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戈盾
- 含義:亦作“ 戈楯 ”。
- 拼音:gē dùn
- 注音: ㄍㄜ ㄉㄨㄣˋ
釋義及出處 1.戈和盾。亦泛指兵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臧氏 使五人以戈楯伏諸 桐汝 之閭。” 《周禮·夏官·旅賁氏》:“掌執戈盾,夾王車而...
戈盾機械科技無錫有限公司於2014年09月16日在無錫市惠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周大洋,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新能源技術的研發、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技術...
盾,古人稱“乾”,與戈同為古代戰爭用具,故有“干戈相見”等詞。後來還稱作“牌”、“彭排”等。傳說我國最早的盾,遠在黃帝時代就有了。《山海經》中有關於“...
編碼信息:五筆86:RFHD,五筆98:RFHD,倉頡:HJBU,鄭碼:PDEL,四角號碼:72264,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6FE,基本字義:盾形的東西,古代打仗時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
盾[盾、楯、輴、鍎,讀音作dùn(ㄉㄨㄣˋ),亦可讀作yǔn(ㄩㄣˇ)、rùn(ㄖㄨㄣˋ)、chūn(ㄔㄨㄣ)]盾姓是個多音姓氏,可以讀作dùn,亦可讀作yǔn、rùn...
盾櫓亦作“ 盾鹵 ”。盾牌。古代防護兵器。亦喻禁止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管子·禁藏》:“被蓑以當鎧襦,沮笠以當盾櫓。”《舊五代史·僭偽傳三·王...
《元史·輿服志二》:“力士旗,白質,赤火焰腳,繪神人,武士冠,緋袍,金甲,汗胯,皂履,執戈盾。” ...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
人形獸,齒長三尺,其狀如鑿,下徹頷下,而持戈盾(應有一定智慧型)。曾為羿於壽華之野射殺。 《山海經(海外南經)(大荒南經)》、《淮南子(本經訓)》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