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光學導論》是2008年11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廖延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像光學導論
- 作 者:廖延彪
- ISBN:9787302178903
-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 廖延彪 編:
內容簡介
光學成像技術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內容之一,套用領域愈來愈廣。《成像光學導論》基於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現狀,對成像光學的基本原理作了較全面的介紹。《成像光學導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幾何光學成像;光纖成像;衍射成像;掃描成像;遙感成像;高速攝影;軟X射線和極紫外光顯微成像;計算機層析成像;近場光學成像;綜合孔徑成像;編碼孔成像;圖像處理;圖像的接收、記錄和顯示。《成像光學導論》是一本較全面地介紹光學成像的書籍。
《成像光學導論》選材廣泛,既全面反映了現代光學成像的最新發展,又有一定深度。《成像光學導論》可作為高校物理電子和光電子、光學、光學儀器等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光學成像發展簡史
1.1.1 古典光學成像
1.1.2 衍射成像
1.1.3 近場光學成像
1.2 光學成像的基本性質
1.3 光學成像的套用
1.3.1 信息技術和遠距離通信中的光學成像
1.3.2 保健、醫療與牛命科學中的光學成像
1.3.3 光學感測、照明和能源
1.3.4 工業製造中的光學成像技術
1.4 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
第2章 圖像的接收、記錄和顯示
2.1 概述
2.2 眼睛的結構和光學成像性質
2.2.1 眼睛的結構
2.2.2 眼睛的光學性質
2.3 眼的視覺物性
2.3.1 光覺閾值和光的辨別閥值
2.3.2 視覺的空間特性
2.3.3 視覺的時間特性
2.3.4 視覺的對比特性
2.3.5 視覺的照度適應
2.3.6 色覺特質
2.4 照相乳膠
2.4.1 底片的感光特性
2.4.2 鹵化銀乳膠的特性
2.5 成像的光電探測與顯示
2.5.1 概述
2.5.2 陰極射線管顯示
2.5.3 電致發光顯示
2.5.4 液晶顯示
2.5.5 雷射顯示
2.5.6 投影顯示
2.6 彩色圖像的接收、顯示
2.6.1 色度學
2.6.2 混色原理
2.6.3 色的表示方法
2.7 小結
問題
第3章 幾何光學成像
3.1 概述
3.2 幾何光學基本定律
3.2.1 幾何光學適應範圍
3.2.2 光線傳播定律
3.2.3 成像的基本概念
3.2.4 共軸球面光學系統的成像性質
3.3 單折射球面的近軸區成像
3.4 透鏡成像系統
3.4.1 理想光學系統的基本特徵
3.4.2 理想光學系統的物像關係
3.4.3 透鏡
3.5 球面反射鏡
3.6 平面稜鏡系統
3.6.1 平面折射成像
3.6.2 反射稜鏡
3.6.3 折射稜鏡和光楔
3.7 光學系統中的光束限制
3.7.1 概述
3.7.2 孔徑光闌、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3.7.3 視場光闌、入射窗和出射窗
3.8 像差概述
3.8.1 軸上點的球差
3.8.2 彗差
3.8.3 像散和場曲
3.8.4 畸變
3.8.5 色差
3.9 光學儀器的基本原理
3.9.1 最微鏡
3.9.2 望遠鏡
3.10 小結
問題
第4章 光纖成像
4.1 概述
4.2 光纖傳像束
4.3 變折射率光纖(棒)的成像理論
4.3.1 折射率分布
4.3.2 光纖(棒)中光線的軌跡
4.3.3 成像特性
4.4 折射率光纖(棒)的像差
4.5 變折射率光纖(棒)的製造
4.6 變折射率光纖(棒)的套用
4.6.1 光纖(棒)用作準直物鏡
4.6.2 光纖棒用作成像物鏡在複印機中的套用
4.7 小結
問題
第5章 衍射成像
5.1 概述
5.2 衍射的基本理論
5.2.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5.2.2 夫琅和菲衍射和菲涅耳衍射
5.3 夫琅和菲衍射
5.3.1 夫琅和菲單縫衍射
5.3.2 夫琅和菲圓孔衍射
5.4 夫琅和菲多縫衍射
5.4.1 雙縫的干涉和衍射
5.4.2 多縫的干涉和衍射
5.5 平面衍射光柵
5.5.1 光柵簡介
5.5.2 光柵方程
5.5.3 光柵的主要性能
5.6 菲涅耳衍射
5.6.1 圓孔衍射
