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絲診脈指的是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因此就把絲線的一頭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另一頭則由醫生掌握,醫生必須憑藉著從懸絲傳來的手感猜測、感覺脈象,診斷疾病。後來引申含義為:沒有確實偵查過的臆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懸絲診脈
- 起因:避諱男女授受不親
- 用法:將絲線搭在女病人的手腕上
- 意義:診測脈相
起因,相關典故,長孫皇后與懸絲診脈,西遊記中的懸絲診脈,封神榜中的懸絲診脈,乾隆皇帝與懸絲診脈,結論,
起因
傳說,古時因為宮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別,御醫為娘娘、公主們看病,不能直接望、聞、問、切,只能用絲線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脈搏上,御醫通過絲線另一端的脈象診治病情,俗稱“懸絲診脈”。
相關典故
長孫皇后與懸絲診脈
有一日,唐太宗理完朝政以後,留大臣徐茂公問道:“皇后身患重病,經太醫不斷診治,百藥全無效果。卿可知哪裡有名醫?請來為她繼續治療才是!”徐茂功聞言,便將孫思邈推薦給太宗說道:“臣早聽說華原縣(今耀縣)有位民間醫生孫思邈,常到各地採藥為民眾治病,對婦兒科尤其擅長。疑難之症一經他手,都能夠妙手回春,藥到病除。以臣之見,還是將他召進宮來,為皇后治療才好!”
唐太宗聽過徐茂功的一番話後,表示同意。便派遣使臣馬不停蹄,星夜奔赴華原縣,將孫思邈召進了皇宮。
唐太宗見孫思邈已經來到,便立即召見了他,說道:“孫先生醫術超群,有起死回生之功,皇后身患重病,昏迷不醒,特請先生前來治療,若能好轉,寡人定有重賞。”
但是,在封建社會,由於有“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束縛,醫生給宮內婦女看病,大都不能夠接近身邊,只能根據旁人的口述,診治處方。孫思邈是一位民間醫生,穿著粗布衣衫,皇后的“鳳體”他更是不能接近的。於是他一面叫來了皇后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要來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閱。他根據這些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研究,已基本掌握了皇后的病情。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后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思邈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后房外開始 “引線診脈”了。
沒有多大工夫,孫思邈便診完了皇后的脈。原來,孫思邈醫術神奇,靠著一根細線的傳動,竟能診斷清人體脈搏的跳動。這就是他被民眾稱為神醫的原因。
“萬歲!民醫已對病症經過了查問診脈,診斷其為胎位不順,民間叫做小兒扳心,故而難產十多個月不生,致使皇后身患重病。”孫思邈診斷完畢,向太宗稟告了病因。唐太宗聽完以後,問道:“孫先生言之有理,但不知你打算怎樣治療?”孫思邈答道:“只需吩咐采女,將皇后的手扶近竹簾,民醫在其中指紮上一針即見效果。”於是采女將皇后左手扶近竹簾,孫思邈看準穴位猛扎了一針,皇后疼痛,渾身一顫抖。不一會兒,只聽得嬰兒呱呱啼哭之聲,緊接著采女急急忙忙跑出來說道:“啟稟萬歲,皇后被孫醫師扎過一針後,產下了皇子,人也甦醒了!”
唐太宗聞言大喜,對孫思邈說道:“孫先生果真醫理精深,妙手回春,確實是當代名醫!今日醫好東宮疾病,生了皇子,要算奇功一件,寡人有心留你在朝執掌太醫院,不知你意下如何?”
孫思邈不願在朝為官,立志漂泊四方為廣大人民民眾舍藥治病,並撰寫《千金方》濟世活人。於是他向太宗陳述了自己的志願,婉言謝絕了太宗賜給的官位。太宗聽了,也就不好強求挽留。賜給他“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並大擺宴席,一來歡送孫思邈,二來慶賀皇后病癒生下皇子。但孫思邈又拒絕了太宗賜給的黃金綢緞。唐太宗深為孫思邈的高尚品德和為人處事的精神風貌所感動,同文武百官將他送出皇城,任他去名山大川採集藥材,為黎民百姓救死扶傷,任何人不得阻攔。
西遊記中的懸絲診脈
封神榜中的懸絲診脈
在古典小說《封神榜》中,商紂王的寵妃妲己化成美女,她淫亂朝綱,禍國殃民。有3隻眼睛的聞太師識破了妲己的真面目,再三向紂王進諫,紂王不信。聞太師只好說,她是人是妖,我只要一切脈便知分曉。紂王說,我的愛妃怎能讓你這臣子診脈?聞太師說,可以懸絲診脈。他將三個指頭接到線帶上,診出妲己果真是妖精。
乾隆皇帝與懸絲診脈
一日乾隆皇帝宣御醫看病,御醫不知那位妃子染恙,心想先討吉利再說。於是就在懸絲上診了一會兒“脈”後,喜形於色地說:“啟稟萬歲,喜脈!”乾隆一聽,暗地笑了,說道“憑這根細絲診脈看病?朕不信!”御醫忙磕頭道:“臣診脈,從未有過差錯。”乾隆命太監帶御醫去看懸絲另一頭。
原來,皇帝想試試御醫的本領,絲線的另一端並未繫上病人的手腕,而是系在凳腿上。御醫看了大吃一驚,險些嚇暈——這可欺君之罪啊!但他不愧有經驗的老御醫,稍定了一下神,他搬起凳子細細查看一遍後,說:“敢請劈開凳腿,便知微臣講的真假。”
乾隆立即命太監取出利斧劈開凳腿,只見凳腿中有一小蛀洞洞內有隻小蟲正蠕動,御醫忙跪奏:“萬歲請看此為木之孕也,叫喜脈。”皇上一聽,面露喜色點頭表示認同,這才命其給正生病的格格診治。此這位御醫已嚇得大汗淋漓,連衣襟都濕透了。
結論
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懸絲診脈之事?病人的脈象能否通過絲線傳導給醫生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曾有人專門請教過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老先生。施老先生曾給清廷皇室內眷看過病。他介紹說,這懸絲診脈可說是亦真亦假。所謂真者,確曾有其事;所謂假者,懸絲純粹是一種形式。原來,大凡后妃們生病,總要由貼身的太監介紹病情,太醫也總是詳細地詢問這些情況,諸如胃納、舌苔、二便、症狀、病程等。為了獲得真實而詳盡的情況,有時太醫還要給太監送些禮物。當這一切問完之後,太醫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懸絲診脈時,太醫必須屏息靜氣,沉著認真。這樣做,一是謹守宮廷禮儀,表示臣屬對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時暗思處方,準備應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藥不當而招禍。
可見“懸絲診脈”雖確有此事,不過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騙人形式而已。如果太醫事先不通過各種途徑獲知詳細病情,不論他醫術多高明,光靠“懸絲診脈”不會看好娘娘公主們的病的。