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愛新覺羅·永瑆生於乾隆十七年二月初七,生母
淑嘉皇貴妃金氏(時為嘉貴妃)。永瑆幼年工書,清高宗愛之,每幸其府第。永瑆
嫡福晉富察氏是大學士
傅恆之女,永瑆嫡母孝賢皇后侄。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封和碩成親王,封號“成”滿語為“mutengge”,意為“有能力的”、“有才華的”。乾隆六十年分府出宮,府邸在後海北岸龍華寺之西,原為大學士明珠宅邸。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初七日,乾隆帝還曾經臨幸這座府邸。不過到了光緒年間,這座府邸被轉賜與醇賢親王
奕譞。而當時成王府的大宗毓橚,則移居到西直門內半壁街府邸。
嘉慶四年正月,命在
軍機處行走,總理戶部三庫。故事,親王無領軍機者,領軍機自永瑆始。二月,儀親王
永璇罷總理吏部,並命永瑆俟軍務奏銷事畢,不必總理戶部。七月,永瑆辭總理戶部三庫,允之。八月,編修
洪亮吉上書永瑆,譏切朝政,永瑆上聞,上治亮吉罪,語在《洪亮吉傳》。十月,上諭曰:“自設軍機處,無諸王行走。因軍務較繁,暫令永瑆入直,究與國家定製未符。罷軍機處行走。”永瑆嘗聞康熙中
內監言其師少時及見
董其昌以前三指握管懸腕作書,永瑆廣其說,作撥鐙法,推論書旨,深得古人用筆之意。上命書
裕陵聖德神功碑,並令自擇書跡刻為詒晉齋帖,以手詔為序。刻成,頒賞臣工。
十八年,林清之變起,永瑆在
紫禁城內督捕,上嘉其勤勞,免一切處分及未完罰俸。二十四年正月,加其子
不入八分輔國公綿懃郡王銜。五月,祭
地壇,終獻時,贊引誤,永瑆依以行禮。上以永瑆年老多病,罷一切差使,不必在內廷行走,於邸第閉門思過,罰親王半俸十年。綿懃亦罷
內大臣,居家侍父。二十五年六月,綿懃卒,贈郡王。有司請謚,以非例斥之,著為令。仁宗崩,有旨免迎謁,語見儀親王傳。十月,命曾孫載銳襲貝勒。道光二年十月,上還自行在,永瑆進食品十六器,以非例卻之。三年三月,薨,年七十二,道光帝命大阿哥前往賜奠,賞給陀羅經被,內庫銀五千兩治喪,謚曰哲。載銳襲封郡王。綿懃及載銳父奕綬並追封如其爵。四月十一日,
道光帝臨第賜奠。二十四日,宣宗再臨次臨第賜奠。
鹹豐九年,薨,謚曰恭。子愛新覺羅·溥莊,襲貝勒,加郡王銜。
書法家
對其書法的評價,有
楊翰《息柯雜著》謂:“王得窺內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故書法大備如是,大抵皆從
帖中問津,未深究古碑耳。”(清)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謂:“永瑆幼時握筆,即波磔成文,少年工趙文敏,又嘗見康熙時
內監。言其師少時猶及見
董文敏用筆。惟以前三指握管,懸腕書之,故
王廣推其語,作撥燈法。”又說:“永瑆名重一時,
士大夫得片紙隻字,重若珍寶。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澍)下,一人而已。”《息柯雜著》又謂:“詒晉齋書,素未究心,但知其從
趙承旨上溯歐陽率更,雖偶涉諸家,終不離兩家宗旨。集卷隨手雜臨,竟有脫盡町畦,不似本家筆意者。篆、隸亦有法度,蓋書非一時,臨非一家,不甚經意,而精神所寄,一一渾足,此無意勝於有意也。”
善收藏。著有《詒晉齋詩文集》及《續集》、《隨筆》、《倉龍集》等。《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一有傳。永瑆作為皇族,其書法的成就也得益於眼界寬、收藏廣。
藏書
乾隆間封為成親王,諡號哲。嘉慶間任軍機處行走,總辦理戶部三庫。精於書法、善纂、隸體,曾書寫裕陵聖得神功碑,作《撥鐙法》,論述懸腕作書之法。富於藏書,因家藏有陸機真跡《平復帖》,遂名其藏書處為“詒晉齋”,另有“看雲閣”、“聽雨屋”,所藏多宋元舊刻秘籍,宋元代的書畫,為一時之冠。藏書以經、史、子、集編次為目。曾題詩有“錦軸牙籤富自誇,深居也說積書家。空巢未肯從東野,拈買猶須嘆浣花”。藏書印有“皇十一子詒晉齋印記”、“皇子永瑆之印”、“成親王”、“校理秘文”、“皇十一子永瑆鑑賞古書真跡珍藏之印”、“詒晉齋印”、“皇十一子”等。刊刻有《詒晉齋法書》。著有《詒晉齋詩文集》、《詒晉齋隨筆》、《倉龍集》、《聽雨屋集》等。
家族成員
嫡福晉富察氏,大學士傅恆之女,孝賢純皇后侄女。嘉慶十七年(1812)卒。