5.6.2 波帶片
5.7 波前再現成像(全息術)
5.7.1 概述
5.7.2 全息原理
5.7.3 物像關係
5.7.4 體積全息圖
5.7.5 傅立葉變換全息圖
5.7.6 全息術套用
5.7.7 光纖在全息記錄系統中的套用
5.8 傅立葉光學
5.8.1 概述
5.8.2 薄透鏡的傅立葉變換性質
5.8.3 光學傅立葉變換
5.9 二元光學
5.9.1 概述
5.9.2 二元光學的特點
5.9.3 二元光學器件的製作
5.9.4 二元光學的套用
5.9.5 菲涅耳透鏡陣列
5.9.6 產生超解析度的異型菲涅耳透鏡
5.10 小結
問題
第6章 掃描成像
第7章 遙感成像
第8章 高速攝影
第9章 軟X射線和極紫外光顯微成像
第10章 計算機層析成像技術
第11章 近場光學成像
第12章 綜合孔徑成像
第13章 編碼孔成像
第14章 圖像處理
參考文獻
1.1 光學成像發展簡史
1.1.1 古典光學成像
1.1.2 衍射成像
1.1.3 近場光學成像
1.2 光學成像的基本性質
1.3 光學成像的套用
1.3.1 信息技術和遠距離通信中的光學成像
1.3.2 保健、醫療與牛命科學中的光學成像
1.3.3 光學感測、照明和能源
1.3.4 工業製造中的光學成像技術
1.4 光學成像技術的發展
第2章 圖像的接收、記錄和顯示
2.1 概述
2.2 眼睛的結構和光學成像性質
2.2.1 眼睛的結構
2.2.2 眼睛的光學性質
2.3 眼的視覺物性
2.3.1 光覺閾值和光的辨別閥值
2.3.2 視覺的空間特性
2.3.3 視覺的時間特性
2.3.4 視覺的對比特性
2.3.5 視覺的照度適應
2.3.6 色覺特質
2.4 照相乳膠
2.4.1 底片的感光特性
2.4.2 鹵化銀乳膠的特性
2.5 成像的光電探測與顯示
2.5.1 概述
2.5.2 陰極射線管顯示
2.5.3 電致發光顯示
2.5.4 液晶顯示
2.5.5 雷射顯示
2.5.6 投影顯示
2.6 彩色圖像的接收、顯示
2.6.1 色度學
2.6.2 混色原理
2.6.3 色的表示方法
2.7 小結
問題
第3章 幾何光學成像
3.1 概述
3.2 幾何光學基本定律
3.2.1 幾何光學適應範圍
3.2.2 光線傳播定律
3.2.3 成像的基本概念
3.2.4 共軸球面光學系統的成像性質
3.3 單折射球面的近軸區成像
3.4 透鏡成像系統
3.4.1 理想光學系統的基本特徵
3.4.2 理想光學系統的物像關係
3.4.3 透鏡
3.5 球面反射鏡
3.6 平面稜鏡系統
3.6.1 平面折射成像
3.6.2 反射稜鏡
3.6.3 折射稜鏡和光楔
3.7 光學系統中的光束限制
3.7.1 概述
3.7.2 孔徑光闌、入射光瞳和出射光瞳
3.7.3 視場光闌、入射窗和出射窗
3.8 像差概述
3.8.1 軸上點的球差
3.8.2 彗差
3.8.3 像散和場曲
3.8.4 畸變
3.8.5 色差
3.9 光學儀器的基本原理
3.9.1 最微鏡
3.9.2 望遠鏡
3.10 小結
問題
第4章 光纖成像
4.1 概述
4.2 光纖傳像束
4.3 變折射率光纖(棒)的成像理論
4.3.1 折射率分布
4.3.2 光纖(棒)中光線的軌跡
4.3.3 成像特性
4.4 折射率光纖(棒)的像差
4.5 變折射率光纖(棒)的製造
4.6 變折射率光纖(棒)的套用
4.6.1 光纖(棒)用作準直物鏡
4.6.2 光纖棒用作成像物鏡在複印機中的套用
4.7 小結
問題
第5章 衍射成像
5.1 概述
5.2 衍射的基本理論
5.2.1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5.2.2 夫琅和菲衍射和菲涅耳衍射
5.3 夫琅和菲衍射
5.3.1 夫琅和菲單縫衍射
5.3.2 夫琅和菲圓孔衍射
5.4 夫琅和菲多縫衍射
5.4.1 雙縫的干涉和衍射
5.4.2 多縫的干涉和衍射
5.5 平面衍射光柵
5.5.1 光柵簡介
5.5.2 光柵方程
5.5.3 光柵的主要性能
5.6 菲涅耳衍射
5.6.1 圓孔衍射
5.6.2 波帶片
5.7 波前再現成像(全息術)
5.7.1 概述
5.7.2 全息原理
5.7.3 物像關係
5.7.4 體積全息圖
5.7.5 傅立葉變換全息圖
5.7.6 全息術套用
5.7.7 光纖在全息記錄系統中的套用
5.8 傅立葉光學
5.8.1 概述
5.8.2 薄透鏡的傅立葉變換性質
5.8.3 光學傅立葉變換
5.9 二元光學
5.9.1 概述
5.9.2 二元光學的特點
5.9.3 二元光學器件的製作
5.9.4 二元光學的套用
5.9.5 菲涅耳透鏡陣列
5.9.6 產生超解析度的異型菲涅耳透鏡
5.10 小結
問題
第6章 掃描成像
第7章 遙感成像
第8章 高速攝影
第9章 軟X射線和極紫外光顯微成像
第10章 計算機層析成像技術
第11章 近場光學成像
第12章 綜合孔徑成像
第13章 編碼孔成像
第14章 圖像處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