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雷島

戈雷島

戈雷島是由隆起的玄武岩形成的山丘瀕臨塞內加爾海岸,面向達喀爾,位於塞內加爾維德角半島正南,是歐洲人在西非最早開拓的殖民點之一。為了更好地保護戈雷島的歷史文物,聯合國1978年宣布它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戈雷島
  • 外文名:Island of Gorée
  • 其他譯名:格雷島
  • 面積:約0.182平方千米
  • 人口:1056人(2005年)
  • 所屬地區:塞內加爾達喀爾市
戈雷島介紹,歷史,保護,風土人情,歷史意義,影響評價,

戈雷島介紹

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東南方3公里,有一個南北長900米、東西寬300米的小島,這就是蜚聲世界的旅遊小島——戈雷島。由黑色玄武岩熔流凝固而成的戈雷島,像一顆黑珍珠鑲嵌在藍色的海面上。它的南端有一塊築有堡壘的平台,北端則由一炮台(埃斯特雷要塞)扼首。島上有一小碼頭供來往達喀爾的小艇停靠,在沙土路面的街道兩旁,紅赭石色破舊的住房比肩而立。從新石器時代起,非洲人就經常光顧小島,島上發現的玄武岩工具與曼努埃爾角和馬德拉群島上發現的玄武岩工具相同。 1444年,葡萄牙人迪尼斯·迪亞斯到達該島,這塊非洲領土與歐洲首次建立了聯繫。戈雷島成為漁夫的天下。戈雷島的第一個名字取自1481年在此建立教堂的葡萄牙人菲亞德帕爾馬,不過他從未將該島占為己有。15世紀中葉戈雷島被葡萄牙占領。
美麗的戈雷島美麗的戈雷島
這個火山島的優越地理位置為歐洲人進入非洲提供了便利:它是奴隸船的理想交接站,躲避內陸襲擊的理想停留地,島上還有一眼清泉。直到1580年被西班牙搶走之前,戈雷島一直被葡萄牙占有。 沒過多久,荷蘭促使戈雷島擺脫西班牙的監護,接管了這塊本屬於葡萄牙的非洲領地。1627年,荷蘭首先在該島建立永久居民區。取消了小島的原有名稱,改稱戈雷島(戈雷港)。

歷史

荷蘭人修建了兩座要塞:奧蘭治要塞建於城中,拿騷要塞建在山坡上。50年後,法國占領戈雷島,直至塞內加爾獨立。其間有30年的時間,戈雷島被英國占領(1693年,1779~1783年,1800~1817年)。1677年,經過激烈的海戰,法軍元帥讓·德斯特雷從荷蘭手中搶走了戈雷島,兩座要塞被毀。重建後更名為聖米歇爾要塞(以前的奧蘭治要塞)和聖佛郎西斯要塞(以前的拿騷要塞)。1693年,甘比亞的一名英國官員破壞了要塞並占領了戈雷島,但只過了6個月,法軍反攻重占該島。66年後,即1758年,戈雷島重新落入英國之手。5年後根據1763年巴黎和約,戈雷島歸還法國。 1779年,首次發生黃熱病,根據政府命令,戈雷島上的要塞被夷為平地,改作單一貿易貨棧,居民疏散到蓋亞那和聖路易斯。這樣,英國人不費吹灰之力重占戈雷島。直到1783年才按照梵爾賽條約歸還法國。戈雷島的大部分房屋建於18世紀下半葉。其中有建於1756年的婦產醫院(凱蒂·路易特夫人曾住在這裡)、威廉·蓬蒂學院(1770年商人拉法耶特所建)、維多利亞-阿爾比斯劇院(1771年建),遭到破壞後改建成露天劇場(1777年以瑪麗·羅西尼奧爾名義修建),還有1782年修建的長老會修道院。舍瓦利耶·德·布夫萊爾就任塞內加爾總督後(1785~1787年),島上修建了其它建築,其中有著名的奴隸屋(1786年)。18世紀,島上幾乎所有地方蓋滿了住宅和商業房屋,以及帶屋頂的通道。 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1794年國會廢除了給戈雷島帶來財富的奴隸貿易,但1803年,拿破崙又重新批准。1800~1817年,戈雷島最後一次被英國占領。英國人禁止奴隸貿易,然而戈雷島卻利用甘比亞和大英帝國間的非法奴隸走私,獲得經濟飛速發展。戈雷島一直是奴隸販運的集散地,直到1807年英國政府廢除奴隸貿易。戈雷島在舊制度時期,莫拉托時期,特別是錫格那爾時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戈雷島戈雷島

保護

自十五至十九世紀,相繼被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占領,是非洲海岸最大的奴隸貿易中心。島上隱陋的奴隸居住區和裝飾華麗的奴隸貿易場所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戈雷島的建築極具特色。今天,戈雷島既是人類發掘研究的考古遺址,也是旅遊勝地和自然保護區。