長子愛新覺羅綿懃,襲
親王爵。(奕綬、奕綸、奕維、奕繁、奕繩、奕繻、奕綽、奕編、奕綍等)
三子愛新覺羅綿聰,追封不入八分輔國公。(奕繡等)
四子愛新覺羅
綿偲,過繼十二阿哥
永璂,襲其貝勒爵。(奕縉、奕絟、奕繕等)
五子愛新覺羅綿恪,早夭。
六子 早夭,未取名。
個人作品
《詒晉齋書》,共五卷。嘉慶九年(1804 )奉聖旨摹勒,長沙陳伯玉、元和袁治刻。此帖專刻永瑆一人之書。首卷為御製文四種。後四卷以臨古為主,共十九種。此刻因摹勒出自名手,永瑆亦摹古功深,故頗為可觀。
《壽石齋藏帖》,四卷。嘉慶十年(1805 )
崑山孫銓撰集,
陳景川刻。孫氏曾匯刻清代七十四家書,亦名《壽石齋藏帖》,本文所指藏帖則專刻其所藏永瑆一人之書,共六十餘則。
《詒晉齋巾箱帖》,十六卷,嘉慶十二年(1807 )金匱
錢泳摹勒四卷,名“巾箱帖”;嘉慶十六年( 1811 )增刻四卷,名“集錦帖”;嘉慶十七年(1812 )續增刻“藏帖”及“藏真帖”各四卷,後三種皆元和袁治摹勒。以其均為小冊,故統謂“巾箱帖”,皆永瑆書。除“集錦帖”十四種臨古、自書各半外,其它皆以臨古為主。
《詒晉齋巾箱續帖》,四卷,嘉慶十三年(1808 ),共刻永瑆書十七種,臨古與自書各半。
平江貝墉摹勒。
《話雨樓法帖》,八卷,嘉慶二十三年(1818 )
華陽卓秉怡撰集,金陵周玉堂等摹勒。此帖八十一種,皆永瑆書,臨古、自書各半。此刻出自雙鉤,故精美在諸刻之上。
《快霽樓法帖》,四卷,嘉慶二十三年(1818 )華陽卓秉怡摹勒,皆永瑆書,共十八種,卷帙雖少,精美不讓前帖。
《詒晉齋法書》,十六卷,嘉慶二十四年(1819 )金匱錢泳摹勒,共刻永瑆書六十二種。臨古與自書各半。永瑆以書名於時,錢泳又工於摹勒,故此帖刻成後,海內風行,翻版者眾。
另《搶沖齋石刻》,嘉慶二十五年(1820 ),共十二卷,以
趙孟頫、董其昌二家墨跡為主,後二卷為
成親王永瑆所書。《雍睦堂法書帖》中也有成親王法書冊。
《
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中收入成親王永瑆的楷書作品《臨
歐陽詢楷書軸》,十二行共二百四十六字,今藏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刊於《文物 ·書法叢刊》。評者謂其雖是臨歐陽詢,實“貌合神離”,因摻入了趙孟頫的娟秀與俊逸,更顯得“溫文爾雅,循規蹈矩。”其《楷書立軸》,四行共七十五字,刊於日本《明清書道圖說》。評者謂此書堪為
成親王的楷書代表作,尤能得歐陽詢法,“筆力遒勁瘦硬,出規入矩,灑落超然,筆墨蘊籍”,“筆致流麗,書體典雅,古韻濃郁,又有新意,功力深刻。”《中國書法今鑒·碑帖印譜》中收入了成親王小楷《群仙賦》, 1971年台灣文化圖書公司出版。《成親王臨化度寺碑墨跡》,1916年刻。收入《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的永瑆行書作品有《題畫菊扇面詩軸》,為七言律詩,五行共五十九字,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評者謂其:“清疏靈秀”,章法上體現了“行楷間出的節奏”。其中的楷法“筆畫瘦硬挺峭,行距疏朗,終不離歐陽詢和趙孟頫的影響。”《秋日坐雨得友人書詩軸》,為五言詩一首,五行共六十二字,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評者謂此書章法仍體現著行楷相間的風格,“出現二、三個正楷字後,接著三、五個行書字,加之墨色的協調,行款的齊整、疏朗,給人以靈秀、溫潤的美感。”《中國書法鑑賞大辭典》還收入了其行書《贈張良臣詩軸》,為七言絕句一首,四行共二十八字,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刊於日本《中國書道全集》。
另外,1971年台灣文化圖書公司出版了《成親王書歸去來辭》,1986年巴蜀書社出版了《成親王書竹枝詞》。《近代碑帖大觀》還收入了《
成親王書多心經》,《楹聯墨跡大觀》收入了成親王的《楷書七言聯》“青李來禽書旨邃,荔枝盧橘賦才多”。
影視形象
年份 | 影視版本 | 演員 |
---|
2003 | | |
2005 | | |
2007 | 《嘉慶皇帝》 | 李東霖 |
2011 | | |
2017 | | |
201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