮市場、社會組織的自我調節功能,構建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市民等“多元參與”複合共治新機制。目前,全區共培育發展各類社會組織1100餘家,比2013年增長60%以上,實現政府“大包大攬”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

線上功能拓展

“多讓數據網上走”打造“網上政府”
成華區整合區域基礎資料庫、區域服務治理大數據中心、電子政務雲計算平台等基礎數據,打造網上政府大資料庫,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全力推進“網上政府”建設。
成華區以“大聯動”體系建設為契機,加快了社會治理、政務服務、社會服務等“雲平台”綜合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大聯動”體系線下功能拓展,全力推進政府信息化建設從分散向集中轉變,從業務上網向數據開發轉變,構建以數據為中心的“網上政府”新架構,著力推進“政務服務個性化可定製”、“社區服務精細化可線上”、“社會服務專業化可選擇”,帶動政府整體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成華區打通了20多個部門、14個街道的業務數據通道,形成“公共服務大數據”,基本實現了基礎數據的整合和共享,為建設“網上政府”提供了基礎。“公共服務大數據”分為政務服務大數據、醫療健康服務大數據、社會保障服務大數據、教育文化大數據等,為推動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實現精細化、精準化服務,推動了“網上政府”和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線下機制創新

“少讓民眾路上跑”拓展社會大服務
成華區以建設“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為總攬,區域服務治理“大聯動”體系為支撐,不斷拓展“大聯動”線上功能、線下服務,打造“網上市民服務中心”、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化平台,研發“掌上政務”、公共服務APP等配套套用系統及智慧型終端。
目前,隨著“大聯動”大數據的開發套用,一個足不出戶、“移動”辦事,24小時“不打烊”的網際網路服務型政府正在建成;一套全新的政企服務新機制(B2G)、政社服務新機制(R2G)正在形成……
民眾上門變“服務上門”。“網上市民服務中心”推行網上預約、網下代辦、證照快遞等服務機制,初步實現民眾上門到“服務上門”的轉變。一是區級層面設立“網上市民服務中心”。該中心設定“網上辦事大廳”、“平安建設”等多個功能模組,同時與公民信息資料庫對接,切實“多讓數據網上走、少讓民眾路上跑”。二是街道層面設立“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化平台”。
該平台通過各類政務服務數據的沉澱,加快實現居民身份證辦事“一證通”和“一窗式服務、全區通辦”,切實做到“讓服務跑起來、糾紛降下來”。截至目前,600餘項政務事項可在“網上市民中心”預約申報、252項可線上辦理,初步實現了人性化、便捷化服務。
格線員變“服務員”。實行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站服務新模式,推動社區格線員轉變成“社區服務員”。試點格線“雙代服務”機制,即為職能部門代理事務、為民眾代辦事宜;推行格線員“彈性工作2小時”和錯時服務,建立延時值班和節假日預約、服務積分等制度。同時,建立自動打卡、電子巡更、動態績效考核機制,格線員每天的工作軌跡、工作量都會在系統中呈現,作為核發工資、績效的依據。
管理民眾變“服務民眾”。成華區還推進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站建設,形成了“一站多功能室”的服務平台體系,設立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警務室、社區綜治站、連心驛站、愛心家園、生命綠島、“430學校”“雛鷹周末基地”“聊吧”“社區課堂”等服務平台,發揮院落自治小組、各類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和“網際網路+”信息化平台的作用,將政務服務、志願服務、社會服務等各類服務送到社區家門口。

“網上政府”在社區

政務服務網上預約網下代辦
依託成華區基礎資料庫、電子政務雲計算平台,打造網上市民服務中心,企業和市民的投訴、意見通過網上受理、網上分解、限時辦結、網上回復,快速有效地解決了企業和民眾的訴求。
社區服務信息共享自動服務
隨著老齡社會的到來,對社區各類養老數據的收集、沉澱挖掘,將有利於養老設施的規劃建設,義工、社工、社區醫生等人員的配置,為政府購買服務、床位補貼等政策實施提供精準的參考借鑑。

