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卒傷春》是唐代詩人於濆的一首五言詩。全詩深刻地展示了晚唐人民對於凡庸邊將的怨恨,對於無休止的戰爭的厭惡。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戍卒傷春
連年戍邊塞,過卻芳菲節。
東風氣力盡,不減陰山雪。
蕭條柳一株,南枝葉微發。
為帶故鄉情,依依藉攀折。
晚風吹磧沙,夜淚啼鄉月。
凌煙閣上人,未必皆忠烈。
作品鑑賞
《戍卒傷春》這首詩開頭寫的是長期戍守邊塞的士卒,在春天到來的時候,萌生思鄉的情感。後面又用了六句詩來繼續渲染邊塞士兵的淒涼心境和對溫暖、對故鄉、對和平的熱切嚮往。“蕭條”以下六句意謂人從南來,此柳枝亦向南,似有同鄉的情誼,因此,柳枝亦帶有依依的感情,給予人攀折枝條以寄離情。而到了夜晚,晚風中含著無數的沙塵,看著與故鄉同樣的明月,思鄉之情再也抑制不住,於是“夜淚啼鄉月”。末兩句對那些以無數士卒的生命換取自己的功業的將軍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有了這些鋪墊,當讀到“凌煙閣上人,未必皆忠烈”時,對作者怨憤之情就會有深切的體會。這首詩寫的是經過無數場殘酷戰爭,士兵有一身的傷痕——“赤肉痛金瘡”,而那些將領卻成了衛霍那樣的大功臣。
作者簡介
於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