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臍部的腹外疝統稱為臍疝,根據疝的形態可分為臍正中疝和臍旁疝,根據發病年齡可分為嬰兒臍疝和成人臍疝。成人臍疝除了極少數是嬰兒臍疝的持續和復發外,通常都是後天獲得性的,多發生在中年以後,以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為1︰3)。嬰兒臍疝均為臍正中疝,成人臍疝則以臍旁疝為主,其發病率也遠低於嬰兒臍疝。成人臍疝均不能自愈,易發生嵌頓或絞窄,須儘早手術治療。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Umbilical Hernia
- 英文別名: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多發群體:中年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臍部
- 常見病因:腹內壓增高、腹壁過度牽拉引起
- 常見症狀:疝囊部疼痛不適,上腹部隱痛;發生嵌頓表現為局部疼痛、腹部絞痛、嘔吐,不及時手術將腸壞死、腸穿孔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腹內壓增高和腹壁過度牽拉是成人臍疝發生的主要病因。臍孔是腹壁最薄、層次最單一的位置,由臍帶脫落、臍環閉合後形成的類似瘢痕組織。嬰兒臍疝基本為先天性,主要是由於出生後臍環沒有及時閉合所導致。而成人臍疝多為臍環閉鎖後,閉鎖的臍環及周圍的瘢痕組織受到持續的腹內壓增高和腹壁過度牽拉,臍孔不能抵擋而形成局部缺損並逐漸擴大,最終腹腔內大網膜和腸管等通過缺損向體表突出,即形成成人臍疝。女性腹壁強度相對男性低,同時容易有妊娠導致腹壁過度牽張的情況,肥胖者腹內壓相對較高,因此成年女性有多次妊娠或懷孕時子宮體積過大以及肥胖者,到了中年,臍疝的發病率相對較高,初發年齡多在35~50歲之間。此外如肝硬化失代償期有大量腹水的患者,存在腹內壓的持續增高,臍疝亦十分常見。
臨床表現
臍孔出現腫物,早期平臥後內容物多可回納,但臍疝內脫出的大網膜容易與疝囊疝環形成粘連,因此許多患者發病一段時間後腫物就不會完全消失了。由於進入疝囊粘連的大網膜乃至腸管被牽拉的緣故,部分患者有諸如疝囊部的疼痛不適或上腹部的隱痛症狀。由於構成成人臍疝疝環周圍的筋膜環相對堅固銳利,因此臍疝發生嵌頓和絞窄的機會較多,一旦出現嵌頓機會出現局部疼痛、腹部絞痛、嘔吐等腸梗阻症狀,腸管嵌頓者如此時再不及時手術將發生腸壞死、腸穿孔和急性腹膜炎,最終可以導致患者死亡。
檢查
典型體徵為臍孔處出現大小有變化的包塊,早期患者平臥時可消失,但站立或用力時又可出現;但不能完全回納者臨床遠較腹股溝疝多見。B超和CT等影像學檢查可作為輔助診斷的措施。
診斷
簡單而典型的臍疝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以及仔細的體格檢查就可明確診斷。體格檢查時可以發現包塊是在臍旁或臍正中脫出。該包塊常較難或者不能完全還納,咳嗽時包塊內有衝擊感,通過觸診大多可以鑑別出疝的內容物是大網膜還是腸管。但對於症狀不典型以及肥胖患者,還需進行相關的影像學檢查來輔助診斷,如超聲和CT等,對於缺損大小和內容物的判斷都有很大幫助。
治療
成人臍疝一旦出現,如不經治療,非但無自愈機會,且將繼續增大;即使起初是可復性的,以後由於內容物的粘連,也會逐漸變成不可恢復,甚至發生嵌頓乃至絞窄,故成人臍疝必須儘早治療,手術是惟一有效的治癒方式。
非手術治療主要是套用疝帶,但是疝帶並不能治癒成人臍疝,且套用疝帶後常使皮膚擦傷,增加疝囊內外的粘連,使今後手術時的分離更為困難,因此疝帶只對於臍疝較小,無難復或嵌頓現象,而手術又有禁忌時,方可採用。
手術治療是絕大多數成人臍疝患者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多為擇期手術,對於發生嵌頓和絞窄的患者必須進行急診手術方能治癒。較小的臍疝可以通過局部組織縫合的方法,如Mayo摺疊術式,臍疝較大或有腹內壓增高因素的患者應採用補片修補。開放手術或腹腔鏡手術都可以進行臍疝的補片修補手術,手術療效較組織修補更確切、術後疼痛也更輕微。對於有肝硬化腹水之類具有持續腹內壓增高因素的患者,在手術前後都需要儘可能緩解和控制腹內壓增高的因素。早期的開放臍疝手術多切除臍孔,目前的手術方式基本能保留臍孔,不會對患者外觀和心理造成不利影響。
預防
成人臍疝的預防主要是避免和控制長期導致腹內壓增高以及腹壁過度牽張的各種因素,比如適度的腹肌鍛鍊、減肥,避免巨大兒、多胞胎等子宮過大腹壁過度牽拉等,對於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應積極治療,控制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