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平價理論

成本平價理論

霍塔克(Houthakker)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成本平價理論,他的基本論點是:以成本之比來說明匯率決定,既可以更好地體現價格長期變動趨勢,又可以把利潤因素排除在外。而在成本中,他將勞動成本作為基礎,通過勞動成本之比估算兩國的競爭能力,從而決定匯率。奧費塞在70年代又在此基礎上作了進一步的表述,這就是首先從生產要素中抽象出勞動,再從勞動成本中抽象出工資,於是就通過兩國工資率生產率之比來說明決定匯率的真正因素。如果一個國家的工資率相對外國而言較高,且該國又沒有相應地提高生產率,那么,為保持長期的國際收支平衡,該國就應該降低貨幣匯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本平價理論
  • 類型:經濟術語
成本平價理論與購買力平價理論的比較
卡塞爾的購買力平價理論的絕對平價和相對平價都是一種價格之比,這種價格之比被認為是難以準確度量的,因為一方面國內價格會影響匯率,另一方面匯率也會影響國內物價。而且,價格中包括利潤,利潤不僅本身易於變動,還會帶動價格變動,所以不排除利潤變動的影響也是不夠的。成本平價理論正是針對購買力平價理論的不足而被提出的。
顯然,成本平價理論比價格平價理論有不小的進步,但是成本平價理論仍然受到批評。這些批評意見可以歸結為兩點:
第一,難以正確確定成本水平。在眾多的行業企業中,很難選擇哪個行業或企業的成本代表一國總成本水平。而且,成本也易變動,它至少要隨規模和產量的變化而變化,這就給成本水平的比較帶來困難。
第二,難以正確判斷勞動成本對匯率的影響。因為勞動成本與匯率的關係是雙向的,即勞動成本變動,如成本平價理論所說,可能引起匯率變動;而匯率變動又可能引起成本平價理論所忽略的勞動成本的變動。因此,成本平價理論沒法確切說明是勞動成本對匯率的影響,還是匯率變動對勞動成本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