建設成果

成華區堅持“信息共享、大數據挖掘、科學使用”的原則,按照“打造一部內部運行的信息整合套用後台的樞紐引擎;構築一個開放式信息化政民互動體系;開發一系列信息採集與共享的多層次移動終端”的建設思路,綜合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促進治理服務信息化、扁平化,實現資源從“離散”向“整體”提升。“大聯動”信息系統是以6411為基礎,以數據為支撐,以事件管理為主線,集市民矛盾調處、社會治安防控、市民公共服務、城市綜合管理、應急指揮調度等功能於一體的社會治理和服務綜合信息平台。目前已初步建成中央指揮系統、成華區基礎資料庫(區域服務治理大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平安建設、城市綜合管理等18個功能模組,目前形成了如下五大系統功能特點:
成華區服務治理大聯動成華區服務治理大聯動
建立“一本賬”,探索治理服務精細化。研發建立“數據橋樑”,打通公安、城管、環保、衛生、安監等25個部門和14個街道的信息通道,打造開放、兼容、共享的“成華區基礎資料庫”、區域服務治理大數據中心,為社會治理和服務提供數據支撐。
繪製“一幅圖”,探索決策分析具象化。繪製精準的2D、3D電子地圖,設定服務治理“欄目”視窗,將公安、城管等專業力量分布,格線員、紅袖套等群防群治資源等立體呈現,為指揮決策分析提供技術支撐。
整合“一號呼”,探索訴求受理規範化。將24個部門服務熱線和區長熱線進行全面整合,啟用統一的民生服務熱線“96966”,全天候、全時段受理投訴、諮詢、意見、建議等,進一步拓寬了民眾訴求的渠道。
最佳化“一扇窗”,探索公共服務人本化。啟用新建的區政務服務中心最佳化和再造政務服務流程,實現600餘項服務審批事項全程網上受理,實行網上預約、格線員代辦、證照快遞等方式,為法人和自然人提供便捷服務,同時加強公民服務信息沉澱,為人性化服務和精準化治理提供鮮活的動態數據。
開發“一指通”,探索服務管理便捷化。開發形成管理版、部門版、格線員版、民眾骨幹、公眾版“APP群”,搭建政民溝通新橋樑,進一步拓寬了發現問題的通道。
打造一套機制創新機制:聯動聯勤提質增效
堅持“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政法綜治組織協調、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和“提質增效”的原則,對原有的相關檔案和規定進行“解構重構”,新制定出台了“1+8+N”總計22個配套檔案,確保聯動聯勤新機制建設,促進服務治理科學化、精細化,實現“分散”向“聯動”提升。目前,成華區構建起了“指揮協調大統籌、管理資源大整合、綜治維穩大巡防、基層糾紛大調解、社會服務大集中、行政執法大協同”六大工作機制,形成了“大聯動”中心與區公安指揮中心互動和警務分流模式,為實現聯動聯勤提供了機制保障。
指揮協調“大統籌”。大聯動指揮中心對全區情況進行統一協調、統一指揮、統一調度,接入視頻、音頻、GPS等信號,整合24個部門系統,為研判分析和決策指揮提供支撐,構建大聯動中心與公安指揮中心決策指揮更靈活的運作機制。
管理資源“大整合”。大聯動體系對線上載體和線下四級體系蒐集信息的整合,對公安民警、綜治巡防、應急維穩等力量的整合,對街道、部門、社區職能的梳理整合,實現資源集中、力量集中,構建運行更高效快捷的管理機制。
綜治維穩“大巡防”。建設社會面、城鄉社區、治安重點、單位內部、信息網路、科技等防控網,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交叉互補、無縫銜接的專群隊伍更緊密防控運作機制。
管理執法“大聯動”。清理執法事項,明確責任主體,規範執法流程,建立領導牽頭會辦機制,解決疑點、難點、熱點問題,構建應處置盡處置,應聯動盡聯動、扁平化執法的運行更流暢的聯動機制。
基層糾紛“大調解”。堅持“三不出、四提高、五下降、六增強”聯調聯解目標,完善“三平台、五中心”工作平台建設,深化聖燈華林社區“網際網路+三調聯動”模式,構建人民調解進院落(連心驛站、壩壩法庭)、行政調解進格線、司法調解進社區的“三調聯動”機制。
社會服務“大集中”。對線上的網站、手機APP、簡訊、微信、微博等載體和線下的四級服務治理體系進行融合創新,構建“網際網路+民生服務”的模式,實現民生訴求、民生事項、民生服務的全受理、全程跟蹤和督辦,構建“公共服務一窗式、社會服務一線式、購買服務一網式”互動機制。
最佳化一組力量多元參與複合共治
按照“聯動發現問題、聯動解決問題”的總體思路,系統推進社會治安“系統防控、綜合整治、源頭防範、依法治理、固本強基”五項工程,加強“多網合一、多方聯動、多元參與”機制建設,構建“三級平台四級網路和六級力量”多元共治格局。區層級設立“成華區服務治理大聯動中心”,作為常設的正局級機構,發揮樞紐作用,推進資源力量整合;街道層級設“大聯動”分中心,以及綜治、社建、社管等科室合署辦公;社區層級設立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站,承擔政府各類服務管理延伸事項,推行民警帶領格線員的“1+N”工作模式;格線層級構建三級力量,一級格線員1600餘人,建立一級帶領二三級格線員的1+N模式;二級格線員2900餘人,依託連心驛站、鄰里互助社等院落小社團開展自治、服務;三級格線員17000餘人,開展“靈通發現、糾紛調處”等工作。與此同時,成華區率先成立區自治組織促進會,探索構建“區自治組織促進會—街道自治組織聯合會—社區自治組織協會-社區居委會-院落(樓棟)社團”自治體系,打造全域覆蓋的“微自治、大參與”治理服務新生力量。
“大聯動”在社區
怡福社區、關家社區等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以及眾多社區以“大聯動”為基礎的套用系統,實現了二維碼、APP、網頁等流動人口主動申報服務,還實現了社區管理服務動態化、人性化。信息化引領、服務提升。新鴻社區“鄰里守望”自治系統通過建立線上積分、購買服務獎勵機制、重大問題發現報告專項獎勵機制,強化流動人口就業、入學、社保等配套服務措施,提升數據的動態鮮活性。定製管理、線上服務。龍潭水鄉茗居研發“家空間”門禁系統通過手機自帶NFC功能、短距離射頻貼卡,對在住人口進行自動分類(流動人口、特殊人員等)服務管理,實現“動態、定向、定製”服務管理,還可對異常人員信息進行預警管理服務。自治治理、自主服務。“關家大院”社區安防自治系統將自治、法治、共治有機結合,自主開發“關家大院社區安防治理系統”,完善物業管理收費機制,清潔費收取率從原來的83%提升到98%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