風土人情

整個17和18世紀,商人、官員和軍人不允許攜帶配偶前往塞內加爾。這個禁令幫助了非洲婦女與之私通。起先私通行為秘密進行,後來通過塞內加爾傳統結婚儀式公開進行。錫格納爾時期私生孩子有權取得父親姓名。這一權力是形成莫拉托社會和大多數半特殊階層家庭的主要資本。1787年,戈雷島醫院院長普萊朗如此描述錫格納爾們(取自葡萄牙語Senhora,即夫人),也就是歐洲人的情婦:一旦結婚,她們就成了大餐上的一道小菜,這些女人極力伺候丈夫,從不單獨外出,她們負責管理家務、照料小孩。即使丈夫長期外出也會保持忠貞。她們利用自己對塞內加爾的熟識為丈夫聚斂財富助一臂之力。 面積僅36公頃(88畝)。自15世紀中葉相繼被葡萄牙和法國占領。曾是大西洋上奴隸貿易據點。隨著聖路易和達卡的興起而衰落。島上風景優美,有博物館和古城堡遺蹟,是旅遊勝地。島南北長900米,東西長300米。島上的主要建築還有一座清真寺、一個教堂和一兩座殖民時期的行政管理樓。同世界上其他旅遊勝地相比,從新石器時代起,非洲人就經常光顧小島,島上發現的玄武岩工具與曼努埃爾角和馬德拉群島上發現的玄武岩工具相同。
戈雷島戈雷島

歷史意義

戈雷島,位於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以東3公里處,是大西洋岸邊的一個小島。島上建有歐洲人在西非最早設立的奴隸堡壘,是血腥奴隸貿易的鐵證。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戈雷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戈雷島位於歐洲到非洲的必經航線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1831年,戈雷島成為法國在非洲的海軍基地指揮中心。特別負責追捕奴隸船。1846年7月20日,蒸氣動力小型護衛艦奧斯特拉利號將250名奴隸卸在戈雷島上。這些奴隸是從盧安果港(安哥拉)海岸捕獲的奴隸走私船艾里濟亞號上接管過來的。獲得自由的奴隸住在公園中搭建的棚屋裡,在戈雷島度過三年時光。之後他們被法國海軍南大西洋艦隊指揮官愛都阿赫德安置到加彭,在那裡他們興建了利伯維爾城。19世紀初葉,戈雷島經濟達到鼎盛。島上修建了大約100多座房屋,但已不是茅草頂了。由於島子太小,容納不了更多人口,許多人遷移到非洲大陸。1857年達喀爾的建立最終決定了戈雷島的衰落。之後,1944年11月14日,法律規定戈雷島列入自然歷史遺產中心名
錄。1951年2月15日頒布的法令第36條進一步予以確定。戈雷島遺址有其獨特的價值,它反映了 18 世界末的燦爛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野蠻的寫照。島上房屋傳統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這一文明與野蠻交織的矛盾現象。戈雷島長約900米,寬約300米,面積約0.27平方公里。戈雷島北端的炮台曾經封鎖著附近的洋面,如今成為人們遊玩的一個好去處。的意思是良好的錨地。
戈雷島戈雷島
1444年,葡萄牙殖民者首先占領戈雷島。1617-1664年間,該島落入荷蘭人手中。爾後,英國和法國兩國為爭奪這座要塞爭鬥了近百年。直到1815年法屬殖民地廢除罪惡的奴隸貿易之前,這裡一直是非洲奴隸貿易中心之一。島的南北兩端築有堡壘,北端的埃斯特雷要塞還設有炮台。
戈雷島臨大西洋一側建有木石結構的兩層樓房,建築物上層建有拱廊,鋪設地板,室內陽光充足,是殖民主義者的住處。下層是一間間小屋,一般每間長2.34米、寬2.28米,要關押近20名奴隸。小屋有一暗道通向海邊,奴隸就從這裡被趕上船,販賣到異國他鄉。據統計,共有20萬以上的黑人被當作奴隸,從這裡裝船運往美洲。塞內加爾以保留有200多年的奴隸堡而著稱的小島,奴隸就從這裡被趕上船,販運異國。殖民主義者從戈雷島販運的奴隸達千萬人之多。島上還留存有殖民者構建的炮台、地下工事、觀測所和一些古炮,是殖民主義者罪惡的歷史見證。

影響評價

同世界上其他旅遊勝地相比,戈雷島沒有綺麗的風光美景、燦爛的藝術名勝,它的出名,是來自這裡保存的奴隸堡、炮台和一尊尊大炮所記載的非洲人民被西方殖民主義者侵略、奴役、壓榨的苦難歷史。 在1815年以前,這裡一直是奴隸買賣的中心之一。據記載,從1536年到1848年共歷時300多年的血腥殖民掠奪,使非洲損失了達1億左右的青壯年人口;而從戈雷島上奴隸堡運走的黑人奴隸就達兩千萬之多。幾個世紀以來,戈雷島成了歐洲列強從事烏木交易的角逐場。在15世紀和16世紀,小島是葡萄牙船舶的錨地,隨後又落入荷蘭人之手(公元1617~1666年);戈雷一詞即來源於荷蘭語的戈雷得(意為良好的錨地)。繼荷蘭之後,英、法兩國為奪取這座要塞爭奪了近百年。
戈雷島上的奴隸堡是一座堅固的木石結構建築物,樓上鋪設著地板,陽光充足,是奴隸販子們的住所;樓下是一間間奴隸囚室,每間只有五、六平方米,同時關押15至20名奴隸.這些奴隸被戴上手銬、腳鐐,還被繫上一個14斤重的大鐵球,以防他們逃跑。囚室阻暗、潮濕、骯髒、沒有窗戶,牆上僅有幾個小洞眼,供奴隸販子朝里觀看。這些囚室分男室、女室和兒童室,一次屯集500~600人.在奴隸堡的底層,有一條陰森森的通道,直通波濤洶湧的大西洋,成千上萬的黑人奴隸就是從這裡被押解上船運往美洲的。
戈雷島戈雷島
戈雷島遺址有其獨特的價值,它反映了18世界末的燦爛文明,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野蠻的寫照。島上房屋傳統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這一文明與野蠻交織的矛盾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